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今天,广东又干了一件大事!

01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开幕!

进入广东,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珠三角广深大城市群的高科技,以及现代都市的繁华。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广东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浓厚的历史气息。

广东粤剧、岭南派古琴、广东剪纸、陆丰皮影、潮州工夫茶艺5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妥妥的“文化大省”。

现在,广东文化产业又迎来一个重大盛会。

2025年5月2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正式拉开帷幕。

这场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盛会,首日便以“顶流”之势引爆全网。

开幕首日,人气爆棚,观众络绎不绝、人头攒动。

就连张家辉也现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热情与观众合影。不少人调侃:

“是兄弟就来文博会看我!”

由黄渤创建的IP“黄逗菌”,作为深圳市龙岗区IP推广大使,亮相文博会现场。

不得不说,现在广东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年轻的“黄逗菌”需要来攒一波流量。

作为东道主的广东展团,以“向新图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为主题,携 500 多家文化企业、6 大千亿产业集群及超 2 万件文化产品亮相。

全方位呈现出广东文化产业“规模领先、结构优化、创新活跃、融合深入” 的发展态势。

“AI机器人打咏春”到“高空云端非遗展”,从“人工智能”到“文创中国”,这场文化盛宴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专业观众涌入这此“文化第一展”,共同见证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盛宴。

更让全球看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与广东的创新活力!

02

本届文博会,创意浓

作为全国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同台竞技、百花齐放的舞台,每年文博会都会涌现不少“爆款”。

这次的文博会同样也是,亮点更多,含“新”量也特别高。

“有看头”——步入主会场,仿佛踏入未来世界。服务机器人会为你指引路线,翻译机器人可实现跨语种实时交流,AI拍学机能为孩子生动讲解展品导览……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植入文化场景。

会场上,深圳众擎机器人公司等正式官宣了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的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今年12月在深圳举办。

还有人机交互竞技场现场的各种“整活”,有的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法,有的机器人演奏钢琴,有的机器人与真人对决棋艺,还有机器人展现书法和绘画。如果逛累了,游客还可尝尝机器人调制的咖啡。

尤其是,广汽集团携手华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重实验室,联合发布“人车家-文化科技引领未来生活态”,展现未来生活全智能场景的无限可能!

有玩头”——大批传统文化与新潮时尚交融的前沿产品亮相,大量新应用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里,往日隔着玻璃罩才能看到的文物,搭着文博会的风变了个身,跃入人们的眼里、手上、家中。在这里,观众逛市集、看非遗、追国潮、集徽章等多种时尚新潮的文化诉求可以得到一站式满足。

各非遗品牌也带来花式惊喜。聚元祥广绣将传统针法巧妙融入时尚潮服,常州徐氏竹刻则在竹筒上雕刻出别具匠心的新颖图案……传递中华文化韵味的同时,给展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气息。

在这里,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有赚头”——来文博会最重要的事,是“签大单”!会上广东展团围绕“在场、在线、在播” 构建交易生态。

“湾区首发” 平台成为新品展示的核心阵地,“十五运特许商品新品发布会”“广汽传祺新车品鉴会” 等 50 余场活动,吸引专业采购商精准对接。

“粤文购” 专区在多个平台上线,2000 余款商品实现扫码直购,交易平台检索分类功能的升级,大大提升了采购效率。

本届文博会除广东展团外,还吸引了海内外头部的品牌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黑神话:悟空》制作公司游科、还有年初火爆全球的AI公司DeepSeek等。

并首次以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传统展会形态,重点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场景,开启交易盛宴。现场首日就有16 个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

而且这次主办方广东给足了诚意和惊喜。当天,广东重磅发布的扶持“政策包”,直击产业发展痛点,为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还有“百万英才汇南粤” 计划在展会期间同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布头部企业招聘信息,吸引领军人才与青年英才,为产业发展注入 “人才引擎” 动力。

现场有来自其他省份的采购商直言:

“广东的文博会不仅是展示台,更是超级带货直播间。”

在这次的文博会上,我们看到的不光是文化盛宴的热闹和文化交易的盛况,更是看到广东正以“文化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文化产业格局!

03

广东文化产业,何以频频“出新”

从首届文博会至今,每一次文博会都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2004年首届举办,惊艳全国文化产业;

2008年,广东首次将文博会推向国际舞台,让中国风从大湾区吹向世界;

2020年,“云上文博”打破时空限制,开启“数字文化之旅”;

2025年,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让未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20年来,该展会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成交额超2.8万亿元.......从最初的文化产品展销,到如今引领全球文化科技潮流,文博会的蜕变正是广东文化产业进阶的缩影,也是广东文化实力的集中展现。

广东文化产业20年长盛不衰,深层密码在于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广东的文化强省之路始于制造业。全球70%的动漫衍生品、90%的电竞设备产自广东。但广东并未止步于下游制造,而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早在2010年,提出“文化+科技”战略,培育出华强方特、腾讯等龙头企业。2023年,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收突破6200亿元,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值分别占全国1/5、1/3和4/5。

这种“破圈”精神在文博会历届主题中一览无遗:从“文化贸易”到“数字文娱”,从“非遗活化”到“AI赋能”,广东始终踩准时代节拍。

上游有华为、大疆提供技术支撑,中游有腾讯、网易打造内容IP,下游有长隆、华侨城构建消费场景让广东拥有全国最完备的文化制造体系。

以游戏产业为例,广州科韵路汇聚近150家游戏企业,形成千亿级生态圈

而深圳南山科技园则诞生了“熊出没”“喜羊羊”等国民级IP。

这种“制造+内容+服务”的全链条优势,让广东既能生产VR设备,又能开发元宇宙应用,更能通过文博会将其推向全球。

在这背后,更是由于广东的文化产业政策始终具有前瞻性。此前的《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融合实施方案》已培育出8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一方面,广东将大力推动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应用,催生文化新业态,全产业链扶持,营造市场良好生态。另一方面,奖补精品生产,为打造全民“爆款”铺平道路。

除此以外,还要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的东风,为更多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筑巢引凤”……

政策与市场的共振,让创新不再停留于概念“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生态,让广东文化企业敢闯敢试

04

尾声

站在文博会21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广东文化产业的成长轨迹清晰可循,既有历史沉淀的厚重,又有破旧立新的锐气。

这里不只有展品,更有未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广东有望以文博会为支点,撬动更大范围的产业协同,赋能全国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出海、让中国风吹到全世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ngyan/7505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