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被质疑不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程子华晚年解释:事情不是那样的

被质疑不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程子华晚年解释:事情不是那样的

首发2023-10-22 21:47·文史江湖

1954年,北京饭店内召开了一次西北问题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当年红25军的元老程子华,特意向彭德怀、马明方(34年到37年任陕北省委书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与会同志说明了当年在陕北的一件“公案”。

程子华说:“我们没有去迎接中央,是作战方针的问题,不是不欢迎中央和毛主席。如果说作战方针错误,我负责。因为是我提出来的,前后方负责同志们同意的。”

大家听了程子华的解释,“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程子华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特地专门回忆了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事还是非常重视的。

程子华所说的“我们没有去迎接中央”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要从1935年7月的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说起。

当时蒋介石集结了4个军11个师以上的兵力,采用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压缩的战法,企图将陕北红军一举扼杀。红15军团由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围剿”斗争。

这次反“围剿”很成功,在徐海东、刘志丹等人的指挥下,红15军团主动出击外线,攻打敌人的后方补给线,同时在劳山东西的山区设伏,等待敌人的援军。

敌人果然上当,我军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其2个团和1个直属队,毙伤1000多人,俘虏3700多人,缴获无数,敌师长在此战中也受了重伤,不久后就死掉了。

这就是军史上颇为著名的“劳山战役”。

劳山战役,我红15军团不仅战果辉煌,还意外缴获了一份敌人的电报,这份电报说的是: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北上到甘肃省的武山县西南了。

徐海东等人非常重视这封电报,立刻就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了驻西北代表团——这是当时西北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人是朱理治和聂洪钧——建议红15军团立刻到关中苏区去欢迎中央红军。

朱理治立刻把徐海东的来信拿给程子华看(程子华时任红15军团政委,也是新成立的陕甘晋省委领导人之一),并征求他的意见。

程子华看到说:“敌人的这份文件是一个多月前,中央红军如果要来关中苏区的话,早就来了,用不着我军全部去;要是没有来的话,那就是转移到别处去了,我军这样去欢迎,很可能会扑空。”

程子华担心的是:“我们15军团远去关中,来回就要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这其中变数很大,如果敌人趁虚而入,占领了我们的根据地,苏区就困难了。”

他给出的建议是:“我们与其到关中去迎接,不如继续向南打,调动西安的敌人向北增援,这样实际上也是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而且不会扑空。同时,我们就在苏区的边沿,敌人也不能趁机占领我们的大本营。”

朱理治听了程子华的话,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他没有第一时间表示同意,而是说:“我考虑一下答复你。”

两天后,朱理治又找到了程子华,说他又和戴季英商量了一下(戴季英时任陕甘晋省委常委,未到陕北前曾任红25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鄂豫陕省委委员),戴季英也同意他的意见。

朱理治嘱咐程子华:“你到前线去,和同志们开个会,把我们后方的意见转告他们,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没有别的看法,就这么决定了。”

当时,程子华在25军长征中受的重伤还未痊愈,便睡在担架上,被战士抬到了前方。

他向徐海东、刘志丹、聂洪钧、高岗等同志转达了后方的意见,大家也没有意见,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之后,红15军又向敌人驻守的榆林桥发起了进攻,从凌晨战到下午,最后全歼守敌,并俘虏了一位对后来历史影响非常深远的东北军团长——高福

这个高福后来在中央的安排下回到了东北军,对张学良的思想转变,乃至西安事变的发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在榆林桥战斗结束后,陕北的同志们得到了中央红军已经来到吴起镇的消息。他们立即向中央写了报告,汇报了陕北的军事情况以及党内的工作进展。程子华还嘱咐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让他们立即动员群众欢迎慰问。

这件事,程子华晚年在回忆录里同样有专门提及,看得出来,他对这件事是很重视的。

程子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中央到达陕北后,很快就听到了刘志丹等人被捕的消息,随即派出国家保卫局副局长王首道和贾拓夫等前往陕甘晋省委驻地,接管了陕甘晋保卫局的工作,并于接管的当天下午就释放了刘志丹、高岗等人。

随后,在张闻天主持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王首道报告了调查详情和处理意见,当时负责抓捕刘志丹等同志的陕甘晋保卫局局长戴季英做了检查,当时担任陕甘晋省委副书记的聂洪钧也被认为对此事负有责任。根据《关于戴季英、聂洪钧二同志在陕甘区域肃反工作中所犯错误处分决议》,组织对这两位同志做出了相应的处分。

到了42年整风期间,我党再次回顾了当年陕北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并对聂洪钧等人再次做出后续处理,而当时对聂洪钧等西北领导人的批评中,有一条就是他们在得到中央红军北上的确切消息后,没有第一时间去欢迎,表现出了对中央到来的消极态度。

由于资料缺乏,我们不知道这个批评背后的依据出自何处,但可想而知,当时最先做出提议的程子华一定也被涉及其中了,虽然中央没有把责任归结于他,但他也因此背上了一些包袱。

聂洪钧等人在陕北问题的处理上,确实是犯了一些错误,但对于中央的到来,他还是表示欢迎的,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他在刘志丹问题上犯了错,就认为他在迎接中央的问题上也犯了错。而且,后者的罪名一定是比前者大的。

大概正是因为有感于此,程子华晚年才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专门回忆了此事,算是对党史的一次辟谣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4094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