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银行人员透露:今明两年,最好不要随便存定期,有3个原因很扎心

近年来,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存款环境也不断变化。

许多人对如何管理自己的存款感到困惑和不安。

最近,一位资深银行人员透露,今明两年,最好不要随便存定期。

而自从这个观点一出,也顺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那么,为什么银行人员会这样说?背后又有哪些原因?

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定期存款的利率走势分析

定期存款是银行推出的一种存款产品,它要求存款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得提取存款,以换取比活期存款更高的利率。

定期存款的期限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等,不同期限的利率也有所不同。

近两年来,定期存款的利率走势可谓跌宕起伏,让许多存款人感到是心惊又害怕。

就像是年轻人坐的过山车一样,利率一会升的到令人眩晕的高点,一会又急转直下,跌入谷底。

据悉,2022年初,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还维持在2.75%的较高水平。

这对于喜欢稳健理财的存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将手中的闲钱存入银行,坐等利息到账,既安全又省心。

但是,好景不长,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定期存款利率开始一路下滑。

到了2023年初,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跌至1.5%,降幅达到45%之多。

这意味着,同样存10万元一年,利息收入从之前的2750元缩水到了1500元,少了近半。

造成定期存款利率大幅下调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央行实施了多轮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央行降息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因此银行也相应调低了存款利率。

二是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挑战。

为了吸引客户,一些银行选择压低存款利率,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贷款和理财业务中去。

三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减弱,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长乏力。

在此情况下,银行缺乏动力去吸收过多的存款,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开出高利率了。

进入2023年下半年以来,定期存款利率又出现了一些反弹。

截至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回升至2%左右,较年初上浮33%。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货币政策的微调

随着疫后复苏的步伐加快,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所回暖,银行贷款规模重现增长。

与此同时,央行也暂停了降息步伐,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此背景下,银行重拾了揽储的积极性,定期存款利率也随之小幅上扬。

不过,从更长期来看,定期存款利率仍面临着下行压力。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

这意味着央行难以大幅收紧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的空间犹存。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还在持续,传统银行急需转型升级,调整业务结构。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科技革命的浪潮下,银行对存款的依赖度正逐步降低。

未来,定期存款利率很可能还会继续探底,让人"扎心"。

那么,除了定期存款,还有哪些其他的投资理财途径呢?它们的风险和收益又如何?

通货膨胀对存款价值的影响

除了定期存款利率的变化外,通货膨胀也是影响存款价值的重要因素。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

而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涵盖了食品、衣着、居住、交通等各个方面。

当CPI上涨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出现。

2022年,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瓶颈等因素影响,中国的CPI涨幅较往年有所扩大。

全年CPI同比上涨2.5%,高于上年的1.6%。虽然2.5%的涨幅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已经切实感受到了物价的上涨。

以2022年为例,粮食价格上涨4.7%,猪肉价格上涨51.8%,鲜菜价格上涨10.9%。

这些民生商品的涨价,直接影响着寻常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进入2023年以来,CPI涨幅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以上。

6月份,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2.1%。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和需求的释放,下半年物价还有一定的上行压力。

那么,通货膨胀对存款价值有何影响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水平。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存款利率是3%,而通货膨胀率是2%,那么你的实际利率就只有1%。

这意味着,虽然你的存款账户上的数字在增加,但因为物价上涨,你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实际上变少了。

换句话说,你的存款实际价值在缩水。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2022年初存了10万元,年利率2.75%,期限一年。

到2023年初,你的本息合计为102750元,看起来好像赚了2750元。

但如果考虑到这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5%,你的实际利率只有0.25%。这意味着,你的存款实际价值只增加了250元,而不是账面上的2750元。

更糟糕的是,如果通胀率继续攀升,你的存款实际价值可能还会进一步缩水。

这就像一场无声的角力,一方是努力生息的存款利率,一方是不断侵蚀的通货膨胀

如果通胀率高于存款利率,那么你的存款就会像一块被蚂蚁啃噬的蛋糕,表面上体积依旧,实际上已经空心了。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通货膨胀失控的惨痛教训。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曾出现过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年CPI涨幅高达18.8%。

当时,货币大量超发,物价飞涨,存款利率远远跟不上通胀的步伐。

许多人辛苦积攒的存款,在短时间内就化为乌有,血本无归。

这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冲击,也为后来的物价改革埋下了伏笔。

因此,在当前通胀压力犹存的情况下,盲目追求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与其将资金长期锁定,不如多留些灵活性,择机而动。

毕竟,通胀就像一只潜伏的猛兽,稍不留神就会伤你的"钱袋子"

那么,除了存银行,还有哪些投资渠道可以考虑呢?其风险和收益又是怎样的?

其他投资理财方式的对比

除了定期存款,老百姓还有哪些其他的投资理财选择呢?

主要有以下几类: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债券、保险等。

它们各有特点,风险和收益也不尽相同。

而投资者买入股票,就等于拥有了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

如果企业经营良好,股价上涨,投资者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如果企业业绩下滑,股价跌落,投资者也可能面临损失。

以2022年为例,上证指数全年下跌9.63%,不少股民都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

可见,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基金则是一种集合投资工具,它将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汇集在一起,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管理和运作。

基金种类繁多,既有权益类的股票型基金,也有固收类的债券型基金,还有兼具两者特点的混合型基金。

总的来说,基金的风险低于单一股票,但收益也相对有限。

2022年,偏股型基金平均下跌18.31%,债券型基金则实现正收益。

可见,基金投资需要把握市场脉搏,动态调整持仓。

理财产品通常由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它将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标的,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

与存款相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高,但风险也更大。

2022年,受股债市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最高亏损率超30%。

这提醒我们,不能只盯着高收益,更要注重风险控制。

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投资者买入债券,就相当于把资金借给了政府或企业,并获得约定的利息。

与股票相比,债券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也较为有限。

2022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8%左右,企业债收益率在3.5%左右。总的来说,债券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稳健型投资者。

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投保人通过支付保费,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常见的保险种类有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

除了提供保障,一些保险产品还兼具储蓄和投资功能,如分红险、投连险等。

但这类产品的收益往往不及其他理财产品,且附加费用较高,需要仔细权衡。

总的来看,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各有优劣,没有一种能包打天下。

股票和基金适合风险偏好较高、追求资本增值的进取型投资者。

债券和保险适合风险偏好较低、注重稳定回报的保守型投资者。

而理财产品则介于两者之间,兼顾收益和风险。

在实际投资中,还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资金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资产。

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比如,可以将资金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存银行,确保资金安全。

一部分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争取资本增值。

一部分购买债券、保险等固收类产品,获取稳定收益。

此外,还要注意投资的时机选择。

俗话说,"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至少要避免在市场高点盲目进场,在低点悲观离场。

这就需要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不随市场起舞,不为短期波动所惑。

需要强调的是,投资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投资者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

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定力,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和"投资神话",而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总而言之,无论是定期存款,还是其他投资理财方式,都有其利弊得失。

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组合,并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780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