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文火熬汤(知乎亚健康)
最近,腾讯和搜狗退出知乎股东行列的消息,把一向低调的知乎推到了聚光灯底下。
许多网友对此纷纷展开自己的合理演绎。
但这件事情其实是网友们大惊小怪了,原因在于对风投机构和投资人的不了解。
要知道,风投的目的本身就是退出求回报,而不是为了控股。
如果大家感兴趣,搜一下便能知道,退出知乎的都是一批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包括搜狗、腾讯等,他们都在知乎创业初期,给予了其包括管理上的各种帮助,其中不乏这些自然人股东们呕心沥血地管理的历史。
如今,知乎已经成功上市9个月,对于投资人来说,此时选择退出股权,这种行为并不奇怪,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完整的退出方式对VC的吸引力,项目大小、团队优劣、市场规模,这些在回报面前,都得向后排。
对此,知乎官方也回应自己的股权变化:腾讯搜狗退出股东是上市后的标准操作。
要说值得注意的,也有。腾讯和搜狗选择退出知乎股东行列的这个时间点,刚好和“腾讯向股东派发京东股票”的时间凑到了一块,所以大家难免进行一些联想。
今年以来,国家的各项政策逐步收紧,“互联网寒冬”成为2021备受关注的一个时代注脚,互联网大厂们纷纷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而对于从各种猜测中终于脱身的知乎来说,它最棘手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善良的“海盗船长”
2005年,回乡过春节的周源,在一个小报刊亭上随意翻看,一本《IT 经理世界》的杂志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杂志封面醒目的位置,预言了几个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变革,或者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的新技术。我突然被深深吸引……”
于是,他辞掉自己在上海的工程师工作,跑到北京《IT经理世界》,做了三年记者。同事却在一次聊天中对他说“来这里,你错过了时代”。
那时候,距离网易丁磊坐上中国首富的位置,已经是两年前老黄历了;周鸿祎从雅虎功成身退,也是一年前的事了;而王兴也在这一年将校内网卖出了1600万。
周源陷入了迷茫。
两年后,他托人从美国带回6台 iPhone,换掉了手里的 PalmTreo 650,在体验过 iPhone流畅的操作后,周源觉得,世界好像真的要变了。
乔布斯的光芒在那个时代不知引起了多少疯狂,知乎的联合创始人张亮,发起了一个科技博客Apple4us,很快就成为当时果粉们的主要聚集地。周源、黄继新、张亮、李申申,包括早期的运营胡维,大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2009年9月,带有李开复个人名片的创新工场在清华科技园开张了。
(2011年创新工场全家福,李开复左前方是周源)
从500平米的办公楼,到鼎好大厦7000平米的办公区,从企业孵化器转到早期投资,创新工场甚至得到了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这样人物的支持。
未来几年,从这里走出的,有张磊的点心、许朝军的点点网、蒋华的友盟等项目,当然,还有周源的知乎。
周源加入创新工场的时间是2011年。在此之前,他和妻子去了一趟西藏,当时他做了两年的Meat搜索项目失败了,“青藏高原的低气压仿佛专门为失落的旅行者准备。”
前往西藏的人,多少都想从这次旅行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升华,但周源高反了,整整一个月,他差不多的时间都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了。但也总算是有一些悲壮的诗意在里头。
从西藏回来,周源给张亮带了一个“特别牛逼”的东西,盛放香灰的铜器。在周源眼里,张亮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气质”的人,这东西,配他。
一年后,李开复创新工场的第三极大厦里,煞有介事的竖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与28年前那个深夜,在苹果公司班德利3号楼悄然升起的那面海盗旗造型相像,“宁做海盗不做海军”的乔布斯精神,在大洋彼岸,又擦亮一个火种。
每当李开复带客人观光他的孵化中心时,都会路过这里,而客人无一例外都会问道“这是什么团队?”
这个时候,周源就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回答“我们是海盗团队!”
