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一品红楼 ‖ 第一一三回:小厮请假的背后

第807期

吃小饭 做个好人



第一一三回:小厮请假的背后


□ 闲忙


还是书中第三十九回,平儿和周瑞家的要送刘姥姥去见贾母,走到二门口,遇见小厮向自己请假,书中原文: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
荣国府里的二门指的是哪个门?想了解这个,可以从第三回黛玉进荣国府一节的描述当中推断得出。书中原文: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黛玉按道理身份比宝钗尊贵,为啥贾家不大开正门把她迎进去?就是因为她来贾家是投奔,有避祸的意味,不便声张。所以大车的行李直接进的荣国府的后门,而黛玉一行从正门西侧的角门进到府内。
东为上,为啥不走东边的角门?因为荣国府东边的角门,一进去就是南院马棚,即后文里失火的地方,从贾母的院望向这里就是东南方位。马棚在这个位置是方便主人出行和客人下马下轿的。西边角门去贾母院中也最近。
别看是个角门,因为与正门开在同一堵墙上,其实角门也算得是荣国府的外门。也就是个不正规的大门。能从外面进这个大门的人,也就是抬着黛玉轿子的人,这些人自然是荣国府的下等仆人。走了一箭之地快转弯的时候,换了一拨人,这时候后面同样坐着轿来接黛玉的贾家的婆子们下了轿,赶到黛玉轿子前面来侍候,另外换了三四个小厮来抬轿,这才继续往里进。这三四个小厮衣帽周全,说明从衣着打扮上来看,身份就比先前抬轿进了角门的几个要高级,再就是年龄十七八岁正青春,这就说明先前的几个可能年龄偏大一些,不然的这里不会特意给出年龄以示区别。
这时候继续往里走,到了一个垂花门跟前,落了轿。小厮们退下出去了。婆子们才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进了垂花门再往里走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绕过穿堂正中摆着的大插屏,进到三间小厅里,穿过小厅就能看见贾母的正房大院了。
这就说明,所谓的二门就是那道换了一拨抬轿小厮带黛玉到的那个垂花门。进了这个垂花门理论上来说就算进到了贾母的院子。这也正是古时候形容大家闺秀时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意思就是千金大小姐每天不能随便四下乱逛,通常都是在自己住的院里待着,这样的才符合千金小姐的要求标准。
由贾母院的规制不难推知,凤姐院也是同样的,只不过面积要小一些。也就是说,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有一帮十七八岁年青的小厮在进凤姐内院的垂花门这里守着,以备随时传唤分派事情。一来是因为凤姐管家,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用人的地方也会比较多,所以需要人在这儿守着。二来是因为这个垂花门前,原本就是体面的小厮可以进到内宅的最里面的位置。他们是不能够进垂花门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丫环出来传主人的话,要他们做什么。
守在凤姐院二门口的小厮自然都知道平儿是谁,所以一见她出来了,赶紧都站起来,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也是荣国府的规矩。且原本他们只需要站起来,垂手而立,不用打招呼就可以了。可是却有两个小厮又跑上来,也就是跑近了平儿,这两个不但跑到平儿跟前的位置,还主动跟她打招呼,叫她“姑娘”,意思就是有话要说。
显然这样的情况平儿不是头一回遇见,她心里也很清楚,他们是有话要说,于是就问他们又要说啥事给她。这时候其中一个小厮就说母亲生病了,要找人看病,想请假半天。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
平儿的话说得清楚明白,守在二门口的小厮,在此之前就已经是一轮一个请假。同时又知道凤姐家法严恶,平儿面慈心软,都只找她请假。这是想顺利请假的变通之法。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叫跟前这个又想请假的小厮打退堂鼓,平儿举了一个近前的实例,说的是“前儿”,前儿在这里是个虚词,不确定是哪一天,并不是前天的意思,它指的就是已经发生过,但不确定是哪一天,住儿(小厮名)就曾经“去了”一说很耐人寻味,也就是不告而别擅离职守,当时贾琏有事叫他,“叫不着”的意思就是叫了半天叫不来。这个时候平儿救了场,“应起来”的意思,是回贾琏说住儿是跟她请了假。当时贾琏埋怨了平儿,意思是说她不该行这个人情。“你今儿又来了。
平儿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请假的小厮没敢吱声。这时候一旁周瑞家的发话了。她说:“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
周瑞家的为小厮做了旁证,证实小厮说的都是实话。这还不算,周瑞家的还替小厮向平儿求情,求平儿准了他的假。是周瑞家的了解小厮的情况,还是之前两个人就商量好了,小厮求过周瑞家的帮着自己说话呢?都不是。这就是一种共情现象。
