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热搜榜上高挂的新闻之一,是武汉中院驳回武大图书馆事件中杨某媛诉肖某韬性骚扰一案上诉,维持原判。这起扰攘一时的热点事件总算告一段落。
前一天,另一起旷日持久的官司也有了一审结果,在涉嫌敲诈勒索案中,翟欣欣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当然了,翟欣欣还有可能上诉。但是如同我们当时看到一审判决时认为杨某媛翻盘机会不大一样,我们也认为即便上诉,翟欣欣翻盘的机会微乎其微。
我们并非律师,更和案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没有丝毫关联,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直觉或判断,是因为我们朴素的相信。
每一个热点事件,网络上都会发酵出大量的信息或伪信息。但是,除了网络声音,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介入和报道,努力接近真相。比如翟欣欣案,主流媒体沿着事件时间轴做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采访和还原。所以,对于是非曲折,人们大致有一个近乎常理的判断。
同时法院的调查是更具说服力的支撑。如果仔细看过武大图书馆案详尽的一审判决公告,相信对于二审维持原判不会觉得意外;同样的,翟欣欣一审判决的相关法律文书已经起到了公道自在人心的客观效果。
潘金莲因奸害命,触犯了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底线,所以不管有多少人想为她翻案,但她终究洗不净骂名。如你所知,潘金莲在某些方面是值得同情的,比如她嫁给武大完全是命运被动的安排。翟欣欣因财害命,某种意义上更为恶劣,苏某某是她主动寻觅的猎物,一番挑逗、戏耍之后,很快露出狰狞的獠牙,最终逼得一条生命灰飞烟灭。
所以,我们读潘金莲药鸩武大郎,也愤懑、也惊诧,但看翟欣欣案,汗毛倒竖、冷汗沾衣的感觉更甚。因为潘金莲还有挣扎、有犹豫,但翟欣欣从头到尾就目标明确,处心积虑。花枝叶下犹藏刺,怎保人心不怀毒,这让我们感到恐惧。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对翟欣欣进行道德批判是一件无聊的事。只有对方还在乎道德的前提下,批评才是有意义的。倘若道德已经一丝不挂,说她道德低下,那只会是某种变相的抬举。我们之所以谈论这件事,是因为我们从没有想过人心之坏,竟至于此。
我们读聊斋,看那些披着人形的狐妖鬼怪,美丽温柔心地善良,所谓室有仙人,极我之乐,消我之灾,长我之生,而不我之死。这当然只是一种文学想象,但那些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楚楚动人。我们会感慨在唯物主义视角下,世间终究不可能有美丽多情的狐仙,但是,人世间真实的土壤孕育出翟欣欣这样杀人不见血的所谓高知女性,真的也是一件极尽遗憾的事体。
有满意的婚姻,有遗憾的婚姻,这很正常。但是无论如何,把婚姻当成谋财害命的绞索套,这不可原谅。如果说翟欣欣有什么贡献,那就是她在警示意义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反面样本,这个样本足够丰富、足够惊悚,许多年以后,还会被人不断谈起。
文 | 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7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