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我们可能要迎来一波钱荒潮

一个不常见的事情,打破了人们对常规的想象。

当决定地方收入口袋的房地产开始下行的时候,一切过去不合理不常见的事情,都会开始变得部分“合理”起来。

今年6月以来,已经有两则上市公司的公告向我们说明了部分情况。

先是维维股份6月13日公告显示,湖北枝江市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分局作出税务事项通知书,核定维维股份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未按规定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规定应缴消费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共8500万元。

同一天,宁波博汇化工在同一天公告称,基于公司经营困难,对部分项目停产。而在三个月前,宁波博汇公告称已收到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的税务事项,要求公司缴纳消费税,这将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及2024年一季度的利润影响分别约为3亿元和2亿元,这也被媒体解读为被追缴的税款高达5亿元。

这不是仅有的两家需要被补缴税款的民营企业。

今年更早一些,已经有多家国内上市公司被税务部门要求补缴税款,包括北大医药、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等,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还需要缴纳滞纳金。

如果说这还只是巧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许更能说明情况。

根据媒体的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出现了“警税合成作战中心”,以进一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其中“作战”二字引发广泛热议。

就连一向冷静公正的胡锡进都公开表示,以“作战”思维处理税务问题,不利于提升民营经济信心。

不利于提升民营经济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自新冠病毒以来,我国消费始终低迷,很多人寄希望于解封后的消费复苏,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叠加,人们的消费不仅没有报复性反弹,反而储蓄习惯被愈发固化。

在市场普遍缺乏信心的今天,补税这件事,无疑会再度令民营经济的现状雪上加霜。

既然这件事不好,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做?

答案可能也很简单,因为地方早已经出现了钱荒潮。

自从1994年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的收入重心就被划分到了房地产上面,此后我国更是开启了房地产几十年的猛涨,房价暴涨的背后,地方的土地出让金也在上涨。

哪怕是到今天,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收入一直很高。

以成都为例,2022年成都的土地出让金占据成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持续性下行,在数年地产低迷的影响下,加上新冠病毒三年的防疫开支,地方财政早已经痛苦不堪。

而补缴税款,对地方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尤其是在钱荒年的当下,哪怕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寒蝉效应,但对地方而言,这是没有选择的做法。

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说法,房地产下行对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带来较大冲击,去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7%左右。

市场流通的钱变少,消费复苏低迷,当市场都开始钱荒的时候,财政收入自然就会开始下滑。

从数据来看,今年我国财政收入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性;一方面是税收减少,1-4月,全国税收收入为66938亿元,同比减少4.9%,另一方面,开支却在不断增加;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了3.5%。

一般而言,当收入开始放缓甚至是下滑的时候,都会缩衣节食,开源节流,但对宏观经济而言,这个时候必要的一些开支反而可能会增加,例如基建投资、以赈代工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杠杆刺激消费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

而地方没钱的本质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卖地收入减少导致的。

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147亿元,同比下降6.7%,相比2020年的高峰几乎“腰斩”,即使对比新冠病毒之前的水平,也仅仅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二。

对地方来说,土地出让金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地方的收支平衡。

以贵阳为例,贵阳2021年财政总收入为976.15亿元,其中卖地收入就高达631亿元,占比为65%,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这背景下,评级机构也提前“预警”。

早在去年底,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就发布报告称,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我国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此外,穆迪还把18家国内企业和8家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至“负面”。这18家企业中有13家央企及其子公司、两家地方国企及子公司,以及三家民营企业,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

穆迪给出的主要理由就有地方债过高,使刺激经济的财力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也让中期经济受到影响,而这两者也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地方钱荒,无果之下只能对企业补缴税款,这让本就脆弱的民营经济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以宁波博汇化工为例,在补缴税额后,公司2023年度利润影响约为3亿元,业绩也将由盈利转为大额亏损。

民营企业补缴给地方的收入,是建立在自己亏损的前提条件之上的。

缴纳的越多,民营企业亏损就越多,当企业感受到经营压力的时候,又会反噬我们的就业端,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形成负面循环。

博汇股份于6月13日晚间就发布停产公告,公告表明公司自当月12日起对相关生产装置及配套装置进行停产。同时该公司将采取各项节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等方式。

负的反馈已经形成,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还反映在未来。

噤若寒蝉四个字的威力,无疑对民营经济的未来信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今天国内消费市场的钱荒,也导致了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企业利润被无限摊薄的当下,如果还要补过去的税额,那么对企业而言,可能关门是更好的选择。

更重要的还是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时间倒退20年前,大部分的行业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纳税规章,这也导致如果真的补缴20年,那么很多中小型企业可能都有问题,再加上时间上的滞纳金,这几乎无法想象。

当然,这还缺乏法理上的支撑。

《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在三年内可要求补缴,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未缴或者少缴税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对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不过该法案还有其他条文,“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而税务局对维维股份30年前纳税行为的指控,就是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进行消费税纳税申报。

现代商业社会,本质上就是依赖人们“循环”。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同样也是另一个人的就业,而一个社会消费的高低又决定了税收的高低。

当地方过分依赖土地收入的时候,危机就已经开始显现。

而今天,普遍意义上的钱荒潮,本质上就是最大的风险。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616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