1. 主页 > 分享干货

《清平乐村居》古诗的意思(清平乐村居古诗带拼音翻译)

在前几期我们分享了几首描写儿童的古诗,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池上》、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等,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另一种文学形式“词”。这是与杨万里处于同一时代的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小令《清平乐.村居》,说到辛弃疾大家脑海里首先映入脑海的应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放,而这首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村居”就富有生活气息多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辛弃疾眼中的农家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清平乐·村居》赏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

小溪边上满是翠绿的青草,溪边上有座低小的茅屋,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用当地土话轻声交谈着。

词人与老人攀谈了起来,许是喝了点小酒的缘故,老人不无得意地给词人介绍到:河东豆地里锄草的是家里的老大;手巧的二犯正在用毛竹片编织着鸡笼,待到来日赶集时卖了换取一些生活用品; 最让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草丛边,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作品赏析:

辛弃疾晚年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带湖,往来出游期间,写过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是其中的一首。也许是实实在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许“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士不正是为了守护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吗?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词人的笔下,就显出蓬蓬勃勃的生机,透出恬静温馨的意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展示了“村居”的环境,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清新明净的画面。低矮的茅舍前有一道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边是青青的草地。也许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同样会觉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吧。这个环境是农家活动的背景,也是农家生活情调氛围之所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接着便描写了村居主人,“醉里”在这时当指以吴音相媚好的“白发翁媪”。“吴音”,这里指江西方言。江西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所以把这个地方的话叫做“吴音”。吴音软媚,更增加了几分亲昵。“媚好”是宋人诗词中常用的语词,即“喜悦、喜爱”的意思。

词人写白发翁媪,神情毕肖地描摹了他们的情态。他们喝了些自酿的米酒,脸带着几分醉意,用软媚的方言说着亲热的话语,气氛亲切愉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声,不是叱咤风云的怒吼,也不是肆无忌惮的狂笑,而是“昵昵儿女语”的亲近,或许还有几分打趣,几分调侃吧?正是这个“声”首先吸引了词人的注意,然后才是“寻声暗间弹者谁”,结果才发现倒不是儿女情长的俊男倩女,而是一对和睦亲密、白头偕老的伴侣。

词的上下片,在内容上没有截然的分割和变换。上片写了村居的环境和主人,下片紧接着写这户人家的三个儿子。自然妥贴,仿佛是出于好奇,词人与老者攀谈了起来,于是老人不无得意地介绍到:“在溪东豆地里锄草的,是我家老大;二儿子正在那边编织鸡笼,你还别说,家里头属他手最巧,来日赶集时又能换回不少好东西;最小的那个整天无所事事的,正在那片莲耦地边上剥莲蓬吃呢!”说到小儿时老者仿佛又饮了几樽醇酒,整个人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喜爱。词人在这里用动态白描手法,交代了村居主人的三个儿子,正做着不同的事情。

下片中,“卧”字极好,不仅写出了小儿的姿势,把儿童的顽皮与淘气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假如换成是“大儿、中儿”,即使剥莲蓬,也不至于“卧”着了。

下片虽是一一介绍了村居老者的三个儿子,但伴随着介绍的进行,画面也逐步推开,逐渐丰富。我们原先看到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已展现了这户农家生活的背景;接下来的是人物的活动,白发翁媪的醉谈已洋溢出欢乐的气氛,而现在又展现了三个儿子的活动,与之相伴随的,我们还看到溪东有着一片豆地,田中则有着成群的鸡,溪头又有一方藕塘;

这里还应注意的是,“莲蓬”又提示了季节是秋天,因为“莲蓬”正是秋天的节令物品。画面经过词人的拓展而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景物的明丽清新,相映生辉,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76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