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正式实施以来,为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制度规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本外币存款,若其本金和利息总和在50万元人民币以内,一旦银行破产清算,将由存款保险基金进行全额赔付。
然而,在实际理解中,许多人对“50万内存款本息绝对安全”的说法存在误解,认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存款不超50万就万无一失。
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三种特殊情况,即便存款本息在50万以内也可能无法获得赔偿。
一、没有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存钱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都已依法参加了存款保险制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纳入了这一保障体系之内。
对于这些未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如果发生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储户的存款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4000家金融机构参保,但一些小型地方性金融机构或新型互联网银行中,仍有未参保者。
从储户的角度考虑,我们在选择存款机构时,务必确认对方是否已参加存款保险,具体的,可通过查阅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或向银行咨询了解其参保状态。
此外,就算是参保银行,我们也要优先选择信誉良好且已参保的银行进行存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风险。
二、理财产品不在存款保险范围内
理财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工具,既然是投资,那么风险和收益均不固定,说得难听些,赔钱也是倒霉。
相比之下,存款是银行向储户吸收的资金,并承诺到期后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安全性较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并不能享受存款保险的保障,即若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或违约,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损失。
中国银保监会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应充分揭示风险,不得误导消费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风险等同于存款。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充分了解其投资策略、风险等级、过往业绩及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但我个人认为,大多数老百姓的存款其实并不多,相比于理财的风险,其实还是定期稳妥一些。
三、存款被盗的损失无法获得赔偿
正常情况下,存款的安全主要由银行负责,可如果存款因客户自身原因被盗用,如泄露密码、未妥善保管银行卡等。
这种情况下,即便存款金额在50万以内,也无法通过存款保险制度获得赔付。
还有另外一情况,那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私自挪用储户存款。
这种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赔不了,但银行是有责任的,储户需要起诉,通过法律来维权,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存款被盗,储户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外,还应密切关注银行账户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此外,可选择开通账户变动短信提醒、设置大额转账验证等多重防护措施,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存款安全。
以上就是存款本息在50万以内,却不会被存款保险制度理赔的三种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在存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核实银行是否已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尽量别选择地方小银行。
其次,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账户被盗,更要谨防电信诈骗,若是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并挂失账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8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