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四大粮商狙击中国粮油,食用油产业全线溃败,中粮和鲁花怎么办?

最近中储粮和汇福粮油都陷入了煤制油混装食用油的风波,中储粮处理油罐事件,并且将中储粮金鼎食用油下架了,客服回应仓库休息,过一阵子再上架,而汇福粮油也回应了煤制油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并积极配合调查。

中储粮和中粮集团是两家不同的公司,中粮和鲁花的食用油并不没有参与油罐车事件,不要混淆了,而有关部门和央视也会继续调查煤制油罐车运输的食用油会流向哪里,作为消费者,我们耐心等待中储粮回应争议和后续的处理结果吧。

今天借着中储粮油罐事件,我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国内粮食产业安全和粮油产业的发展历程,让大家了解国产粮油企业的发展有多么不易,又是如何应对四大粮商的围堵的。

2008年,一场从美国华尔街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周期,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将风险转移到全球市场,世界各国央行都忙着调整外汇储备,应对美元冲击,而中国也释放了4万亿,维稳和刺激国内经济发展。

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掩盖了中美之间另外一股暗流涌动,那就是美国四大粮商操纵中国粮食和粮油价格,中美之间第二次粮食战,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60/70/80后在08年的次贷危机中,感受颇深,那一年除了外贸和实体企业倒闭之外,国内粮食和粮油价格也出现了猛涨,先是大豆油的价格创下新高记录,而后又是猪肉和各类家禽肉类价格的大幅上涨。

当时大家都把食用油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归咎为那年发生的金融危机,而实际上造成国内粮油价格和肉类价格短期猛涨的根源是四大粮商在操纵中国粮价。

粮油领域的明争暗斗

在中美两次粮食暗战中,中国的粮油产业起起伏伏,风浪越大鱼越贵也同样适用于当时的食用油行业,不少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也看到了中国粮油市场庞大的需求和商机,其中就包括亚洲糖王郭鹤年。

1973年,郭鹤年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这通电话来自中国的中粮集团和华润集团,当时中国经济贸易,面临美国和苏联的封锁。

中粮和华润希望借助郭鹤年亚洲糖王的身份和地位,帮助中国从海外市场购买30万吨糖原料,郭鹤年答应了。

但30万吨原糖在当时不是小数目,郭鹤年亚洲糖王的身份,若是直接购买,一旦消息泄露,糖原料价格就会暴涨,到时候30万吨原糖就很难买到手。

郭鹤年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办法,先是高调宣布要参加日内瓦的糖会,吸引同行目光,而后又派人到当时的原糖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巴西,购买原糖。

并且在中国缺糖消息曝光之前,提前用华润的资金购买了低价原糖,不仅帮助中国购买到重要的物资,还通过自身影响力和判断力,用糖料期货合约,帮助中国赚了500万美元外汇,而当时中国外汇储备还补足1亿美元。

郭鹤年也因此拥有了爱国华侨的身份,并且借势在中国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市场,并且与中粮集团走得很近。

1980年,郭鹤年培养自己的侄子郭孔丰,接管了郭氏集团旗下的食用油和粮食业务,随后郭孔丰开拓了小包装的食用油市场,并且成立了金龙鱼这个粮油品牌。

郭鹤年看到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机会,让侄子郭孔丰负责开拓中国市场的粮油业务,而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业务,恰好在中国是空白市场,当时中国人都是自己拿着油桶去购买散装油。

郭孔丰知道这是一个改变中国粮油市场的机会,也是金龙鱼品牌崛起的机会,而当时中国对粮油等重要民生产业的管控,外资根本没有机会投资。

郭鹤年帮助中国购买过原糖,与中粮走得很近,这成了金龙鱼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渠道,中粮集团和嘉里集团合作,成立了南海油脂公司,中粮是第一大股东,而实际经营则是嘉里集团负责。

但是郭孔丰却在合作中,展现了商人精明的一面,并没有把金龙鱼的品牌放在合作公司中,而是继续以郭氏集团的名义运营,这意味着以后不管金龙鱼发展再好,中粮集团都分不到一分钱,成了郭氏集团进入中国粮油市场的一个门面担当,却没有获得实际利益。

当时中粮需要培养一个小弟,发展国内的粮油产业,并没有太在意金龙鱼品牌归属和利益问题,甚至还愿意扶持金龙鱼,拿到独家代理渠道,让高价的金龙鱼成为当时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粮油,打开了中国市场销路。

1993年,国内粮油双轨制度结束,中粮集团等国产粮油品牌不再获得补贴,粮油价格也随着上涨,与金龙鱼价格接近,没有了价格劣势的金龙鱼开始借助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小包装食用油,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食用油品牌,市场份额达到20%。

