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央视网评45岁程序员求职难)
近日,
一位45岁的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留言求职,
引发关注。
该网民自称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
今年45岁,
精通各种技术体系,
“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
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人到中年求职难,
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更何况是身怀一技之长的程序员,
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让更多人产生了些许焦虑感。
近年来,职场“35岁现象”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不久前还有48岁外企高管给市长信箱写信求助,也在网上火了。
这位网友的留言一经报道,
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内心:
“辞职前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
可辞职半年后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了。”
应该看到,
这位45岁网友的留言属于个人求助。
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
待遇诉求、个人条件、工作能力等不尽相同,
他为何遭遇求职困境,外人无从知晓。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
“45岁程序员失业”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
IT行业多年来属于相对较高收入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20年平均工资为97279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177544元高居榜首。
这让很多网友惊呼:“程序员真香”!
高薪吸引着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IT行业,
“后浪”能加班、能吃苦,人力成本更便宜。
同时,IT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
企业也需要新鲜血液带来新技术和创造力,
如此“夹击”之下,
处在35岁之上、
体力和记忆力开启下行通道、
职位“上不去、下不来”、
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程序员倍感焦虑。
职场常态是“结构性失业”,
这种矛盾是企业和个人在劳动力供求层面博弈造成的——
其一,从人才市场看,
不是没有就业机会,
只是普遍认为的好岗位,相对于越来越多优质人才的供给来说,
是稀缺的。
其二,从企业理性看,
不是不给面试机会,
作为强势一方,企业也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
最大化自身利益,
特别是在吃青春饭的行业,年轻人的“性价比”更高。
其三,从个人心气看,
不是找不到工作,
只是心满意足的高收入、好岗位,
相对于内心的高期待来说,也是稀缺的,
心态平衡、认清自我很重要。
其四,从行业特征看,
有的行业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等,
知识和经验可以正向积累并转化,
有的行业吃的是青春饭,
更依赖年轻活力、体力和创意创造,
谁也无法“两头吃”。
因此,延长职业寿命根本在于自己。
看中多大收益,
也要承担多大风险。
没有危机感,会让你面临更大的危机。
时代向前发展,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职场人都应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适应变化,跳出舒适区,
终身学习,“持续充电”,
补齐能力素质短板,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
早期高收入行业者,
应充分利用前期积累的收入优势,
进行合理规划和适度投资,
实现资本的复利增长。
而不是躺在曾经的“财富幻觉”中,
等出现职业和财务危机时,
再叫苦连天。
此外,要调整心态,调整预期。
一方面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
如果自身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上兑现更好待遇,
跳槽就不会涨薪。
与其待业,不如找一份工作先干着,
减少时间成本,等待新机会东山再起。
当然有很多现实,个人无能为力,
可喜的是,
社会和企业层面也发生政策边际变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35岁现象”,
一些地区公务员招录已经在放宽年龄限制:
比如山东事业编招考,
多年来把招考年龄限制在40周岁以下。
浙江今年宣布,
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
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建议,
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
一些互联网企业陆续打破“996”模式,
“慢”下来的节奏,
更有利于中年员工发挥经验优势,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破除“人到中年就业难”之困,
是全社会面临的课题。
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多数,
研究更多人性化措施,
包括取消将年龄作为录用的“刚性”门槛等,
让各个年龄段的劳动者,
都有发挥的舞台。
我们相信,
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将在个人和企业成长、社会进步中不断推动解决。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