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9日电(记者何磊静、毛俊)9日,在江苏南通长江入海口,中国迎来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又一壮举——中国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蓄势启动,16.64米的刀盘如蓝色巨浪破土前行,标志着新“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启盾构穿江作业。
海太长江隧道是中国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北起南通海门,南至苏州太仓,全长约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达11.185公里,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该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这一跨越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世界级隧道工程,面临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等多项“极限挑战”,被业内誉为新“万里长江第一隧”。
“隧道需穿越长江底部淤泥、粉细砂等复杂地质带,最大埋深约75米,承受最大水压7.5巴,相当于每平方米75吨压力,施工难度极大。”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游少强说。
为此,中铁十四局联合铁建重工打造出承担穿江重任的“江海号”。该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总长145米、重达5000吨。“针对江底复杂环境,盾构机搭载常压换刀刀盘、伸缩式主驱动及智能化监测系统,首创刀盘磨损实时监测、双液浆同步注浆等技术,实现‘可测、可视、可修、可换’。”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经理孟德锋说。
海太长江隧道建造同样首创诸多技术。如首创直达地面的救援车专用通道技术、区段式排烟系统及零碳设计,为安全与环保树立新标杆。“在结构、防灾、装备、绿色、智慧等层面,海太长江隧道创造了多个‘首次’。”中国铁建铁四院项目经理陈俊伟表示。
作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项目,海太长江隧道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届时将有效疏解苏通大桥交通压力,推动南通与苏南、上海形成“1小时经济圈”。
“这项工程建设助力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对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游少强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4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