与侄子郭孔丰分道扬镳的郭鹤年掌控着嘉里集团和金龙鱼品牌商标,开始涉足油脂业务,并且与当时国际食品巨体雀巢和肯德基等合作,共同开发中国油脂市场。

此时,中粮集团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郭鹤年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不断扩张油脂业务,但却都绕开了中粮集团,只保留了早期的南海油脂这个空壳子。

中粮集团终于看清了郭鹤年要独立发展的意图,堂堂国企成为了郭氏集团的引路的工具,这让中粮集团不是滋味,于是中粮集团创立了一个国产品牌“福临门”,开始发展包装食用油产品。

但终究还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比金龙鱼晚了4年,市场占有率十分低,而金龙鱼遥遥领先,

郭鹤年在商言商,也没有半点愧疚之意,反而对标福临门,又成立了一个“胡姬花”的粮油品牌,与中粮争夺食用油市场。

在金龙鱼品牌加持下,胡姬花发展顺利,郭鹤年乘胜追击,又发展了香满园、鲤鱼等多样化的厨房食品系列,金龙鱼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张,市场占有率接近50%,而中粮的福临门却还是个位数占有率。

中粮这个曾经的老大哥,被自己亲手扶持的小弟背叛,心里不是滋味,但又无可奈何。

而另外一边,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离开郭氏集团之后,自己成立了丰益贸易公司,并且找到了美国四大粮商之首的ADM,说服ADM公司投资丰益贸易,占股20%,想要借助四大粮商的力量,开拓棕榈油市场。

在四大粮商的扶持下,丰益贸易一路狂飙,在欧洲、非洲和北美洲都建立了棕榈油产业,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棕榈油公司。

郭孔丰依然惦记着亚洲的中国市场,于是在1992年,找到了中粮集团合作,建立了东海、北海和南海粮油压榨厂和油脂精炼厂,其中东海粮油更是中国首个大型粮油综合性工厂。

这次合作,中粮集团留了一个心眼,保持对三个压榨厂和精炼厂的绝对控制权,而这次的合作,中粮集团拿下了最赚钱的油脂业务,与丰益贸易之间的信任度也提升了。

有了中粮集团的背书,郭孔丰也没有闲着,继续寻找地方性的粮油企业合作,这次他盯上了山东鲁花,鲁花的高品质花生油很有发展前景,而郭孔丰拉上了中粮集团,一起投资鲁花,完成改造升级,并且让鲁花成为了国宴用油,从此一飞冲天。

于是,中国粮油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金龙鱼实力最强,中粮屈居第二,鲁花成为行业第三,尽管中粮联合鲁花和郭孔丰的丰益贸易,对抗郭鹤年的嘉里集团,但金龙鱼的市场地位还是十分牢固。

郭鹤年掌控的金龙鱼品牌,加上衍生发展的其他16个粮油品牌,牢牢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但2000年之前,在大豆压榨领域,内资的中国大豆榨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粮遭遇背刺,郭氏集团拥抱四大粮商

2000年,中国为了加入WTO,放开了农业市场,国产粮油和粮食产业的最后一层保护被撕开了,四大粮商针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布局由此开始,而郭氏集团与中粮的关系也开始生变。

此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粮集团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背刺,郭孔丰在利用完中粮,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开始撇开中粮。

并且转头和美国四大粮商的ADM一起整合中国市场的业务,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益海集团,开始染指中国压榨油市场,并且声称要打造国际一流粮油企业。

中粮看出了郭氏集团的野心,开始独立整合国内业务,并且将福临门注入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国际,集中精力发展福临门品牌,与ADM ,益海集团和嘉里集团竞争。

中粮集团对郭氏集团的叔侄两早已没有了信任,之后以3.8亿转让了南海油脂股份,完全退出了郭鹤年的南海油脂,也与郭孔丰停止了合作,这也让叔侄两后续垄断中国油脂和粮油业务提供了便利,没有任何牵制了。

一场悄无声息的粮食暗战也随着到来了。

2001年,四大粮商对中国发起了首次粮食价格战,美国农业部配合四大粮商,制作了虚假的大豆需求缺口报告,华尔街也配合拉升大豆期货价格,大豆价格暴涨。

在大豆油领域占据优势的内资国产粮油企业,担忧大豆价格持续上涨,从海外订购了大量进口大豆,来扩展大豆油业务。而东北粮仓的大豆种植户,也增加了本土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规模。

