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作者的总结:如何写出400万阅读量的文章
2015年,我注册了自己的头条创作者号,但当时忙于创业,没有打理,搁置在一旁;2017年,重新开始写一些数码领域的文章,又是因为创业,再一次被搁置;2020年,再一次开始写头条号,9个月的时间,从新手渐渐成长为优质领域作者,2020年累计阅读量2800万,最高单篇阅读量445万(问答)。
不少朋友问我:平时工作这么忙,如何做到可以基本保持每天更新,并且写出比较优质的内容?其实在我看来,没有很多讨巧的方法,只有两个字:精耕!下面就是2020年写头条号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自己看来起像是那么回事儿
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你需要做的是向读者展现专业的一面。因此在整个账号的氛围营造上,一定要有切中主题,让人们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你!我看了很多写自媒体作者的账号,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注重三件事情:头像、签名、文章导语。
我认为:头像的好坏,决定着大家对待一件事情的基本态度。如果说连头像都是随便照一张图片挂上去,这是敷衍的态度,同时也很难突出自己的特色。其实看看很多机构的头像,普遍采用的是自己的品牌logo;工作室,则会设计一个比较精美的icon;部分个人,也会使用一些正装或有特色的照片。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有一个高质量的头像,是正确开始创作的第一步。
头像决定态度的话,那么签名就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因此作为内容创作者,我并不建议大家把自己的签名变得很文艺,比如“人间不值得”“一个理想主义者”等等类似的文字,因为读者是抓不住重点的。我认为:自己擅长什么领域,要写什么内容,就应该明确的写出来。做手机内容,就直接说关于手机的一切知识;做摄影,就直接说摄影的各种方法。只有这样读者才会选择是否要阅读你的内容,否则只会轻轻一滑把你忽略过。
文章导语,则是在内容里面对自己专业度的再一次强调。相信大家看过很多优质文章就可以明白,对于不少媒体机构来说,通常都会在文章开头或者末尾,加上对自己机构的简介,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一张图片。不要小瞧这个细节!只要你能够明确的说明自己写的内容有什么特色,就可以在读者的心中加分,哪怕只是一句加粗的黑体字,也会有很特别的效果。
不清晰的介绍 和 清晰的介绍
排版和素材不能偷懒
当我们在创作内容的时候,心里应该想的是:尊重读者。在如今信息洪流当中,每个消费者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推送,既然他们单击了创作者的作品,创作者就应该为读者的选择负责。对此,我个人的体会是:排版和素材是跳不过去的坎。
头条好的一点是,编辑器本身没有特别复杂的排版要求,比起公众号这种东西不知道简洁到哪里去了。但是越简单的东西,其实就越考验创作者们的细心程度。这里说一说个人的经验吧:不管写什么文章,最清晰的格式就是“总—分—总”的内容布局。开头陈述主要内容,中间铺开一个一个阐述,最后升华主题。这样阅读起来也不累。那么头条编辑器提供的几种排版样式就应该使用一下:
- “标题”和“引用”,在我看来是最好的做到承上启下,或者结束上文开启下文最好的方式。“标题”自然不用说,每篇文章内容不可能没有标题,如果整篇文章没有标题分段,读起来吃力,内容相信划分得也并不清晰。而“引用”这个,用灰色方框把一段话圈起来,这样的样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充当标题的一种,至少它将文字做了分割,侧面让读者可以换一下脑筋继续读下一段。
- “无序列表”和“有序列表”,是文章中间内容时大家可以尝试加入到排版的功能,也是我比较常用的功能之一。其实排序的使用,就是让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方便读者理解意思,并且也考验创作者对于内容本身的掌握能力。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写出思路清晰的文章,不信大家可以多看看。
- “分割线”,则是“总—分—总”结构大模块之间最好的切割工具,非常推荐大家使用,可以让你的文章变得更加条理分明。至于加粗、文字高亮、下划线,就看自己的情况来定了,部分重点内容可以使用加粗做提醒,但是下划线和高亮,允许我说:能不用就不用,要多土有多土。
标题引用、列表、分割线
除了排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配图素材,这里我给自己的原则只有一个:每篇文章里面的配图,尺寸必须一模一样!如果要在这个原则上再加一个的话,那就是:绝对不允许多张图片并列出现!
在我看来,图片只有相同高度和宽度,整个文章结构看起来才会有序,才会干净。这里大家可以使用到一些专业的工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PowerPoint或者Keynote这样的幻灯片软件,设置好尺寸然后插入图片再导出。或者使用PhotoShop和Sketch这样的作图软件。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的图片一定要高清,一定要干净,没有水印是最最基础的东西,高清,某些物体最好使用PNG透明底的图片是最好的!大家可以去专门的素材网站下载,或者通过浏览器直接从源网站资源里面抓取出来,或者使用专业软件抠图。一定要认真对待!
尺寸不一、并列排布、有序排列
精耕领域,发散内容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储备的知识是有限的。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你说了解研究的领域,始终就是那么一片。对于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样,你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即便什么内容都写,也只能说明你其实对每一个领域都不够精,不够透。创作者,就应该盯着某一个领域深度挖掘内容,才能够写出优质的内容,这就是精耕。
我们这里说的“精耕”,并不是说要做多大多深奥的文章,自媒体毕竟不是专业平台,写文章不是写论文,如果你的内容太过于专业,反而不会有人看,因为费脑子……大家都是空余时间来阅读放松的,并不是一门心思来学习的。因此,我这里指的内容创作,是发散内容,是如何让内容更好的让人吸收,更好的铺开。
我绝大多数写作都集中在问答方面,我就拿问答来举一个例子:
如果有个人提出问题说“华为、三星、苹果三个手机品牌发展如何?”,大家会怎么去思考?会用什么角度去写?可能有人会说:这个还不简单?直接把三个品牌的手机做对比不就知道了嘛~这个方式对,但是不够吸引人。
如果给我,我就会把视角放得更大一些:我会写美国的半导体是怎样发展的,可以从美苏太空争霸开始说起;说到三星会写当年日本是怎样被美国用贸易战打败,最后扶持韩国成就了三星;说起华为会写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如何将制造业做起来,最终缔造了华为。这样一个视角来阐述内容,就会比仅仅只写手机要来得吸引人。其实这就是内容的发散思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