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高血压的现状是相当严峻的,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所困扰;由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缺乏,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导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而且年轻化趋势严重;很多人因为长期的高血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导致了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就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肥胖 、抽烟 、运动不足、高盐高脂饮食、高血脂 、高血糖、高压力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那就是我们的静息心率,与血压的的关系密切,却往往没有被足够的重视。
一、什么是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RHR)是指我们在清醒状态下,保持安静、不活动、不抽烟的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近年来,静息心率(RHR)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静息心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病死率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 。
二、静息心率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人群正常窦性心率的范围为 60 ~100次/分钟,也就是原先认为:只有每分钟的心率≥100次,才被认为是心动过速;但是近年来多数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静息心率(RHR) >80次/分钟时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增加,静息心率(RHR) 每增加 20 次/分钟,病死率将增加 30% ~50%;因此认为正常的心率高限应在 80 次/分钟 以下,心率正常与心动过速的界限应为 79 ~90 次/分钟;
1、静息心率升高与高血压风险呈正相关
有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种族、年龄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RHR)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快;在高血压患者中,超 过30%的人心率超过80次/min ,而且静息心率(RHR)增快往往伴随较高的血压;而当静息心率(RHR)超过80 次/min 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多国联合研究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后,心率与血压仍呈正相关,即静息心率(RHR)越快,血压水平越高。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显示:无论男女, 静息心率(RHR)较快者10年 后高血压发生率较高,静息心率(RHR)越快,血压水平越高;
在长期随访正常健康人群后证实:高血压发病前确实存在心率加快;静息心率(RHR)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而 且女性的风险比男性更为突出,静息心率每增加 1 0 次/min ,高血压风险增加 1 1 % ;静息心率在 8 5 次/min 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在 4年随访中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了 15 %;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静息心率增快者, 4 年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静息心率正常者;
综上所述:静息心率(RHR)增快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子,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强预测因子。
2、静息心率的增快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静息心率增快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静息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概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 ;
国外学者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静息心率的增高程度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成正比;我国学者研究也发现静息心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程度和脑卒中的风险也更高 。 近年我国的 2 项大样本高质量的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研究,在排除众多影响因素之后发现,静息心率 ≥ 8 0 次/分钟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增高;这表明静息心率升高,预示着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更高 。
研究显示:静息心率升高组与静息心率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心率升高组患者血压值 、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比例及合并冠脉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 ;而且静息心率升高也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发展 。
3、静息心率升高与脑卒中
相关研究显示:静息心率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全因死亡率升高相关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后情况也有相关性:静息 心率 < 7 0 次/分钟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静息心率升高组的患者改善程度高 ,静息心率 < 7 0 次/分钟的患者,发病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也相对较轻 。
这可能是由于静息心率升高与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其他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叠加加速了 脑卒中的进展;因此在高血压脑卒中防治过程中 , 不仅要对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而且也要重视心率的控制 ,以降低整体脑卒中风险及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
4 、静息心率升高与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监测指标,而静息心率的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预测指标,因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随着静息心率的升高,肾功能损害也逐渐加重 ;
5、静息心率升高,与交感神经兴奋增高有关:
交感神经兴奋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后,在收缩外周小动脉升高血压的 ,还可导致肾脏动脉收缩,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 ,又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 而且静息心率升高本身也能独立地影响血压的升高。
6、心率增快可直接损伤动脉,导致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而有利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并促进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 生 。
7、心率加快与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
国外包括表明 ,静息心率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有力预测因子 ,静息心率每增加 1 0 次/ min ,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2 8 %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1 9 % ;静息心率升高还与肥胖 、胰岛素抵抗以及糖脂代谢异常等心脑血管危险因子密切相关 。
当静息心率与其他危险因素或疾病叠加时,高血压风险也会累加 ,从而更易患高血压,而且血压水平也会更高 。
8、 静息心率升高与高血压互为因果:
静息心率升高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患者也常伴有静息心率升高 :其内在机制是因为静息心率升高或高血压时,交感神经都处于激 活状态 ,交感和副交感平衡失调 ,由此可导致血压升高或心率升高。
四、 静息心率干预的切入点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显示:静息心率 > 8 0 次/min 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2 0 2 1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 识》明确建议:对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干预切入点,定为:心率 > 8 0 次/min; 而对于血压正常的成人来说 ,静息心率升高可增加高血压风险 ,但对静息心率的干预是否有益和对于干预切入点的确认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五、 对高血压患者,如何更好地控制心率
1、调整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 ,少喝或不喝浓茶、咖啡,尽量不熬夜;不急躁、不焦虑,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适当运动 ,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2、及时寻找引起心率升高的的影响因素及原发疾病,加以纠正和治疗
当身体活动时,心脏需要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心率会加快以满足需求,但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要适当,运动幅度不能太剧烈,运动时间也不能太长;当我们紧张、焦虑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导致心率升高,因此要适当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如果经过自我调整后仍然不能缓解,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焦虑治疗;某些药物也会引起心率升高:如咖啡因、地平类降压药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避免心率过快。
有些疾病也会引起心率升高
器质性心脏疾病(如如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等)、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缺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速或室颤)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心率升高,要及时诊断并加以针对性治疗
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心率
目前控制心率首选药物还是 β 受体阻滞剂 ,尤其是其中的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气管的影响最小;若以最大剂量β 受体阻滞剂都无法达到目标心率,或者患者对 β 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不能耐受,可选用非二氢 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也可以选择窦房结特异性起搏电流( If )通道抑制剂剂伊伐布雷定 。
伊伐布雷定目前主要用于:使用最大剂量β 受体阻滞剂都无法达到目标心率,或者患者对 β 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不能耐受,心功能在NYHA II- IV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心律为窦性心律,而且心率≥75次/分钟以上;可与标准治疗中的β-受体阻滞滞剂联合使用,如果β 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也可以单独使用。
控制高血压,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静息心率升高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一项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因此 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控制血压达标,还要控制心率达标;而静息心率的监测和控制相对都比较容易,因此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控制心率达标,不失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项有效 而经济的重要措施;
现有研究大多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而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 ,相关研究显示:心率控制在 7 0 ~ 8 0 次/min 可能对患者更有利 。
#卒中防控立即行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9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