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这样的抱怨,“我咋这么操心呢,我家那个孩子写个作业拖拖拉拉,非要陪在旁边,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干啥了,每天都要搞到半夜,真应了那句不学习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学习就鸡飞狗跳。除了写作业其他时间也是心不在焉,丢了魂儿似的,丢三拉四,今天老师又找我了”。如果你是幼儿园或是小学的老师,估计你的班上肯定有这样的同学,老师讲课爱接下音,爱抢话。上课时小动作多,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因为影响周围同学上课,经常被同学投诉;完不成作业的名单上准有他;下课时又因为奔跑跳跃撞伤同学,伸脚故意绊倒人家,你不得不带着人家孩子去医院;经常上学来忘了带书本文具。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3.jpg)
大家看了,是不是会把这样的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甚至认为是缺少管教,责备其父母。班里的其他同学也会自动会离这样的同学远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实他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ADHD。也许有的人就质疑,不写作业淘气,丢三落四这不是孩子的天性吗,难道还是病?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4.jpg)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 过度和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例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5.jpg)
在1845年,德国Hoffmann医生写了一本《蓬蓬头彼得:一本书换个好孩子》首次描写了ADHD的典型症状,此后该病分别被称为脑损伤综合征、儿童运动机能亢进、儿童多动综合征。直至1980年DSM-III正式命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6.jpg)
ADH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脑神经发育性疾病。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ADHD患儿的脑灰质发育叫正常儿童晚3年,前额叶皮质功能不足。遗传因素起到了主要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患ADHD,也就意味着他的一其他家庭成员罹患ADHD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环境因素如饮食、防腐剂,血铅浓度高,母孕期异常感染,都是发生ADHD的危险因素。另外,父母存在心理问题,如压抑、焦虑、或情绪问题其子女 ADHD患病率明显高于父母心理健康的儿童。![](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7.png)
在新生儿即婴幼儿期期会表现为易兴奋、急哭、睡眠障碍、易惊醒、惊跳、夜哭,要抱着睡或嗜睡。抱在怀里乱动、不安宁、好哭、 容易激怒、发脾气,多动特别明显,走路不稳,狂奔乱跑,一刻不停, 易摔跤;注意障碍此时已经出现,不听大人的话,难管教,注意力难以集中,东张西望,心神不宁孩子的母亲常抱怨孩子难带。![](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8.jpg)
到了学龄前期:症状逐渐明显,在幼儿园有多动表现,不守规则, 不能静坐,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课,学习困难,随意走动,不服管,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不肯午睡,常被老师惩罚。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09.jpg)
小学时期是儿童一生中多动症表现最明显,最突出的年龄期。上小学后,正常儿童应能在课堂静坐,注意力集中听课,遵守学校的纪律,完成作业,和小朋友和睦相处,生活有规律。这些都需要较强的控制力才能做到。而多动症儿童恰恰是自制力薄弱,对上学后的突然变化难以适应,而出现多动症的各种表现,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甚至起立走动作怪声,插嘴,话多,兴奋,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课,扰乱邻近同学,吵架,发脾气,乱拿东西或沉闷不乐,白日做梦,不和群,干扰集体行动,招惹他人,倔强,焦虑不安,有时表现孤僻,作业难以完成,学习困难,成绩日趋下降。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0.jpg)
如果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症状会持续到少年以及成年期:到了12~16岁多动症状有所好转,但因学习不好,成绩下降,与同学相处欠佳,厌学,易被坏人利用引诱。成年的ADHD患者易染上恶习,如物质依赖。甚至有调查显示,物质依赖将是成人ADHD的最终转归。有的性格压抑,加上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出现学习上自卑,社交性自卑,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不和,甚至发生出走、厌世、自杀等极端行为。![](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1.jpg)
有25%-45%的ADHD患者症状会持续到在成年期,此时因心理自然成熟,轻症者多动症状有所好转,但较重者注意力不集中依然多少存在,情绪较不稳定,易冲动,甚至有攻击行为,性格倔强,与人相处不够协调,自知力差,陷入赌博、酗酒等,有的喜欢吹牛,工作马虎,易与人争执或打斗,缺乏理想,朝三暮四,事业上难有进展。总的来说,成年ADHD患者因上学年限短于一般群体,故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导致经济压力大,长期的低自尊,人际关系下降,社会资源的少,加之易冲动行为从业过程中,家庭婚姻都容易遇到挫折,陷入困难的恶性循环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问题。如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甚至是高犯罪率。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2.jpg)
如果孩子平时的表现存在ADHD可疑症状或是家族中有明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者,就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与评估。ADHD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改善功能状况。当然药物也存在着局限性。如药物的副作用是家长普遍担心的现象;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认知行为治疗、 沙盘治疗等。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目前有实证研究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还包括脑电生物反馈治疗。![](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3.jpg)
作为家长在家中要做到转变认识,了解多动症的本质;学习亲子关系的认识;通过关注增加良好儿童行为;暂时隔离法减少不恰当行为;避免不良刺激;拟定计划,规范作息时间。对于多动孩子的管理,非常重要的就是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管理, 在做好家长培训的同时,要提高学校老师对ADHD疾病的识别率,避免学校老师对患儿的歧视。最终达成认识一致;目标统一;放弃互相抱怨;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一体的干预模式。![](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4.png)
一旦您的孩子也存在这些情况,那么时值寒假,可以带孩子来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评估,或许您已经长时间的被上述这些所困扰, 可以来这里我们共同解决。可以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5.png)
![](https://www.jinnalai.com/uploads/article/2021/11/29/74516.pn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