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肺结核潜伏期(肺结核潜伏期最长多久)

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

肺结核潜伏期(肺结核潜伏期最长多久)

结核病一直是全球十大主要疾病死因之一。目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充分认识到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巨大危害。肺结核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和对个人的危害同样触目惊心。

2021年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显示,全球近1/4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总人数约20亿。据估算,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潜在感染人数逾2亿,活动性肺结核患病人数高达499万,我国2020年新发结核病84.2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9/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2位,仅次于印度。

但是,人们对肺结核的认识并非充分,即使是医务工作者,对结核的认识也同样存在不足,甚至在用药方面时常无法把控。

对此,小编整理了肺结核基层合理用药方案(表1),以及与新冠肺炎的区别(表2),供临床参考。

成人

儿童

特殊人群用药

异烟肼

1.口服:(1)预防:0.3g/d、顿服。(2)治疗: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5~8mg/(kg·d),0.3~0.4g/d、顿服;15mg/(kg·d),最多0.9g,每周2~3次。

2.肌内注射:剂量同口服。

3.静脉滴注:用于重症病例,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后静脉滴注,0.3~0.6g/d。多用于不能口服者。

10~15mg/(kg·d),总量≤0.3g/d,顿服。某些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可30mg/(kg·d),总量≤0.5g/d。

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值<6mg/100ml者,无需减量。妊娠期妇女慎用。

利福平

口服,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0.45~0.60g/d、顿服,总量≤1.2g/d。

1月龄以上儿童口服10~20mg/(kg·d),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总量≤0.6g/d。

老年人口服、顿服,10mg/(kg·d)。哺乳期妇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吡嗪酰胺

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15~30mg/(kg·d)、顿服,或1.5g/d。间歇疗法可增至2.0g/d、顿服,或分2~3次服用。

15~30mg/(kg·d),分3~4次服用。除非必须,通常不用。如必须应用时需充分权衡利弊。

肾功能减退者无需减量。妊娠期结核病患者可先用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治疗9个月,如对上述药物中任何一种耐药而对吡嗪酰胺可能敏感者应考虑采用吡嗪酰胺。哺乳期妇女应用吡嗪酰胺对乳儿的危害不能排除。肝功能减退者除非必要,通常不用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1.初治:口服,15mg/kg、顿服,或一次最高2.5g,每周2~3次。

2.复治:口服,25mg/kg、顿服,最高一日1.25g,连续2~3个月后,继以15mg/kg、顿服。

3.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5~25mg/kg、顿服。

13岁以上儿童用量与成人相同。13岁以下儿童用量15mg/(kg·d),但一般不做推荐。

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乙胺丁醇时需减量。乙胺丁醇可分泌至乳汁,哺乳期妇女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药。

链霉素

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肌内注射。1g/d、分1~2次,或0.75g/次、1次/d。根据病情,可改用间歇给药,即改为每周2~3次,1g/次;老年患者0.5~0.75g/次、1次/d。

肌内注射,与抗结核药合用。儿童20mg/(kg·d)、1次/d,总量≤1g/d。新生儿10~20mg/kg。

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50~90ml/min时,每12h给予常规剂量(7.5mg/kg)的60%~90%;10~50ml/min时,每24~48h给予常规剂量的20%~30%。链霉素可穿过胎盘达到胎盘组织,进而可能引起胎儿听力损害,妊娠期尽可能避免使用,哺乳期用药时暂停哺乳。

阿米卡星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15mg/kg,1次/24h,或每次7.5mg/kg,1次/12h。总量≤1.5g/d,疗程≤10d。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首剂10mg/kg,继以每12h7.5mg/kg。

与链霉素同。

左氧氟沙星

口服、顿服,750mg/次。

老年人须慎用,应用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肾功能减退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间隔时间,≥50ml/min时,无需调整剂量,<50ml/min时,需调整口服和静脉给药剂量。

莫西沙星

口服、静脉给药剂量相同,均为0.4g/次、1次/d。

老年人慎用,一般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减退者、血液透析和持续腹膜透析者,以及轻度、中度肝功能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

布洛芬

口服,总量≤2.4g/d。缓释片0.3~0.6g/次,2次/d。缓释胶囊0.3g/次,2次/d。

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一次5~10mg/kg,6h/次,≤4次/d。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肺结核

新冠肺炎

病原体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属于细菌感染。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属于病毒感染。

传染源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痰中带菌、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暂不明确,目前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潜伏期1~14d,多为3~7d。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通常发病后5d内传染性较强。

传播

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还可能经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传播,较为少见。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感染者的粪便、尿液中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引起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易感

人群

健康人体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潜伏期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发病主要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大小及身体抵抗力高低有关。

受感染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5%~10%。

人群普遍易感,年老体弱者、各种慢性基础疾病者等相对健康人更易患有。新冠肺炎潜伏期依然具有传染性。

临床

症状

持续咳嗽、咳痰14d以上,或者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

结核病患者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咳嗽是最先发生的症状。

新冠肺炎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等。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在感染后,患者可能不会立即发病,不会有明显症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62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