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网红之窗

1970年老人去部队看儿子被哨兵拦下,老人:让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让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到门口来见我!”1970年的一天,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站在三十八军一一三师门口,中气十足地对哨兵说道。

哨兵一听老人能说出师长的名字,赶忙去向师长报告。当时正在开会的裴飞正透过窗户一看,不由地吓了一跳,脱口说了句:“贺老头来了!快,都出去迎接!”

不过几分钟的功夫,裴飞正带着全体师常委跑步到大门口,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

这位裴飞正口中的“贺老头”名叫贺健,因脾气火爆而闻名。在革命年代,不少将士都挨过贺健的骂,但有不少人偏偏就喜欢老将军这种火爆脾气。

贺健将军从小就有一种反抗心理,不光对外人,对家里人也是如此。父亲打他一拳,他敢还父亲两脚;父亲骂他一句,他敢骂两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让贺健很早就离开了家庭,投身到革命之中。

1931年,组织上要给徐向前换一批警卫员,徐向前点名贺健来担任。结果贺健听说之后,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理由也非常简单,当警卫员就没办法上前线打仗了,自己参军就是为了打仗。

虽说不愿意,但贺健还是懂得军人必须服从命令,立刻去向徐向前报到。徐向前一见到贺健,当即挑明了他不愿给自己当警卫员的想法,弄得贺健很是尴尬。但徐向前也向他承诺,先在自己身边干两年,以后想打仗有的是机会。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徐向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安排他去基层部队当指导员。临别前,徐向前叮嘱他下去之后要注意两点:

“你脾气太暴躁,虽然不可能彻底改变,但要注意克服。为什么这次让你当指导员而不是连长,就是要磨磨你的坏脾气;当干部没文化可不行,尤其是政工干部,下去以后要注意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带着徐向前的嘱托,贺健下基层之后的确收敛了不少,工作也干得风生水起,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指导员升到了团政委。结果团政委干了还不到两年,贺健却突然被撤销了职务。

1936年初,时任团政委的贺健接到师政委的命令,让他带着部队用半天时间,给每个人筹到10斤粮食,下午准备翻越雪山。贺健一听立刻提出异议,因为从他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个地区人烟稀少,老百姓生活贫穷,这个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师政委没有考虑贺健的意见,坚持让他去完成这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果然,贺健带着部队忙活了半天,几乎没有筹到粮食。

师政委原本就对贺健接受任务时的态度不满意,眼下又没有筹到粮食,当即劈头盖脸一顿职指责。贺健坚持自己没有错,结果两人就大吵了起来,师政委一气之下告到了军政委面前。

军政委同样是个脾气火爆之人,一听贺健没完成任务,还反过来指责领导,当即赶到贺健所在团部,进门就大骂贺健要造反。贺健见军政委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不管不顾地和军政委拍起了桌子。

最后,这件事被告到了方面军总部,贺健的团政委职务因此被撤销,还被安排进红大学习反省,等候组织安排。

贺健冷静下来之后,接受了领导对自己的批评,也检讨了自己脾气暴躁,不该顶撞领导的错误,但他依旧坚持认为对自己的处分不公平:

“我一没投敌叛变,二没贪生怕死,三没贪污腐化,四没违反军纪,凭什么撤我的职?”

1939年末,陈士榘准备率部东进晋西南。为了保证部队顺利越过同蒲路,支队研究决定让三营作为先头部队,进入晋西南,并将贺健调到三营担任营长。

当贺健率领部队进入吕梁山后,立即遭到了晋绥军的猛烈攻击,三营一下子陷入了四面受敌的险境。眼看着伤员不断增加,弹药逐渐将减少,部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四个连队都发现了逃兵。

贺健知道这些逃兵只是贪生怕死,并不是投敌叛变,但也深知这种情况有多危险,一旦这种情绪蔓延开来,部队很快就会垮掉。贺健当机立断,在全营将士面前,亲手枪毙了三名逃兵,以儆效尤。

这件事之后,部队很快稳定下来,逃兵也杜绝了,但却引来了指导员的埋怨,觉得贺健事先没有同自己商量,如果上级追查下来不好交代。结果贺健却早已经想好,告诉指导员自己将承担起全部责任。

