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撤销高通、英特尔两家芯片企业向我国华为公司出口芯片的所谓“半导体许可证”。
此举标志着美方继今年年初加码对华芯片限制后又一次挥舞起‘制裁大棒’。
可就在上个月,美国政府接连派遣高级官员访华就美方担忧问题向我国表示关切。
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不寻求与我国“脱钩断链”,只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据悉,正在美国政府加紧限制对华出口芯片之际,我国央行也在审慎抛售美债并转购黄金,而且已是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
在中美‘半导体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后,我们该如何应对美方的霸权主义行径以维护自身利益?
一、美方口中的“不对抗”
自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时美方就一直在强调不寻求与我国搞“新冷战”。
并期望在管控分歧、避免误判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中美各领域务实合作能够取得新成效。
可就在上个月,美国财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先后访华就部分美方关切的问题向我国发出“警告”,并暗示美方将会在部分领域对华采取限制性措施。
先是通过谈判的形式逼迫我们在部分利益问题上让步,紧接着动用‘制裁大棒’给我国施加压力。
美方在中美谈判中惯用的“霸凌思维”倒是让人看得十分熟悉。
果不其然,在我国未向美方‘警告’妥协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便在新兴产业发展和金融等领域对我国进行制裁和恐吓。
比如将我国6家企业纳入其所谓“实体清单”、威胁将我国部分银行踢出SWIFT结算体系等等。
看来美方口中的“不对抗”指的是对我们软硬兼施,还期望我们能够打不还手,只是我国的回应恐怕要让美方失望了。
此次美国商务部宣布撤销对华“半导体出口许可”可以被视作前期美方对华打压政策的延续。
不过这种缺乏足够技术垄断性的单边制裁行为只会让美国本土企业遭受巨额损失。
自美国政府无端对华高新技术企业采取限制措施以来,反倒是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越来越多的新突破。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指引的激励下,美国单方面破坏国际贸易基本原则的行为终究会反噬了自己。
二、限制出口弊远大于利
事实上,在全球芯片市场需求萎靡,芯片制程逐步逼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执意断供华为其实是弊大于利的选择。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目前我国部分芯片企业已具备量产14nm芯片的能力。
华为公司推出的‘芯片堆叠技术’也有望突破7nm的限制。
此时美国政府决定对华断供,等同于倒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突破芯片制程的限制。
届时美国企业恐怕将很快要面临中国芯片企业的激烈竞争。
相关数据显示,就在美国商务部宣布撤销针对华为的‘半导体出口许可’后的第二天。
英特尔的股价下挫2.9,而今年以来英特尔的股价已累计下跌约38%。
二是美国芯片企业的竞争优势其实是建立在各类‘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供给基础之上,失去了上游企业的零部件供给。
所谓的“美国优势”也不过是一纸空谈。
当前全球芯片消费市场已进入市场存量‘厮杀’阶段,哪怕是高精度芯片也无法为整个芯片市场带来质变。
而没有市场需求支撑的行业又何谈技术创新呢?
目前我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消费市场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本国企业对华开展正常贸易的行为既损害了本国企业的发展利益。
眼中践踏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同时也让外界真正看清美方不择手段维护其所谓“技术霸权”的丑恶嘴脸。
三是美国政府在限制华为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限制本国芯片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全球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大多会涉及到多学科交叉乃至多产业融合创新的过程。
以往通过构筑单一技术壁垒以垄断一个行业的做法已然无法适用于当下全球新兴产业竞争的基本要求。
在硅基芯片逐步逼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难保这种传统材料芯片不会被技术革新所彻底淘汰。
三、美债转黄金的现实考量
在看惯了美国政府的“双标”行径之后,我们也压根没指望美国人能够说到做到。
而针对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对华限制措施,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局势并审慎加以应对。
近期,因美国国内通胀率和就业水平与美联储预期不符,原本大概率将在下个月启动的降息周期被延期。
美元指数随即再次出现大幅攀升,多国货币汇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据悉,上月中旬离岸人民币汇率曾一度跌破7.28,即便后续人民币凭借国内亮眼的经济表现展现出反弹的迹象。
不过在美债收益率巨大利差的影响下依然在7.2关口徘徊。
针对美联储欲通过维持美债高收益率继续‘收割’全球财富的做法,同时也是为了规避美债暴雷的风险。
上个月我国央行累计抛售美债规模达448亿美元。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在4月份累计增持黄金约6万盎司,目前持有的黄金储备规模达7280盎司。
在美元信用逐渐走向崩溃的背景之下,增持黄金将有助于维持国内财政货币环境的稳定。
与美债不同,黄金本身自带的商品和超主权货币属性注定其能够在美债收益率剧烈波动的时刻成为各国央行避险投资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美联储迟迟不启动降息周期的情况下,各国央行为保本国货币汇率不得不考虑资产储备的多元化。
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以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黄金储备对抗市场“消极预期”的避险属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份额占我国整体资产储备的比例仅有约4%,远低于其它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比。
在美债风险走高的关键时刻,增持黄金显然是兼顾收益与规避风险的最佳选项。
四、中美‘芯片鏖战’没有赢家
中美芯片之争早在2018年时就已经打响,只是因时因势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对抗’手段。
其实不管中美两国未来在高端芯片市场的占有率能有多高,有一个事实是双方都无法规避的。
即在芯片竞争的‘下半场’,妄图通过技术垄断的形式抢占市场份额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且政策上的单方面限制并不会给本国企业发展带来切实的好处。
芯片技术创新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存在,而市场需求的支撑则应建立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之上。
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限制性政策不仅会阻碍本国芯片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会破坏国际芯片市场的竞争秩序。
如果世界上仅允许有一家企业或一条产业链来代表国际芯片制造产业的最先进技术,那么恐怕全球芯片产业将很难实现真正的突破。
考虑到美国两党政治需要通过‘制造争端’来搏取民众的选票,很显然美方并不会轻易放弃炒作“芯片话题”。
只是美国政客们心里很清楚一味对华采取制裁和打压政策很可能将自身置于被动局面。
在中美“芯片鏖战”中,双方都知道在这场较量中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只是一方为了突破技术封锁,另一方为了维护自身技术优势,这场“鏖战”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总结
在连续向我国发出所谓“关切警告”无果后,美国政府到底还是在芯片产业上对我国施加了制裁措施。
只是这次的限制性措施需要以牺牲本土芯片企业的利益为代价,且并没有对我国芯片企业造成太大的实际影响。
美方执意要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其用意是想继续维持其在芯片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殊不知其所谓的“美国优势”不过是建立在各国产业链支撑的基础之上。
一旦失去市场支撑,美国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针对美方在产业发展、金融以及国际贸易原则等领域对我国采取的单方面限制措施。
我国央行在上个月累计抛售448亿美元美债,同时增持了6万盎司的黄金储备,其用意旨在规避美债暴雷的风险,减轻对美元的依赖。
在全球芯片市场博弈的‘下半场’,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妄图通过技术垄断抢占市场的行为终将会反噬自身。
参考信息:
《4月外储余额为32008.3亿美元,黄金储备连增18个月》 2024.5.7 澎湃新闻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5.8 环球网
《外媒:被美政府撤销向中企出口芯片许可证,英特尔称其销售额将受到打击》 2024.5.9 环球网
《对美国通胀回落趋势尚无信心,美联储主席最新发声压低降息预期》2024.4.17 澎湃新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2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