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工资涨了2000?”
2023年初,琦琦的父母带着几分嗔怪地问她,有这样的好消息,为啥不告诉爸妈。
琦琦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让她父母无比惊讶话:“我年前就已经辞职了。”
什么?琦琦的父母一下子惊呆了:“你这段时间没上班,我们还以为是你阳了,单位让你休息,原来你竟然辞职了,为什么?”
琦琦没有回答父母的质问,她也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会这么戏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世界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2007年,琦琦大学毕业了,她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社会保障。
因为喜欢外企高端的工作环境和井然有序的快节奏,她自己印了几十份简历,专门往大公司投。
因为出身学校排名并不是很靠前,琦琦的愿望一次次落空了。
眼看着同学都在家里的安排下进了体制内,普通人家出身的琦琦,因为没有关系,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父母看着着急,就把她的信息登记到了当地的失业人员登记处。
没想到,电话很快就打来了,有的是去邮局拆包裹,有的是去派出所当内勤,虽然单位都不错,但也只是临时工,待遇给得也一般。
琦琦当时心气儿还没有泄,一口回绝了不少电话咨询。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七八个月,琦琦稍微有点急躁了,就在这时,失业登记处又来消息了。
这次给出的工作,是去街道办事处的接待窗口,当时,正好有个办事员辞职了,街道办腾出一个空缺。
虽然也是临时工,但父母还是鼓励琦琦先去干着,总比每天在家坐卧不宁要好得多。
父母还说,家里也会帮她打听着,有好工作,再辞职也不晚,不管钱多钱少,增加点工作经验总不是坏事。
就这样,琦琦来街道办事处报名了。
看到单位来了的年轻姑娘,身边的同事都挺热情,原来这里大部分都是40岁往上的老大姐。
“你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来当个临时工?”有好事的同事,问出了这个扎心的问题。
还没等琦琦回答,一个大姐立刻接过话头:“女孩子家,有个地方工作就够了,而且这里你还不知道,说是临时工,只要你自己不辞职,谁会辞了你?”
虽然入了职,一般单位不会主动辞你,也还算稳定,但是临时工的待遇,和有编制的待遇,还是差别很大的。
琦琦一个月工资只有800,很多在编职工能享受的福利,临时工都不在册,很长一段时间,琦琦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
然而待久了,她也摸到了很多门道,原来她们已经入职的临时工,也是有机会考编制的,但是要等机会,还要靠自己硬实力。
琦琦没想到,机会很快就来了。
2009年,社区面向大学生和社会人员招聘,包括考试和面试环节,相对琦琦来说,能进入面试环节,问题就不会太大。
但是那次很不幸,琦琦既没经验,而且面临的竞争力又太大,她没有考过分数线。
那段时间,她虽然很沮丧,但是好在这个单位离家不远,工作不累,每天回家吃饭,生活成本不高,琦琦也就这样安于现状了。
在工作这段时间里,也时不时有人给琦琦介绍对象。
但是在老家这样的小城里,优质男生很少,那些有稳定工作的公务员、事业编,听说琦琦是临时工,连相亲的机会都不给。
而那些愿意和琦琦相亲的,大多是企业的小伙子,学历上,能遇到个大专生就不错,本科毕业的琦琦又看不上。
就这样,琦琦的婚姻,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地耽误着。
2013年,琦琦的转机又来了,社区又有了几个空岗,又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了。
这一次,琦琦卯足了劲儿,每天玩命复习,还专门找了老师帮忙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琦琦终于在毕业6年后,成功考上编制,但只是个合同制编制。
即使这样,琦琦的待遇也一下提升了很多,一个月已经能赚到三千块了。
家里又开始给琦琦张罗对象,这次琦琦下了狠心,一门心思考正式编制,没有正式编制,她就不相亲,她不想被那些没什么本事,还趾高气扬的“编制男”看不起。
然而女孩子的青春就那么几年,琦琦一拖就过了30岁,正式编制没考成,还成了小城里大龄剩女。
不过琦琦倒是想得开,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那就干脆不凑合了,两个人别别扭扭地生活,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久后,一次和同学会面,又有一件事,刺激到了琦琦。
这个同学和她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也没进入体质,而是去大城市做了金融。
金融一直是琦琦很喜欢的工作,感觉在商海里和金钱打拼,有种很霸气的感觉。
一打听同学的收入,琦琦又郁闷了,她一个月三千已经满足,可是同学已经拿到将近一万元了。
虽然在金融界这只是底层小职员的收入,但琦琦还是充满的羡慕。
不过同学听说她在街道上,每天朝九晚五地做着一份没什么挑战,也没什么意思的工作,竟然也叹口气说:“你呀,就是岁月静好型的,不管怎么样,都有你家人替你兜底呢。”
也许,这个世上,人们总是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
