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颈动脉斑块会导致中风吗?

什么是颈动脉及其功能?


颈动脉就是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由主动脉弓部分为左、右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则起自头臂干动脉。颈总动脉又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颈动脉和大脑的关系,可以比喻为树干和树冠的关系,也就是营养输送者和营养消耗者的关系,可以说颈动脉是大脑的“营养之河”。


(颈动脉解剖)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


颈动脉狭窄最常的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发生颈总动脉分叉部位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其次为更远端的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等部位。一旦这条大脑“营养之河”发生淤堵,淤堵的斑块破裂产生碎屑,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这些碎屑或微血栓会被血流冲到颈动脉远端小分支,造成动脉痉挛或栓塞,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大脑的血流灌注压下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缺血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常见为脑供血不足、 认知能力下降、嗜睡、记忆力下降、头晕、视力减退、耳鸣、精神不能集中,严重者会导致肢体瘫痪,甚至失去意识,不能言语等。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40岁人群中约有16.4%属于卒中高危人群,10%~15%的卒中由颈动脉狭窄所引起。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一、要了解颈脉动狭窄的危险因素,首先,我们要知道“斑块”是怎样形成的。人的动脉有内膜、中膜平滑肌层和外膜3层结构。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颈动脉内膜是光滑的,官腔是无阻塞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上逐渐形成一种硬壳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斑块”,它是由胆固醇、钙盐及纤维组织形成的。随着斑块的形成,动脉变得僵硬、官腔变窄。这一病理过程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或简称动脉硬化。斑块一般位于内膜下和中膜之间,也就是几乎位于血管腔内,斑块的逐渐增大或者越来越多,引起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颈动脉内血流受阻,大脑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中风,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


二、搞明白“斑块”形成的原因之后,我们需要去关注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斑块”形成。首先,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油腻饮食;其次,一些疾病因素也会促进“斑块”的形成,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血脂异常,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导致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同时引起动脉收缩痉挛,血流量减少,受伤的动脉内壁会粘附胆固醇,聚集血小板,沉积脂质,最后堆积成“斑块”。不管哪种危险因素,一旦形成“斑块”就很麻烦。如果“斑块”很硬,稳定性还好点;如果“斑块”很软,“皮薄馅大”,就容易破裂,且破裂前没有任何征兆,猝不及防,可顷刻之间致残或夺命。


颈动脉“清淤排堵”


一、如何做好颈动脉“清淤排堵”,我们先看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常见有无症状期和有症状期2种情况


(一)无症状期:既往6个月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TIA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


(二)有症状期: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矇、患侧颅内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或多项的颈动脉狭窄。例如: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单眼黑矇、视物模糊、意识不清、面部麻木、失语、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等。


二、其次,我们了解一下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排查。当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应当及时找血管外科医生进行检查,医生会首先询问一些情况,包括病史及症状如是否吸烟及有无高血压病史,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发作频率。此外,医生将对您进行查体,包括用听诊器进行颈动脉听诊,如果有颈动脉狭窄可能会听到血管杂音。


在询问病史和查体后,如果医生高度怀疑您得了颈动脉疾病,会建议先对您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是一种常用的,无创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大致了解您的颈动脉是否有狭窄或闭塞。为了更精确了解您的血管狭窄程度及制定手术方案,医生可能还会为您进行以下检查:


(一)CT血管造影(即增强CT+血管重建,简称CTA),CTA可以清楚、直观地显示颈动脉血管的具体形态、狭窄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等,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目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术前诊断检查方法。


(二)核磁血管成像(简称MRA)核磁是利用无线电波及磁场形成具体的图像,可以显示血流形式及帮助评估颈动脉。为了检查的准确性,医生有时会注射一种含钆的显影剂,同样可以显示病变。


(三)动脉造影(DSA)通过动脉穿剌、插管的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向动脉内直接注射造影剂获得影像资料。可以直观地看到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不过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穿刺部位血肿或脑中风,但发生概率极低。因此,医生一般不将其作为首选检查,一般是在准备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时才实施。


三、最后,颈动脉如何“清淤排堵”取决于狭窄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因颈动脉狭窄引发的症状,以及您身体的一般状况。首先医生可能推荐您进行药物治疗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会根据您的情况建议您是否开刀或者支架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一)药物治疗


主要是服用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力维)等;抗凝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以及控制血压,降低血脂、血糖,改善心功能等。


(二)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支架置入术(CAS)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目前都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结果。CEA是全身麻醉开放手术,将动脉内膜斑块切除称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开展最早、最安全、疗效最为确切的方法,是医学上比较成熟的治疗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众多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也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CAS是微创手术,始于1977年,此后得到迅速发展。通过一种小球囊和支架,将颈动脉狭窄扩张开,并将支架植入到狭窄部位,使狹窄部位扩张开,达到或接近正常动脉直径,局麻就可以完成。一般对于半年内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或卒中,且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须的。还有很多患者虽然狭窄程度超过70%但没有明显的症状,抑或狭窄程度虽未超过70%但已经有症状的患者以及检查发现“斑块”不稳定者,也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对于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程度、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等进行分类,选择治疗与否或者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选择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三)其他辅助治疗


如果您患有其他疾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您患有糖尿病,一定要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如果您患有高血压,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果您有高脂血症,一定要定期监测血脂及按照内科医生的建议服用降脂药。如果您正在吸烟,一定要戒烟。


做完手术斑块就不会复发?


(一)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便是手术之后,也需要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力维),防止动脉支架血栓形成。


(二)时刻注意有无脑缺血症状。


(三)注意检查血脂、血糖情况等,注意饮水,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四)如果有高血脂,应当看医生,服用降脂药物,控制血脂水平;有糖尿病者控制血糖;


(五)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


(六)坚持规律运动或锻炼;严格戒烟。


(七)定期来医院检查,门诊随诊很重要!一般术后1、3、6、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随访。


预防胜于治疗


颈动脉斑块形成可以预防吗?我们平时该注意些什么?


(一)饮食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摄入膳食纤维,如绿色蔬菜、水果、五谷类;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摄入植物蛋白,如豆制品;摄入海藻类,如紫菜、海带、海白菜等;摄入植物油,如豆油、菜子油等。推荐地中海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禽类、鱼类、豆类、橄榄油和坚果,限制糖类和红肉。建议减少钠盐摄入,每天小于2.4g,或更低每天小于1.5g。不推荐常规补充某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


(二)运动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方式因人而异,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游泳等。运动前不要吃得太饱,运动时掌握好运动时间和频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三)戒烟


吸烟会损伤动脉内壁,使人类血管老化过程提前10年,大量吸烟者脑卒中的危险度是少量吸烟者的2倍。另外,被动吸烟者的危害和每天吸1~9支香烟者相似,所以,戒烟也包括避免吸入二手烟。


(四)筛查


建议每半年或一年时间来医院做一次颈动脉超声体检,观察一下颈动脉狭窄情况。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无症状的成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五)药物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六)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平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过度兴奋,过度紧张、兴奋都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升高,还容易引发暴饮暴食。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身心愉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15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