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问答栏目

文化内涵是什么意思,“中国年”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一首诗文化内涵是什么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王安石写的《元日》,元日即是现在的中国新年(春节)。

说到新年,就不得不说历法。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公元律法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由罗马教庭修改制定的格里历。公历的制定,就是把儒略历算在里面也才两千多年。而中国新年所依据的历法,是在夏历的基础上修订的汉太初历,其最初的夏历出自何年,现在已是无法考据了。中国传统历法现在官方把它叫做农历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妥当,如果把它改回叫汉历,可能有大汉族主义之嫌,毕竟使用这个历法的除了汉族之外,国内多数少数民族也用这个历法,境外的韩国朝鲜越南也用这个历法。应该定正式的官方名称为华历,所谓春节也应正式正名为华历元旦或中国元旦。对待历史传统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然王安石的元日诗,现在的学生读来就有些不解了。

中国年,说到传统文化内涵,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祭祀。过年既要祭祀祖先也要祭祀天地。祭祀祖先代表对祖先恩德的不忘;祭祀天地则代表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在我们南方地区几乎一村一姓,往上数差不多十多代之前就是一个共同的祖先,村村都有祖祠,过年祖祠是一个村最最热闹的地方。从年夜到第二天的正月初一,祖祠里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年夜饭之前各家各户的户主都要端着一个大的托盘,里面放有供品:猪肉、鱼、米饭、年前宰了年猪的人家还会奉上一个猪头一个猪尾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作供品,我老家到现在都把猪头叫做神福,意思是祭祖祭神用的供品。除了带上供品外,拿到祠堂里的有鞭炮和香。到了祖祠,先放鞭炮,是不是告诉祖先我来了?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先上香拜天地,后上香拜祖先。

把这些祭祀活动完成后才完能回家开年夜饭了。

从子夜开始,一个村子又沸腾了,各家各户开门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正月初一清晨,大家还没吃早饭又赶忙带着供品、鞭炮和香赶到祖祠,仪式和昨晚差不多,只是供品换成了年粑或年糕。还有一点与昨晚不同,各个户主完成了各自的议式之后,就在祖祠等待,等到全村的男丁都到齐了,再进行一个集体仪式,由村子里的年长辈长者做司仪进行集体祭拜,司仪先念一段祝词,再号令大家先拜天地后拜祖先。这个仪式完成之后就是大家串门拜年了。

大家说中国人没宗教信仰,并不全对,‘’年‘’体现了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年不只热闹,也不仅是传承,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和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这种崇拜和敬畏是虔诚的。祖先代表家和家族,所以我们中国人无论在天涯海角内心都有牵挂和羁绊——这就是家。

我是万方,和工友一样,也是一工仔,说我们的辛酸,道我们的梦想,赞我关注我!

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地文、人文,加之变化,无穷无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创造的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的内涵……文字符号(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源头……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内涵是:以“道”和“易”为核心(1、阴阳的对立统一;2、“易”和“变”的观念),融汇诸子百家和外来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

从历史时期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一,远古时期的“道”和“易”……其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互补……其三,汉代以后的儒释道并列互补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其一以人为本,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1、以人为贵。儒家认为人在天地万物中是占主导地位作用的,道家则认为“齐万物”,人与天地万物是对等的,并不否认人的主导作用……

2、以民为贵。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重视民意,甚至上升为天意;敬天爱民;带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尤其是在孟子思想当中。

3、以仁为本。“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人是有道德的动物。(西方文化则强调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以伦理为基础,以家庭为本位,本质上属于民本思想,缺乏法治传统和个性主义……

其二崇德重义。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伦理道德精神。

1、伦理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伦理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家庭伦理社会化、政治化,社会政治伦理化,以血缘为纽带,以忠孝为核心,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其核心是:仁义……

2、道德准则。(伦理侧重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道德侧重于个体自身修养的准则)

孔子主张智、仁、勇为三达德;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为四端;董仲舒强调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礼教核心。集中体现为孟子的五伦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其三持中贵和。

1、以和为贵。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反差。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足和谐,西方文化强调不知足和竞争……中国传统文化又突出表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的“天”有多种含义:自然义的天,神性义的天(上帝之天和命运之天),道义性的天(仁义之天)……

2、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强调不偏不倚,博采众长,是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但是相对来说,缺乏竞争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其四经验理性(或实践理性),这是哲学性的命题。

1、经世致用。诸子百家几乎都主张经世致用,即学术为现实而服务,尤其是孔孟儒学最为突出,“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重经验,重体悟,重结果和功效,强调身体力行,往往对玄而又玄的抽象思辩和宗教狂热不太感兴趣……(虽然道家和理学有一定的思辩哲学)

2、踏实求是学风。

实事求是,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踏踏实实做学问,务实求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传统,(当然,明清的理学陷入清谈,不务正事),求真务实的传统积极性占主导,但也有消极的:理论上过于重视经验理性,忽视纯粹理性,实践上急功近利,容易导致实用主义……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批判地继承,创造性地发展,应深入挖掘和阐发我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wenda/133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