面对同学的劝慰,琦琦其实有很多难处,却没办法说出口,她不好意思告诉同学,她心理出了点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了。
而这个问题,很多是工作中的人事关系和琐碎事件造成的。
单位里很多中年妇女,她们学历不高,赶上了时代红利才有了份稳定工作,可工作中却到处是钩心斗角,互相排挤。
琦琦是个内向性子,不太喜欢跟那些老大姐扎堆闲聊,可她们却经常上赶着拉拢琦琦,常常不经琦琦同意,跟她分享很多“坏话”和“秘密”,好像这样,琦琦就成了她的人。
琦琦本身也是个容易共情的人,喜欢照顾别人情绪,一来二去,竟然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上班看到不喜欢的人在场,浑身上下不自在,又没办法爆发出来。
其次就是工作上,琦琦的工作虽然没什么难度,但是非常琐碎,一不小心,也会出现差错。
而街道本身就是一个跟市井草民打交道的地方,琦琦负责窗口接待时,也经常蹦到难缠的人,一天工作下来,心情都跟着堵得慌。
更让琦琦感觉不舒服的,是领导的指手画脚和胡乱批评,大多时候琦琦都要忍。
做错事挨骂还算正常,而替领导背锅就很让琦琦难过,人有时候不怕累,就怕委屈,好几次领导把工作失误推到琦琦身上,就让琦琦难过很多天。
就这样,一个大龄没对象,还总被琐碎的事情困扰的琦琦,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有段时间,琦琦想找个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一打听一个小时要500元,她一下子竟然感觉自己好了很多,原来她这点工资,都不够几次咨询费的,她没有生病的资本。
后面几年的时间里,琦琦的工资也涨了几次,到了2021年,她已经能拿到8000元了。
如果琦琦依然这样挺过去,她是可以干到退休的,毕竟,她这属于终身聘用制,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她获得生活保障是没有问题的。
疫情期间,作为抗疫第一线的街道,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加班加点越来越成了家常便饭,那段时间,琦琦感觉身体很累很累。
这时,她又想到了曾经向往的“外面的世界”,从毕业之后,她一直困在这个小城、这个小单位里,感觉自己曾经梦想东西,已经那么遥远了。
2022年底,就在国家开放疫情,全国人民都集体阳了的时候,琦琦觉得自己在这里走到了尽头,她顶着39度的高烧,写了辞职信。
单位很快就同意了。转阴之后,琦琦去单位办完手续,就继续回家休养,她感觉自己体力没有完全恢复。
然而2023年初,一个爆炸性消息传到的琦琦耳朵里,单位普涨了工资,按她这个资历是可以涨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不辞职,她可以拿到一万元了。
而这个制度,其实2022年初已经有文件下发,只是上面一直拖着没落实,如果琦琦早知道,也许自己就不辞了。
她终于倒在了黎明前,好巧不巧没有赶上那班列车。
为了弥补这份遗憾,琦琦决定按照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去生活,她首先要做的是找工作。
可是当她到处投简历时,才知道自己多年街道的工作经验,在用人公司那里不值一文。
相反,她已经38岁的年纪,也成了找工作中一堵难以跨越的墙。
一开始碰壁,琦琦有点不在乎,她觉得如果降低条件,她总能找到发挥自己专业的地方。
可是现实泼给她的冷水,一盆比一盆更凉,2023的就业形势,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寒冬,连20出头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谁会要她一个“35+”的女人呢?
最后,为了不让自己待在家里焦虑感无边,她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试用期月薪4000元,跟她在街道的工资比起来,打了对折。
不过琦琦工作还算自由,有时候自己有事,还可以在家办公,但是这家企业未来何去何从,能生存几年,谁也不敢下定论。
美国社会学家大卫·格雷伯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书中,提到了人们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时的心理状态,也剖析了现代人的社会病。
而他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不要轻易放弃狗屁工作。
在当下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经验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当你按照以往的经验规划未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跟你想得不一样了。
然而这个社会又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人通常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后悔,在心里不由自主地美化那条没有选择的道路。
所以,后悔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事,有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要一心一意向前看,未来的道路总是充满光明和灿烂的。
---END---
作者:暮歌
编辑:池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40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