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非机动车分区停放是否可行?朝阳区多地试点破解停放治理难题

员工的电动自行车从早停到晚,顾客和外卖骑手的车则动态停放,管理起来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商圈为管理好非机动车停放秩序采取了不少新措施,扩张非机动车停放区,为外卖员增设专门的停车区域,同时加入充电、换电设施,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改善明显。

蓝色港湾周边停车秩序的改善,只是朝阳区破解非机动车停放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朝阳区聚焦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停车痛点,开展精细化治理,市民出行体验持续改善。记者了解到,朝阳区正在地铁站外通过增设标识标牌、加强疏导等措施,引导市民逐步养成非机动车分区停放、共享单车远端停放的习惯。

朝阳公园西4门停车场增设一处非机动车停放区,可缓解蓝色港湾商圈的非机动车停放压力。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既能停车又能充电,蓝色港湾商圈非机动车停放日渐有序

“现在有这个停放区挺方便的,停车的同时还能充电、换电,省了不少事儿。”今天(10月21日)下午2点,在位于朝阳公园西4门外的一处非机动车停放区内,外卖员小王正准备停车取餐。在他身旁的车棚内,整齐停放着不少蓝色港湾商场员工和外卖员的电动自行车。该停放区建立后,缓解了商圈内非机动车停放压力。

而在几年前,朝阳公园、蓝色港湾周边的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一直让属地政府和商场管理方很头疼。

“员工的车从早停到晚,顾客和外卖骑手的车动态停放,特别是外卖员的车,几乎是随停随走,规范停放难度很大。”蓝色港湾物业总经理蔡京华表示,蓝色港湾商圈人流密集,工作日客流每天能达到四五万人,周末更是能达到八万人以上,除了机动车停放压力大外,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也曾是秩序管理上的“硬骨头”。

为此,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协同蓝色港湾、朝阳公园及共享单车企业,推进综合治理。

针对非机动车挤占通道、秩序混乱等问题,麦子店街道在规范停车标线、增设隔离及防撞设施的基础上,联合多方主体分类施策、逐一破解。如今,共享单车有了电子围栏及专用停放区;商圈员工车辆被统一引导至朝阳公园西4门新建车棚有序停放;市民的电动自行车也经引导实现“入位”停放,文明“归位”成效显著。

蓝色港湾商圈外设有共享单车停放区和禁停区。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为满足商圈300余家商铺、650余辆员工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与充电需求,街道通过实地勘察与多轮协商,创新采用“向外借”与“向内挖”的“腾让”策略。一方面从朝阳公园西4门停车场协调“腾出”30个车位,另一方面引导商场内部“让出”环形通道空间,整合建成了一处大型智能充电车棚,新增停车面积超18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余辆非机动车充电停放。

10月21日,蓝色港湾商圈,外卖员在临时停放区内停车。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记者在朝阳公园西4门停车场内的非机动车停车区看到,此处实施非机动车分区停放管理,既保障了商圈员工的刚性停车需求,又让外卖员、市民等人员的临时车辆得以有序停放。

麦子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科长郑义告诉记者,该车棚集充电、换电、打气、简单维修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便民“一站式”服务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棚还配备了智能充电系统,支持过充自动断电保护功能,同时配备消防喷淋系统、24小时火源识别监控系统,并能自动关联消防站报警系统,配合消防桶、灭火毯、水基灭火器、消防钩等专业设备,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风险预警实时化、报警联动自动化。

朝阳公园西4门停放区内设有充换电设施。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巧用“边角地”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区,盘活闲置空间

非机动车停放治理的关键,还在于对城市“边角地”空间的精打细算,盘活闲置空间成为增加供给的有效手段。

以垂杨柳医院为例,2020年新院区启用后,每天就诊群众超4000人次,非机动车停放压力大。为缓解这一矛盾,院方在内部按照规划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施划标线300余米,新增停车面积约300平方米。

垂杨柳医院外,一处利用闲置空间设置的停车棚已成为不少患者就医停车的首选。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双井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奇向记者介绍,双井街道统筹利用医院东门北侧闲置地块,科学规划建设一处面积达1100余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新增车位800余个。该停车场配备安防监控32部,实现全域无死角覆盖,监控信号接入医院安保控制室,由医院安保与街道巡防队定时定点巡逻,筑牢安全防线;同时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260个,充电区域设置标准化防火隔离板、温感自动灭火球及水基灭火器,保障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

垂杨柳医院的停车棚既能充电,又有消防设施。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我现在来医院拿药,就把电动自行车停在这个区域,空间宽敞,还有摄像头,感觉很安全。”今天下午,市民李大爷照例来垂杨柳医院拿高血压常用药,他发现医院外乱停乱放的电动车、自行车变少了,以后大家出行也更安全顺畅。

为减少非机动车占用步道的情况,医院周边还增设了引导标识,安排专人进行文明引导,使得非机动车得以进场停放,畅通步行空间。一系列举措缓解了市民停车压力,提升区域交通秩序与就医体验。

劲松街道同样积极挖潜,在九龙山地铁站G口旁腾退围墙、整合空闲土地,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0余个,为前往合生汇商圈及地铁通勤的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停车选择。

引导市民逐步养成地铁站外非机动车分区停放习惯

近年来,朝阳区聚焦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停车痛点,按照“一站一策”“一场一策”治理模式,对辖区内奥林匹克公园站、九龙山站、朝阳公园站等7个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国展朝阳馆、垂杨柳医院、欢乐谷景区等5个“学医景商”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因地制宜增供给、科学指引强规范、宣传引导促文明”等措施,有效纾解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景区同样是非机动车综合治理的重点,为规范停车管理、提升通行效率,奥林匹克中心管委会系统优化标识引导体系,在奥林匹克公园站及周边科学布设非机动车停车区,由原先9处增至28处,区域总停车容量从2700余辆大幅提升至约13000辆,增幅近400%。配套设置的18块指引牌,引导市民规范停车,区域环境秩序与出行体验明显改善。

除了硬件提升外,朝阳区还同步强化软性引导,帮助市民养成有序停车习惯。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交通管理科副科长于睿哲介绍,在重点治理区域高峰时段,安排文明引导员、协管员值守,主动引导市民有序停放,及时纠正乱停乱放行为。同时开展多维度宣传,通过“进村、进社区、进小区、进楼宇”活动,居民微信群通知,张贴海报摆放展板等方式,普及规范停车要求,营造“安全有序、规范出行”的社会氛围,长效巩固治理成果。

“此外,我们还引导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分区停放,通过增设标识标牌,让市民自有非机动车就近停放,共享单车远端停放。”于睿哲表示,尽管此项工作有一定难度,但还在持续开展,将有助于改善人行步道的通行环境,确保市民出行顺畅。“同时,我们也与共享单车企业加强协作,加大对共享单车秩序的维护,及时清运车辆。”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420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