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多少人的朋友圈被“中签”刷屏了。
有人抢到了新能源车厂的参观名额,兴奋得像抽到演唱会门票;有家长带孩子走进飞机制造的大车间,科普起神奇的风洞实验;还有年轻人晒出视频,说自己看见机械臂在生产线上“跳舞”。
我原本只想走个轻松路线,预约一家雪糕工厂,炎炎夏日看着一个个冰淇淋诞生,感觉再合适不过。结果客服告诉我:今年夏天的名额早就被抢光了,要等到明年冬天才有新的预约名额。为什么这个暑期,工厂游会突然火得不讲道理?
冰淇淋品牌客服:明年请早。(图/晓洋)
最后,我托了关系才混进一家牛奶厂的参观队伍,就想看看一座工厂如何变成一座“迪士尼”。
“牛牛宾馆”养奶牛的牧场会不会像《克拉克森的农场》那样接地气?三伏天里,牛粪味会不会冲天?带着一连串的好奇,8月一个周六早上,我前往位于广州增城的风行牛奶仙泉湖牧场参观。
位于仙泉湖牧场的奶牛科普馆。(图/晓洋 摄)
我换上白色工作服,脚蹬长筒雨鞋,戴着口罩和头套,跟着近50个亲子家庭,一起走进“牛牛宾馆”。见到一群大小“白大褂”靠近,黑白花的奶牛纷纷从草料堆里抬起头来,扑闪着长睫毛,好奇地张望。
奶牛从栏杆探出头来。(图/晓洋 摄)
这边导赏员在介绍如何从三角耳标看奶牛的年龄,那边小朋友就已经被小动物迅速萌化。有的盯着正在蹭墙角“按摩机”的奶牛,喊“牛在挠痒痒”;有的看见新生小牛犊躺在各自的小床里,感叹起它们都有卧室,还有干草、蘑菇粉做成的“儿童乐园”。
牛舍里巨大的工业风扇呼呼转着,三角房顶上定时洒水降温,牛舍旁也有一排喷淋头可给奶牛冲凉。导览员讲解道,广州夏天湿热,称不上最佳养牛区域,为了不影响产奶量,这样的防暑降温系统就成了标配。
奶牛一边喝水,一边使用按摩器。(图/晓洋 摄)
耳边哞哞叫的声音此起彼伏,隔着口罩能闻到较重的动物气味,但不至于直冲天灵盖。自动粪刮板贴着牛舍地面缓缓划过,成群的奶牛挨个抬脚避让,仿佛在跳慢放的竹竿舞。
在这座现代化牧场里,2500头奶牛只需要大约65名员工进行三班倒,就能把饲喂、清洁、运输等环节全部照料妥当。
左下角的刮粪板是牛舍版的扫地机器人。(图/晓洋 摄)
牧场旁边的农田种着秋葵、通心菜、紫苏叶等蔬菜。这些蔬菜所用肥料主要来自清理出来的牛粪,绿色无添加。参观完牛舍,大人小孩还能体验一把摘菜的乐趣。
当天下午,我接着前往40分钟车程外的风行乳制品工厂参观。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隔着玻璃俯瞰自动化的流水线,看着一盒盒鲜奶有序奔跑在流水线上,投入到打包机械臂的怀里,最后被堆放在几层楼高的货架上。
导赏员笑着说,每次带队参观都能听到大人和小孩完全不同的感叹。大人最常见的疑问是“牛奶是不是兑水?是不是冲的奶粉?”看过健康的奶牛和干净的工厂,大人才会心安地说一句“原来真是本地好奶”。小朋友的关注点则单纯可爱得多,他们看着奶牛埋头喝水、嚼饲料,回头就跟家长说: “ 感觉这奶更甜了。
参观完获得“小小牛奶工”上岗证。(图/晓洋 摄)
越秀风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暑假,牧场和工厂的参观热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0%,平均每月接待两千多人次。周末基本是满场,预约要提前好几周。为了贴合夏天的节奏,他们今年还特地推出了“牛奶刨冰DIY”“奶牛防暑知识”等应季趣味活动。
这个夏天,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工厂游”都成了热门的周末选择。那些被认为远离城市生活的厂区,正以热情的E人姿态,拥抱好奇的大人和小孩。
当工厂成为“新网红”,直戳传统游痛点最早的“工厂游”,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掀起的“车间参观”潮流。在国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厂开放更多服务于商务合作与技术交流。长久以来,工厂在大众心中烙印着“闲人免进”的刻板印象。
当下出圈的“工厂游”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优势几乎都长在传统旅游产品的痛点上。跟复制粘贴的“古镇”“古城”相比,生产企业往往按照自身产品、技术的特点来规划参观路线,脸盲率更低,更能牢牢拿捏“峰终定律”。
“工厂游”的主题覆盖衣食住行。(图/小红书截图)
不管体验的内容和时间长短,只要体验过程里有一个点让你足够满意,并且拥有一个happy ending,更容易让你留下积极正面的整体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总结出来的“峰终定律”。如果说宜家卖场的样板间和出口冰淇淋是“峰终定律”的典型贯彻者,那么工厂游路线则是更为极致的执行者。
一走进厂区,扑面而来的往往是现代化的冲击。吉利汽车长兴基地里,机械臂上下飞舞;乐高嘉兴工厂里,五颜六色的颗粒被精准注塑;可口可乐广州工厂里,一分钟灌装1500罐芬达。这种大规模的自动化场景,能在参观者的记忆里制造出震撼的“高峰体验”。