四大粮商见中国大豆榨油企业已经上钩,豆农业也扩种了大豆原料,便开始让农业部增产大豆,并且让华尔街做空大豆价格,大豆价格不到半年时间腰斩。

中国豆农和大豆榨油企业亏损严重,而乘着中储粮和中粮集团应对四大粮商操纵中国大豆市场的空隙。

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子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和整合亏损倒闭的中国大豆榨油企业,与ADM强强联合的益海集团,也参与其中,大量收购整合中国的粮油公司,其中不少还是国企。

益海集团借着中国的大豆危机,两三年时间通过整合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粮油企业,成为了大豆压榨领域的老大,中国大豆榨油产业失守了。

丰益贸易也在新加坡借壳上市,改名丰益国际,母公司丰益控股同时掌控丰益国际和益海集团。

中粮集团从四大粮商围猎中国大豆榨油企业中缓过神来后,也加快了国内的粮油产业的布局,成立了中国粮油的资本运作平台,整合了中谷粮油集团、新疆屯河、深宝恒、华润酒精和丰原生化等多家企业,完成了粮油全产业链布局,并且将国内粮油相关业务重新注入到中国粮油。

2006年,中粮集团强势崛起,在四大粮商布局第二次针对中国粮食市场的计划之时,已经实现近800亿营收,向着全球第五大粮商前进。

中粮集团的不断扩张,让郭鹤年和郭孔丰感到了巨大压力,于是叔侄两握手言和,将益海集团和嘉里集团整合在了一起,成为了益海嘉里集团。

郭孔丰收购了郭氏集团旗下的棕榈油和食用油等业务,嘉里集团的粮油业务和金龙鱼商标也归入丰益国际集团,而郭鹤年则拥有了丰益国际30%以上的股份,原来四大粮商ADM的持股业转为对丰益国际的持股。

益海集团占据了粮油中游产业链,嘉里集团占据下游产业链,这样合并在一起,将具备更大规模的粮油市场份额。

丰益国际掌控了益海嘉里集团,不仅在大豆压油领域占据了龙头地位,还通过嘉里集团中的金龙鱼品牌,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占据了龙地位,益海嘉里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油脂油料企业。

在食用油领域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益海嘉里集团,想要不断扩张其他粮食产业比如米面等。扩大中国市场业务规模,赚取更多利润。

但此时,四大粮商早已开始布局第二次针对中国的粮食战,益海嘉里开始陷入被动,进退两难。

四大粮商以大豆为翘板,在中国市场炒作小麦和玉米等其他主粮价格,但中储粮凭借收储制度,不断抛售粮食,抑制主粮价格上涨。

四大粮商另辟蹊径,同时炒作油脂材料和豆粕饲料原料价格,导致食用油材料价格暴涨,各类家禽肉类价格暴涨,外资掌控的大豆榨油企业也不断拉抬食用油价格。

中储粮和中粮集团压力山大,抛售了20亿吨食用油都不管用,这个时候国家出手干预了食用油价格上涨,限制了外资控股粮油企业的涨幅,暂时稳住了粮油价格。

中储粮和中粮集团联手,不断在各地区抛售低价食用油,并且蹲守在生活小区售卖低价食用油,终于稳住了粮油价格。

中储粮一开始是半个月抛售一次,后来改为一个星期,最后变成按天抛售,四大粮商摸不清中储粮到底还有多少粮食和粮油库存,又因为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失去了金融市场的助力,有些慌了。

中储粮也学习四大粮商,开始在舆论市场造势,宣称中国有一亿吨粮食库存,谁敢来中国市场炒作粮价,都奉陪到底。

最终四大粮商内心崩溃,以损失千亿美金代价灰溜溜跑回美国,中储粮乘机收割一波,又把之前四大粮商高价吃进的粮食粮油,全部低价收储回来,割了四大粮商的羊毛。

2008金融危机和第二次中美粮食战结束之后,中国开始重视内资粮油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国产粮油品牌,中储粮退居二线,继续完善各地的粮仓的粮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中粮成为中国最大全产业链粮油企业,带领地方性粮油企业比如山东鲁花和东北粮仓的粮油企业共同发展,而益海嘉里作为外资企业,虽然通过丰益国际淡化了与四大粮商的关系,变成侨资集团,但却已经无法在中国上市,金龙鱼品牌的颓势也出现了。

中国不仅需要端稳主粮的饭碗,还需要端稳食用油的饭碗,未来也将形成中储粮收储,参与宏观调控,中粮集团则负责实质的农业和粮油业务经营,推动中国粮油产业升级,随时准备反击国际粮食炒家,守住中国人的粮食安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732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