所谓的共情现象,是同为下人,周瑞家的显然非常清楚小厮请假只是个借口,实际上他可能是想偷懒上哪儿玩乐去。这时候不用事先跟小厮商量,周瑞家的非常自然地帮着小厮说话,就是她在第六回里对刘姥姥说过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说白了,这就是荣国府下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统通作弊”:这回你帮我打圆场说话,下回我自然也护着你了。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凤姐“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这同样是周瑞家的在第六回里对刘姥姥说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找见周瑞家的时,书中原文: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当时周瑞家的并不是怜老惜贫,她更多的是想在刘姥姥跟前显摆一下她在荣国府的权势和地位,才肯尽心帮她。但她说的话未必就全是客套话,“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的确是这样的。这里也是,同样不过是用她说上一句话,小厮就能达成所愿了。
不难想见,小厮经平儿准了假,对周瑞家的的感激之情必定是比对平儿的还要多。再往后,周瑞家的要是有什么事需要这个小厮去办的,他自然不说二话。
果然,平儿准了小厮的假。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那小厮欢天喜地答应去了。
虽然这一处全程不知道这个以母亲生病要请人为由请假的小厮叫什么名字,显然平儿是知道的,这个小厮曾经就睡到“日头晒着屁股”才来当差。同时,旺儿已经不是天天在这当差守在二门口了,且极有可能他已经几天不见人影子了。特别地,旺儿那里有剩下原本该交给凤姐但没交完的利钱。平儿的话是反话,意思是叫这个小厮给旺儿捎个话,催要这些利钱。
有意思的是,除了最开头陈述请假的的原因和意向外,整个过程里小厮都没再说一个字,这时候见平儿准了他的假,他“欢天喜地答应去了”,哪里有一丁点母亲生病的样子?
再就是不能忽视的一处细节是,来向平儿请假的一共是两个小厮,但真正发话请假的只这一个。也就是说,极有可能这个请假的小厮是被另一个小厮怂恿了,二人商量好要去哪儿玩,正好这个小厮要当差,这才需要请假。实际上请了假之后,二人就不知道跑哪儿玩去了。
小厮请假这件事原本是非常平常的,平儿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凤姐待下人严厉,他们才不敢跟凤姐请假,这才找上自己。在周瑞家的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是她帮着说一句话,又害不到她什么。但是这件事的背后,水就深了。
小厮不可能是24小时全天候上班的,且荣国府里的小厮都是分等级的,什么样的事需要哪一级的小厮去办都是有规矩的。就是这,还有人离岗要请假,可见下人们懒散到什么程度了。再就是小厮们请假的真正原因,是不敢细究的:赌博、吃酒,再就是有没有可能走穴吃里扒外,拿着假(贾)家的工钱,做的是真家的事呢?不论是哪一种可能,这都是贾家的隐患。蚁穴虽小,可溃千里之堤。贾家这棵大树,极有可能最终就败在这些蝼蚁的手里。这是这一处写小厮请假的深意。
为什么不提请假小厮的名字,意思就在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是特定的张三李四哪个小厮是这样,而是所有的小厮,下人们都是这样。因为通过平儿的话,至少可以排除来请假的这个小厮,不是住儿、旺儿这些在书里出场频次比较高的,叫得上名字来的人。也就是说,这个来请假的小厮不够旺儿、住儿那样的小厮有头脸,所以才会编个瞎话找平儿请假。而住儿、旺儿那样有头脸的,直接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去了”。
不是小厮们动不动就请假离岗的,也不会有后来的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安置在花枝巷。所有的情节,有前因才有后果,滴水不漏。


(4820字)



相关阅读

向上滑动浏览更多


01.红楼梦里的包工头儿们

02.冷子兴的生意经

03.《红楼梦》里的佛与道

04.《红楼梦》里的家庭教育

05.琏二爷二得很简单

06.宝钗扑蝶谁之过 滴翠亭外影婆娑

07.从作诗看宝钗与黛玉有何不同

08.多疑源于自卑

09.宝钗和黛玉你更喜欢谁

10.死别尚能忍 生离最磨人

11.坠儿虽小 光辉闪耀

12.坠儿没偷平儿的虾须镯

13.晴雯的特殊使命

14.凤姐的骂人技巧

15.红楼梦究竟写的什么

16.红楼梦的来历与主要内容

17.春秋笔法与重要寓意

18.木石前盟和严老爷是谁

19.红楼第一人

20.旁观者是明白人

21.贾雨村的立场与冷子兴的结论

22.冷子兴说的老姊妹四人

23.贾雨村,打不死的小强































































的原因





















刊头设计:石 峰

个性签名:一粟

责任编辑:闲忙

投稿邮箱:chixiaofana@126.com

未注明出处配图均源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109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