(苹果的海盗旗帜)
李开复则站在一边耐心旁观这个总是会发生的互动,而他本人供职苹果的经历,更是为这一精神的传递搭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桥梁。
不过,偶尔他们也让李开复有点头疼。
当时,知乎团队对面的一个部门被集体裁掉,留下了一批iMac电脑。周源暗搓搓观察了一上午,没见有人来收拾,就决定帮他们“暂时保管”起来。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些电脑是他们当时最好的一批电脑。当然这个钱,在大家熬过那段窘迫的日子后,给还上了。
张亮和黄继新当时的正式身份,其实是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但由于总是热情的下场为知乎充当啦啦队员,导致很多人把知乎看成创新工场的投资项目,为此这俩人没少在知乎上辟谣。
再后来,这两位看客也不辟谣了,因为他们真的加入了知乎,虽说是自愿,但事实就是,李开复被自己孵化的企业挖了墙角,但他也确实喜欢这几个年轻人。
其实不同于那面煞有介事的海盗旗,周源本人的气质属于内敛、沉稳的那种类型。
曾经的记者同事,如今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记忆中,周源总喜欢在手里转一支笔,他习惯思考也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但轮到他自己表述的时候,则往往语速过快。他简单、真实、执着、自省,可以深交。
李开复对周源的第一印象,觉得他是个文艺青年,身上带着很浓的书生气质。
知乎联合创始人李申申2010年给出的答案就比较敷衍:善良的人。
互联网大佬为知乎集体“留灯”
在知乎成长初期,疑似为了宣传目的,创始人之一的黄继新还上过一次《非诚勿扰》。
为什么选择黄继新呢?大概是他比周源他们更善于运用幽默。
一次采访中,周源谈及自我,说他以前很不愿跟人多说话,因为会不好意思。创业几年后,这方面稍稍有所改变,比如午餐时间他学会了主动邀请访客一起在办公室吃个简餐,聊聊天,只不过,“有时候整个过程比较像采访。”
好歹算是个进步吧。
不过,黄继新在《非诚勿扰》上得到的女嘉宾评价,或许会让周源觉得好一点。
当时黄继新做完第一轮自我介绍,女嘉宾们集体留灯,但嘴下却没留情,姑娘们虽然表达的委婉,但大家还是听出了年龄大、长得不帅、身高没有优势……黄继新那会估计在心里骂娘,为了知乎,瞧瞧我遭的这罪。姑娘们其实也瞧出来了“他是来给他们网站打广告的吧!”
在知乎满身“傲娇”的出场,用高贵冷艳的邀请制,严格筛选用户的那段时期,似乎也是周源和黄继新他们在公众面前露脸最频繁的时期。他们一边担心开放的方式会破坏社区的氛围,一边也担心自筑长城的后果是被大家遗忘在角落里。
知乎上的第一条问题是运营胡维提出来的,不过编号是19550224+1,前面这个乍一看不明所以的数字,是乔布斯的生日。
但真正为知乎早期的活跃氛围做出巨大贡献的,还是互联网的一众创业大佬们。据统计,在知乎最初的前10天里,一共创造了八千个问题和两万多个回答,大家都备受鼓舞。而且这么多大佬都在用知乎,换谁不都得有点那啥,膨胀嘛。
王兴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Google最重要的5款产品是什么?”
张小龙的回答则带着一贯的哲人气息,他在“乔布斯教给人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问题下答道: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搜狗王小川一过来就贡献了10个回答。顺带一提,在知乎后来的成长中,王小川的搜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可以说,在知乎获客的贡献上,王小川和他的搜狗功不可没。
真格基金和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来的第一个月,回答了11个问题。
keso洪波在倾情奉献949个回答后,选择在2012年退出。或许是过犹不及,他离开的时候表示自己感到“一股强烈的厌倦情绪袭来”,最后撂下一句“两不亏欠”,潇洒离开。
最长情的或许还是ponyma马化腾,据说最开始马化腾的邀请码是和菜头给的,小马哥关注的第一个话题是微信,关注的第一个问题就比较有意思了“与李国庆对骂的大摩女们究竟是谁?”2019年5月13号,小马哥一连关注了两个问题“如何看待马化腾和王健林一起逛街?”“如何看待马化腾王健林一起逛街?”注意,第二句话里面少了一个“和”字,可见这个问题对于小马哥来说,确实是挺重要的。
2015年知乎开始进行C轮融资,腾讯第一个以产业资本的方式入股知乎,同期进入的还有王小川的搜狗。后来腾讯保持跟投,进行了三轮大额加仓。
知乎是有人欣赏的。
一次,快手创始人宿华和周源凑到一块交头接耳,两人相互置换了一个重要信息:彼此都在拿小号偷偷玩对方的产品,且频次还不低。两个都不怎么爱说话的人,彼此找到了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2018年,知乎完成了2.7亿美金E轮融资,周源难掩激动之情,宣布“这是知乎历史上第一大融资!”结果第二年,知乎就得到了快手领投,百度跟投的4.34亿美元融资。
周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很有自己的特点,他总有办法将一切具体的问题抽象化。虽然晦涩的表达常常使人陷入苦恼,但懂他的人,却能听出里头的高屋建瓴。
就像他创造的知乎一样,没点真材实料,还真就做不起来。
进退维谷
