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爆65款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你的信息是如何被套走的?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微信公众号5月12日通报,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违法违规收集有哪些?

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隐私政策难以访问;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

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App未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

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为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用户账号设置不必要或不合理条件;虽提供了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但未及时响应用户相应操作,需人工处理的,未在承诺时限内完成核查和处理。

投诉、举报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建立便捷的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

未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未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未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未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收集未成年人信息未取得监护人单独同意。

未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无隐私政策

APP是如何套取隐私信息的?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APP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APP功能的日益丰富,它们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隐蔽。了解这些途径,对于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APP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的五种主要方式,以及相应的防护建议。

1、权限请求。在安装APP时,我们经常被要求授权访问通讯录、照片、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这些权限请求看似正常,实则暗藏风险。一旦用户不慎同意,APP就能轻松获取这些数据。因此,面对权限请求时,务必仔细阅读并审慎考虑,只授予必要的权限。

2、数据交换。有些APP可能会在后台与其他服务进行数据交换,这些交换往往涉及用户的隐私信息。这种操作往往不易察觉,却可能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为避免此类风险,建议选择信誉良好的APP,并定期检查其后台活动。

3、个性化广告。APP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搜索历史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广告内容。虽然这看似便捷,但背后却是对个人隐私的深入挖掘。为确保隐私安全,建议在同意个性化广告之前,仔细阅读APP的隐私政策,并了解其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方式。

4、第三方数据获取。一些APP可能会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那里购买用户数据,以更精准地了解用户偏好和行为模式。这种数据买卖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因此,在选择APP时,务必关注其数据来源和隐私保护措施。

5、恶意软件窃取。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APP可能会利用恶意软件非法获取用户的隐私数据。这些恶意软件可能隐藏在APP的更新包中,通过监听通话、窃取密码等方式窃取用户信息。为防止此类风险,建议只从官方渠道下载APP,并定期检查手机安全状况。

如何守护个人隐私?

守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三步走:

1、选择信誉良好的APP:在下载和使用APP时,务必选择来自官方渠道、评价良好且隐私保护措施到位的APP。

2、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在安装APP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了解其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方式和使用目的。

综上所述,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了解APP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的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88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