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潮评丨呼吁医院开除“最快女护士”?警惕舆论的放大镜效应

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王彬

图源:羊城晚报

据报道,一个原本应该以光明结尾的励志故事,却因为几句话,成了职场低情商的典型案例。8月31日,“最快女护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参加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最终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斩获国内女子组全马冠军。在赛后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中,张水华哭着说,希望领导支持她周末调休参加比赛。

此后一连多天,舆论场炸了,有人喷她情商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在搞特权,“告领导的状,调同事的班,拿自己的奖”,甚至还有很多人涌入相关账号的留言区,呼吁医院辞退张水华。

张水华有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网友们也有对她的话发表意见的权利。无论是出于内心正义驱动,还是共情心理,网友们为张水华那些可能在调休中受了委屈的同事们鸣不平,对那位明明讲的是真话实话却被张水华“当众喊话”的领导表示同情,这都没有任何问题,且在理性的范畴内。

但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共空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有度的,互联网也很容易成为人们对现实不满和压力进行情绪宣泄的“泄压阀”,再者,网络信息纷纷扰扰,事实和真相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清晰,再加上算法推荐形成的“信息茧房”的推波助澜,结果就是理性靠边站,情绪占领高地,进而使得个体在特定环境或传播媒介中的任何一句话和行为,都可能被过度关注和被几何级放大,即使是小错也可能异化成天大的错。无论是道德审判,还是网暴,都可视为舆论这种放大镜效应的“衍生产物”。

此事就是一个舆论放大镜效应的典型案例,就算张水华说错了话,平时调休没顾及同事利益和感受,但这不是网暴的理由,更没到要开除的地步。目前,相关医院回应称,张水华仍是该院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张水华未被医院解聘或调岗。希望张水华和相关医院,都不会被这些“过罚不相宜”的过激言论所“绑架”。

前有“续面风波”,现有“最快女护士”言论风波,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确实都在全民聚焦和审视中,掀起了不少风浪。两件事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风波都起源于当事人的“主动发声”,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他们亲手把自己送进了舆论的旋涡。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很难以旁观者的“看戏心态”去面向这两件事。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无可挑剔、无懈可击的,每个人的“不完美”,都经不起无限放大。他们今天遭遇的,理论上人人都可能遭遇,因为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说错话、做错事。

面对这类事件,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喧嚣过后,留下了什么?如果留下的只是对当事人的伤害,放大社会的撕裂,那毫无意义。所以,重点不能失焦,要事实至上,不是情绪至上,应该回归到事情背后相关社会公共议题的理性探讨和解决上来,而非淹没于“网暴口水”之中。比如,呼吁医院的调休制度更合理规范且人性化,关注医护人员的休假难问题,倡导员工要在职业责任和个人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等。

该如何避免舆论的放大镜效应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伤害?除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外,更根本的是营造一个宽容、理性、有边界感的公共对话环境,让容错心态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修养。我们应当学会在批评的同时保持善意,在表达意见时尊重他人。否则,下一个被推入舆论旋涡,甚至社会性死亡的,可能就是你,也可能是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737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