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4名大学生毕业前聚在一起吃烧烤,没想到,这顿饭直接把他们都送到了医院,还有几个人因呼吸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经过医生检查,这些学生属于严重食物中毒,再晚来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在警方调查时,烧烤店老板坚持说自家食材没任何问题。
作为食品安全系的大学生,他们14个人为何会中毒?这家烧烤摊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食物中毒
南京农业大学在6月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10号这天,食品安全系的14名大四学生,准备在离校前,最后在一起吃顿饭。
经商量,他们选了之前经常去的一家烧烤店,这家烧烤店食材多,味道好,更重要的是摊主两口子服务态度极好。
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聚会,那天,他们吃着烧烤,把酒言欢,玩得非常尽兴。
就在此时,一个女同学突然大喊肚子疼,紧接着又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的现象。
很快,其他同学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有人当场昏迷过去。
作为食品安全系的学生,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食物中毒的反应。
时间就是生命,其中一个同学立马拨打了120,救护车火速赶到,将所有人都拉到医院,其中有4名症状严重的同学,直接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医生在快速检查后,也被惊出一身冷汗,幸亏送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有人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14个人中症状最轻的那个同学,把民警带到了他们吃饭的那家烧烤店。
面对警方的询问,烧烤店老板老赵没有丝毫慌乱,称自己家的食材绝对没有问题,这些学生中毒也许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此外,他还一再强调一家人都指望这个烧烤店糊口,希望警方不要把事情闹大。
此事关乎生命,责任重大,为了尽快找出原因,警方对烧烤店进行了全面搜查,可最终,他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品。
既然不是烧烤店的问题,那这些大学生到底为何会中毒呢?
查找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只好把14名大学生还没吃完的烧烤全部打包带走,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化验。
当检测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不但有防腐的作用,还能让肉串颜色好看,吃起来也更鲜嫩。
同时它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仅仅3克的用量就能致人死亡。
在老赵家的烧烤中,却检测出了足足5克亚硝酸盐,远远超过了致死量,看来医生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此时,民警们都不约而同想到另一种可能:会不会是烧烤店的食物变质引起的?
为此,警方专门咨询了该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对方表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也会产生这种有毒物质。
就算食物腐败,产生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微乎其微,更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由此看来,如此高含量的亚硝酸盐,一定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作为店主,老赵显然有着极大的作案嫌疑,于是警方再次传唤了他。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来警局,老赵的态度明显软了下来。
面对警方的询问,他承认亚硝酸盐是自己故意加进去的,但说起这样做的原因时,老赵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真实内幕
老赵之前曾在部队当过炊事兵,在退伍后遭遇了一场车祸,双腿自此落下残疾,再也干不了重活。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为了维持生计,他和妻子一年前开了这家烧烤店。
为了多赚钱,夫妻两人整天都在店里忙活,起早贪黑,但即便这样,赚来的钱也才勉强维持生计。
在近段时间,这里又相继开了几家烧烤店,竞争压力变大,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得到改善。
不久前,听妻子偶然说起,现在很多烧烤店为了吸引顾客,都会往肉上加亚硝酸盐。
老赵当然知道这东西对人体有害,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他有点动心了,既然别的店这么做都没出事,我也试试!
于是,老赵就在附近的批发市场,买来少量的亚硝酸盐。
可没想到,他没把握住用量,6月10日那天晚上,老赵第一次使用就出问题了。
得知学生们都住进了医院,他非常害怕,回到店就将剩下的亚硝酸盐全部冲入了下水道。
最终警方还是从烤肉中查到了端倪,并将他逮捕归案了。
那么,亚硝酸盐既然属于有毒物品,为何人们能轻易买到?
其实,亚硝酸盐被广泛应用在工业中,是可以买到的,却不知,被有些人拿来赚昧心钱。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抢救及时,这些学生都没有性命之忧。
而老赵也是良心发现,东拼西凑借了4万块钱,对14名学生进行了赔偿。
老赵家也的确不容易,考虑到他的悔过行为,法院在2014年11月,判处老赵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鉴于他的妻子只是帮凶,况且家中有孩子要照顾,检察院并没有起诉他的妻子,那14名大学生此后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
警示提醒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如今重新提起,再次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无小事!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标配,虽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为食品安全系的学生,这次的毕业饭会让他们永生难忘,这是社会给他们上的最重要的一课,让即将步入职场的他们认识到,自己将来所要担负的责任。
舌尖安全无终点,这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治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筑食品安全的防护墙,让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冰灵
编辑:毛毛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5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