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包产到户是好是坏,为何质疑声频繁响起?这是为何?

文章共2000字,预计需要7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40多年过去了,曾经让人觉得比较引流时尚的包产到户,并没有在历史长河当中慢慢再去,反而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但这个话题并非是赞美之词,而是频凡的质疑之声,人们总说包产到户到底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还是逆时代而流?是成功的政策还是失败的政策?究竟是不断前行还是历史倒车?

也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直接回到解放前,那么包产到户,从轰轰烈烈到质疑声平起,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包产到户的序幕

在小岗村,18位村民在一间低矮的茅草屋里面开启了包产到户的新序幕,同时这18位农民也在告知大家包产到户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第2年就实现了大丰收的局面。

没过几年就摆脱了帽子,交了公粮还了贷款,还买上了摩托车。

从这一点来看,确实包产到户值得人们去提倡。话虽如此,但是国家对于这个政策还是保持着谨慎态度的,并没有过于着急,而是通过多方考量的优点和缺点之后,再继续做打算。

从1981年开始起草,1982年才下达了1号文件,这也确认了包产到户已经变成了合法的政策,并且针对农民伯伯的担忧,宣传着长期不变的政策。

从1982年到1986年,高层连续发布了5个1号文件,意在肯定这项政策是长期不变的,并且从体制改革直接推向全方面。

据统计,1983年已经有98%个生产队实现了包产到户的政策,1.2万个人民公社解体。

到了2002年,中国人大还通过土地承包法确认了家庭承包的法律地位,至此包产到户成为了长期不变的政策。

从包产到户推行之后,按照人均产量在1984年就已经达到了高度,是1320公斤。到了1998年又再次创了粮食数量的新高,是1456公斤。

从1980年到1989年,这人均农业产值增长速度极快,人均粮食产量增长速度也很快。

1979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上涨22%,随着多年的稳定,到了1986年,产品的收购价格直接上涨77.6%,年均上涨11%。

从数据不难看到这个政策确实很好,给农民带来了好日子,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感。

因此可以看到包产到户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件好事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好政策,并且被不少学者认定为是历史和人民的公众选择,是人民公社的一个绝佳选择。

但包产到户的数据在不断被称赞的同时,也有另外一组数据被忽略了,或者说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数据。

数据不断变动

从表面上看,包产到户确实一直呈现着上涨趋势,但是从实际上去看,从1984年开始之后多年的产量数据是一直在下滑。从1996年到2003年,人均产量下降17.9%,年均下降2.6%。

就连农业产值也是属于低速发展,甚至陷入到了停滞状态,所以很多人都说这个由公共制度改革之后的劳动积极性,对于农业影响来说只是一次性的,并没有连续性实现的趋势。

也就是说包产到户提升积极性是一次性的,不是长久性的,或者是说这只是那个时代发展的产物,而改革也是具有着保持期和时代局限性的,就是因为这样长期不变的包产到户政策却被人拒绝为永久不变。

想当初独生子女政策,不也在时代的发展之下变成了现如今的状态吗?也不是恒久不变的样子。

所以包产到户是不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要发生改革呢?

2016年根据凤凰周刊的内容来看,小岗村经过29年的变化之后,村中的巨大变化,大部分都是社会各界的援建,而非是自身实力,真正的大变化是村民通过包产到户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想要解决这个贫困问题,还是需要找其他的路数。

或许早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的那一天,就已经看到了包产到户的结局。

最后的问题

从包产到户这41年以来的发展,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让老百姓都能够吃得上饭,以及兑现了我国革命时期曾经的承诺。

包产到户只是恢复了新中国1953年以来从集体化向小农经济的回归,相当于历史,绕了圈子,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土改时的起点状态。

在纵观这40年以来,这背后的问题并没有让农业真正发展起来,而农业的生产化和机械化居然还落后于包产到户的前夕。

农民群体也没有摆脱困境,仍然需要外出务工,才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加幸福一点。

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开始受到挫折,那荒地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就会导致快速的两极分化局面。

农民抗积极性的风险能力也比较弱,而空巢老人子女教育等等问题频发。农民集体的归属感,也是跟之前不大一样了。

在这一个又一个问题之下,包产到户,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很多质疑。但其实任何一项改革或任何一项制度都只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阶段,那个时代它的使命确实完成了。

时代在变,往日的成就,可能不再适应的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

一切只要站在实事求是的根本上,去寻求包产到户的目的,那么未来就会越来越好,而未来之路也能够越来越宽。

现在并非是否定包产到户,而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最好的政策,那个时代的趋势已经过去了,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而当初的那种状态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本身的道理只适应于当时的社会,所以未来可能还会有变动。

对于这次“包产到户”有争议,你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3049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