震撼过后,“工厂游”不会让参观者一直当听讲解的旁观者,而是很快邀请人们下场参与。有人在吉利汽车厂拧一颗螺丝,有人在妙可蓝多奶酪工厂做一张披萨。这种亲自动手的参与感把原本冰冷的生产流程,变成了可触摸和回味的瞬间。
等到旅程快结束,往往还会收获一份外面买不到的限定周边。益力多笔、丘比娃公仔、芬达文具套装、厨邦酱油味雪糕……这些小物件不仅让人嘴角上扬,更能在游人的记忆里打下一个满意的句号。工厂游的震撼与伴手礼,恰好在记忆曲线上形成了两端呼应,使这些旅游的印象格外深刻。
厨邦酱油工厂参观中可品尝到酱油味的冰淇淋。(图/小红书截图)
跟动辄四五百的主题乐园门票相比,“工厂游”门票堪称实惠至极。以风行乳业的牧工游为例,一日行程包括上午看奶牛和下午游工厂,单人门票只要90元,今年暑假更有五折优惠。
部分“工厂游”甚至是免费入场。汤臣倍健设在珠海的透明工厂可以在工作日免费参观,能隔着玻璃看到15台机械臂协同生产口服制剂。工厂隔壁开有健康中心,可以薅两项免费的健康检测,包括骨密度和人体成分分析。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营养话题,工厂旁还设有“营养探索馆”。那是一座国家4A级景区,设有触觉、视觉、味觉等互动装置,就像进了科技馆一样,成人门票也就60元。
玩饿了花20块钱吃顿工厂自助餐,不仅有炖牛肉等硬菜,还有水果、酸奶畅吃。珠海的大学生纷纷表示:“这要是开在学校里面能天天去吃。”
不过,“工厂游”也不是全无缺点的。它的最大缺点是供不应求。工厂每日开放参观的场次和人数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官网或者官方客服提前预约。7月暑假刚开始,广州部分饮料厂和冰淇淋工厂的暑假参观时段都已约满。
部分热门的工厂游路线,已预约到明年初。(图/晓洋)
个别工厂仅接受三十人以上的团体预约,想要参观的人,要么在朋友圈或者社交网络里自己组队,要么参加亲子游活动,无法实现像前往乐园般说走就走。
此外,考虑到工厂选址的特点,工厂游的目的地一般离城市中心区较远,部分公共交通不算便利,更适合自驾人群。
随着工厂游的流行,大大小小的亲子游平台也应运而生,只要多花几十块,就能省去预约的麻烦,也能包车往返工厂与市区。
城市旅行,下一站叫“工厂”工厂游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能回应传统旅游产品的痛点,而且是顺应年轻人群的旅游趋势变化。如今,旅游对人们而言是一场精神SPA,形式更加个性化多样化。
“第一财经”发布的《2025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显示, 00后的年轻人追求旅游的反差感和参与感,将好玩好吃的工厂游当作期末考后解压之旅。与此同时,80后、85后上班族也逐渐加入,利用周末模拟另一个“工种”,从流水线的秩序感里获得微妙的解压。
过去,人们只关心一瓶牛奶、一块巧克力、一辆汽车的最终形态。如今,人们不只在消费产品,还在消费产品背后的过程与理念。参观完顺手就买下品牌的产品。“厂区”变“景区”的同时,营销与消费也实现了闭环。
得益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国如今拥有过千个“工厂游”景点,有些工业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传统景区。
比如,青岛啤酒旗下的博物馆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亿元。今年夏天的啤酒节期间,这个博物馆还接到了国际流量,接待了超1万名韩国游客。
参观一个本地品牌的工厂,不仅能让原本抽象的现代化智能化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让普通人通过一个能用得上、尝得到的商品,去重新打量城市商业的变迁。
在风行牛奶工厂参观过程中,一幅泛黄的老地图仿似时空之门,将我深深吸引住。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家附近有条小街叫 “ 牛乳基 ” 。这路名看着古怪,但我从没去深究。直到参观当天,这些身边不在意的小碎片,竟被时光神奇地串联起来。
在品牌展厅的老地图里找到奇特街名的关联。(图/晓洋 摄)
原来19世纪末,风行牛奶的前身胜记牛奶公司已在东川路一带养牛。此后,从东川路到牛乳基,再到二沙岛,河涌密布、水草丰美,聚集了十多家奶牛场。
“牛乳基”其实就是“新鲜牛奶基地”的意思。那个曾让我困惑的街名,和现在握在我手里的鲜牛奶,原来都是广州鲜奶产业留下来的百年印记。越秀风行牛奶跨越160年的光阴,陪伴着一代代人健康成长。
走进工厂,不只是满足猎奇心,更是重新看见城市与产业的肌理。一座工厂,远比想象中更像一座“迪士尼”。它能制造惊奇,也能把人带回到脚下的土地和生活本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作者:晓洋,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7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