2017年乌镇的那场“东兴饭局”想必大家都还留有印象。当时周源坐在距离相机最近的地方,但在那张饭桌上,他是距离坐在C位的马化腾最远的一个。
在不同的参照系下,人的感受是会大相径庭的。这场饭局让周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次酒后吐真言,他说自己可能是照片里公司体量最小的。
今年3月份,这个在移动时代,以内容为王的社区成功在美股上市了,虽然很能吸金,但总盘子不大,截至当日收盘,总市值只有47亿美元。
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知乎的产品很成功,但是商业化并不理想。
在社区氛围最好的时候,知乎上的高赞回答,都是一些在专业领域内有深入研究的高精尖人群。
举个例子,在一条有关著名学者、教授黄仁宇的知乎问题下,有一篇近10万字的回答,堪称一篇专业的学术论文。
这其实就体现了知乎一个很重要而又独特的特点,专业性强,并且很锻炼人的逻辑。知乎上的很多内容都是很早之前积累下来的,但是你会觉得它很有用。
话说回来,这样的产品,又势必会限制自己的受众。
创业初期,一位投资经理前来面谈,他直截了当的问周源今年能有多少用户,周源很诚实的回答:2万。然后这场会面就结束了。
周源在事后回忆道“我其实很想告诉他,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痛苦,但被不同频的人理解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让有价值的信息高效的连接到更多人,这是周源在得到快手领投,百度跟投的4.34亿美元融资时,与宿华达成的共识。相比于数量,周源在乎的更多偏向质量。
然而,就像很多内容社区经历过的一样,天涯、饭否、豆瓣、bilibili等等都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面对了不可避免的核心用户流失、新老用户更迭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由于知乎来说,似乎格外艰难一些:
向专业度靠拢一点,就主动拒绝了一部分人;再向大众靠拢一点,又违反了知乎创立的初衷。
真就是一个词,进退维谷。
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风靡,知乎的困境只会一步步加深。
短视频先天具有互动强、传播快的特点,再加上用时短、直白好理解等的特点,让它一出现就立刻风靡全球。毕竟能沉得下心来获取知识和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但即使如此,知乎在过去的十年中,也很少主动制造什么威胁,就像周源与人对谈,言语里没有戾气。
十年时间,中国出现了大量野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但周源和知乎似乎总有意与这种“厮杀”保持距离。
2017年8月,张一鸣的今日头条挖走了知乎的300名大V,知乎的阵地,遭到一次猝不及防的闪击。
周源很生气,但纵然如此,他也没有公开表态,只是私下里和朋友抱怨“张一鸣不地道”。倒是联合创始人张亮发布了一篇长文,直言“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张一鸣则回应“觉得张亮对自己平台的作者有点傲慢”,然而这场对峙也仅仅只较量了一个回合。
但从这件事开始,周源和团队开始有了竞争的意识。
去年年底,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知乎很快确认了拼多多的官方账号,并揭发其秒删评论。这个让人产生好感的操作,一下子将知乎推到了聚光灯底下。
知乎不提供新闻报道,但也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掀起波澜。
相比于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知乎的十年走得很慢。
如今,知乎的用户基数很大了,想要获取更多更高质量的内容,就要付费。虽说付费部分的内容质量的确整体偏高,也有不少精彩的回答,但它的商业味也越来越重。
所以在一部分人眼里,知乎最好的时候,还是当初那个高质量但是小众的平台;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老人不断离开,新人不断涌现,才是这个社区健康有活力的表现。
一枝独秀,或者百花齐放,都有各自的美丽,用户们自然可以挑肥拣瘦,但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更厉害的是做融合而不是取舍。
王小川16年的心血,以搜狗退市被腾讯并购作结。知乎也走过十年了,但似乎没有动过要出售的念头。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有人找来要收购知乎,当时周源给张亮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周源说“我们做知乎是想做出个结果来,中间被卖了,赚了钱,但想要的目标就永远也实现不了了。那为什么要卖呢?”
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如何吸引更多付费用户同时保持社区氛围,是周源需要继续探索下去的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2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