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从18岁到如今,作为怀远县沙沟人的孙信亮,在蚌埠市南山路开办了“阿亮龙虾”摊后,辗转三地,“我烧了40年的虾,现在一心就想着让大家多认可这个”。5月8日,在蚌埠市蚌山区阿亮龙虾店前,孙信亮(人称“阿亮”)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着他与小龙虾的不解之缘。
与虾结缘:从水果摊到蚂虾街首批商户
因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的阿亮,1986年在蚌山区南山路摆水果摊时,敏锐捕捉到卤蚂虾的商机。“当时这里做卤菜生意的石顺利,卖了卤虾后,会送给顾客几只卤水卤制的小龙虾,不料,这种小龙虾却在夏天开始火爆,作为赠送的小龙虾成了香饽饽。”看到商机后,他果断转型,成为了蚂虾街最早经营龙虾的商户之一。
阿亮回忆,早期蚌埠市怀远县小龙虾资源丰富,“由于市场需求不大,农户当时好多是用来当饲料,所以,在当地的河里,随便捞都是一两多或者二两重的‘超大款’龙虾,搁现在可都是精品虾。”
行业见证:从“三巨头”到一人坚守
在蚌埠虾界,“三巨头”的故事堪称传奇:1979年入行的石顺利、1986年创业的阿亮、1994年首创十三香口味的吴孝怀,共同推动蚂虾街走向辉煌。
据记载,1998年是蚂虾街的鼎盛时期,每晚食客人数能达到2万人,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小龙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当时,不足百米的街巷,有60余户商家,每日销售超过5吨龙虾,日客流量万余人次,至少为1500余名创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石顺利赴沪,吴孝怀离世,唯有阿亮仍在坚守。谈及2001年盱眙首届龙虾节还曾邀请三人出席的往事,他不禁感慨:“当年他们来学手艺,如今蚌埠风头被抢,心里不是滋味。”
味道传承:创新与坚守中的“老蚌埠味”
“做虾关键在品质”,阿亮坚持选用6~8钱的饱满小龙虾,确保卤虾“壳薄色亮、虾黄肥美”。如今市场口味多元,油爆、蒜蓉、麻辣等层出不穷,但他始终专注卤水虾:“这是蚌埠的根,1997年最辉煌的时候,一晚上,他的摊位卖过2吨虾。40年来卖出了3600吨蚂虾,这个销量就是大家的认可呀。”
在阿亮看来,如今小龙虾烧法的层出不穷,代表着创新与传承并不矛盾。“多样化是进步,但我的这份经典味道不能丢。”
5月7日晚,大皖新闻记者来到“蚂虾街”看到,如今的虾街虽不复当年盛况,但仍有“老味道”在延续。油爆虾、十三香等多口味的摊位招牌依旧闪亮,虾街的更多同行者也在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蚌埠虾街老味道。
“虾王”愿景:让“嘬虾”成为蚌埠封面
历经蚂虾街拆迁、朝阳路续租,如今阿亮龙虾新店落户奋勇街与体育路交口。褪色的“正宗虾王阿亮”的红色横旗见证着40年的坚守,他每日践行“虾壳不落地、经营不扰民”的承诺,守护着这里蚌埠夜市口碑。
采访中,面对大皖新闻记者,阿亮眼神坚定:“就想让蚌埠龙虾走得更远,成为城市封面。这口有烟火气的卤虾,该让更多人尝尝。”从摆地摊到创品牌,这位“虾王”用半生书写着一座城市与小龙虾的味觉传奇。或许正如他所言:“蚌埠是全国第一个吃小龙虾的城市,这张名片,我们该擦的更亮。”
大皖新闻记者李勇通讯员曹欣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