后来,贺健果然自己承担了所有责任,在干部会上做出了深刻检讨,并请求上级给予处分。最终贺健再一次被撤销营长职务,还落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除了对待战士们脾气不好,贺健对待家人也是同样。当年贺健看中了比自己小12岁的杨洪昭,结果组织上派人去说和时,杨洪昭一听就哭了,说自己害怕贺团长,他脾气不好总是骂人。

不过后来杨洪昭还是嫁给了贺健,至于其中原因也只有杨洪昭自己知道。婚后杨洪昭生下了8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敢违拗贺健。只要贺健在家,孩子们都得屏气静息,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就连走路都得踮着脚尖,否则立刻就会遭到一顿痛骂。

有一次,贺健的两个儿子吃过午饭后在床上打闹,结果惊动了正在午睡的贺健。贺健二话不说,操起一根木棍就打,打得两个儿子满床乱滚。

还有一次,两个儿子玩闹时打碎了衣柜上的镜子,吓得躲了起来。贺健回到家之后,也不找两个儿子,拿着马鞭站在院子里,只喊了一声两个儿子的名字,他们就乖乖地出来了,双手护住自己的脑袋,将身子交给了父亲,任由父亲胖揍。

甚至到了晚年,贺健生病住进了医院,女儿专程赶回来照顾。结果就因为女儿提出的治疗方案不合意,贺健勃然大怒,不许女儿再到医院。弄得女儿只能在家抹泪,对大哥说:“妈妈这辈子真亏……”

话虽如此,但贺健柔情的一面,也是让很多人始终敬重他的原因。

虽然贺健喜欢骂兵、训兵,但他也是真心实意喜欢兵,喜欢和他的兵待在一起。兵们对贺健是既敬重又害怕,但都愿意跟着他打仗。因为他们知道,跟着贺老头打仗吃不了亏,即便是赴死,贺老头也会带头先上。

1945年,贺健调任鲁南军区,担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当时一百多排以上干部为老团长送行。当团政治部主任刚开口说了一句“贺团长今天要离开我们老四团了”,底下一百多个硬汉已经哭成了一片。

1950年,贺健主管后勤工作,几位老战友请他弄几块缴获的名牌手表,贺健当即爽快答应,让后勤部长拿来5块表,分给几位老战友。结果这件事被军政委知道后,严肃批评了贺健,要求贺健将表追回来,但贺健丝毫不理睬。

军政委一气之下告到了军区,好在老战友们听说之后,赶紧把表送了回来,才没让贺健受处分。

对待战友如此,贺健对待家人亦是如此。虽然贺健在外一副“大老粗”的形象,但却一直打理着自己的小家庭,包括给孩子们交学费,带孩子们去考试,甚至给孩子们剪指甲这种小事,也是贺健亲自来操办。

1959年,贺健的大女儿在上学途中遭遇车祸夭折,从此贺健不允许任何一个子女骑自行车。为此,贺健塞给大儿子一张存折,要求他上下学改坐公共汽车。贺健的大儿子翻开存折一看,上面整整有300元钱,而当时坐一趟车才花几分钱。

原来,贺健没坐过公共汽车,也不知道该用多少钱,干脆多给孩子一些。

二女儿从部队退役的时候,和父亲商量想回北京,但贺健因为女儿身体不好,坚决不同意,坚持女儿留在大连,留在自己身边。二女儿不肯听从父亲的建议,贺健就大骂女儿,让女儿“滚”。

当天晚上,二女儿买了张车票就回了北京,贺健既不拦着,也不松口,但随后赶紧让警卫员给女儿把行李寄到北京。自此之后,贺健经常给女儿寄一些钱,叮嘱女儿吃的好一些,但依旧没有一句软话。

贺健的妻子晚年谁也不认识了,躺在床上对外界的一切毫无反应。孩子们用轮椅将贺健推到妻子床边,贺健默默地望着妻子,久久握着妻子的手不愿松开。没想到妻子久未出现表情的脸上,居然露出了孩子般单纯的微笑。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表达自己的爱,有些人注定只能将自己的爱默默表达出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h/3835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