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它不仅和俄罗斯关系搞得很僵化,现在和中国之间关系也处理的不是太好。
在2021年8月,立陶宛和台湾双方在各自地方互设代表处。立陶宛对待台湾的做法直接违背了中立建交时所签署的声明规定,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立陶宛单方面却仍然一意孤行,在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作出命令警告之后还是不为所动。
于是在同年8月10日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且要求立陶宛驻中国大使立刻回国。
商务部也对立陶宛不负责任的行为作出回应,立陶宛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途经国之一,现在已经不再被列为直接停靠国,立陶宛地方经济直接应声下滑。
立陶宛的做法已经越界,不止回归就只能等着被反制。立陶宛无端挑衅大国的做法这还不是头一次,之前它也因为某须有的原因对俄罗斯采取敌视态度。
由于地区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立陶宛在对俄罗斯和对中国的态度转变的异常迅速,对于立陶宛的种种表现就有国际时政评论家评论道:“立陶宛所谓完全就是西方的提线木偶。”
立陶宛也正在为他所做出的轻率的决定付出代价。自从立陶宛交恶俄罗斯,和中国关系闹僵之后,立陶宛国内GDP增速大大下降,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国内矛盾加剧。
原来趁着“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发展起来的立陶宛有望成为波罗的海三国之首,但它的实际举动完美诠释了一句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现如今立陶宛是进退两难,国际环境压力和国内矛盾加剧。
立陶宛政府的政策若再不改变,那局面再次恶化也不是不可能。合则两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一、立陶宛:西方的提线木偶
先来对立陶宛这个国家做一个简单的了解。立陶宛地处波罗的海东岸属于欧洲国家,,占地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在268万上下浮动。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物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极其不丰富。
像这么一个国家本应该老老实实发展,好好和别国合作,但立陶宛行事作风就是一反常态。
立陶宛是一个欧洲国家,欧洲国家普遍的愿望是什么?那就是加入欧盟这个大家庭。因为地理因素和地缘政治的原因,立陶宛加入欧洲一直是它的梦想。
而欧盟对于立陶宛的入盟申请并没有直接点头答应,而是强调立陶宛想要加入欧盟就必须要关闭国内的核电站。
要知道立陶宛能源资源十分匮乏,国内80%发电量都靠核电站。
一旦关闭核电站,那么本国的发电命脉只能依靠进口,这是把命交到别人手里。
换别的国家可能还会三思而行,但立陶宛他真的关了。
那么立陶宛为了火力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这些技术和资源找谁呢?当然是找俄罗斯这个距离相近的资源大国。
但因为地区政治因素,这个时候欧盟又横插一脚不允许立陶宛使用俄罗斯相关资源。
要知道乌克兰危机之前,欧洲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现在欧盟反而禁止立陶宛从俄罗斯处获得相应的资源。
但国家总要发展,立陶宛的资源该从何而来?它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资源价格最贵的中东地区。就在欧盟的阻扰和授意下,立陶宛用上了性价比最低的资源。
这还只是立陶宛作为西方提线木偶干的事情之一,在2018年和台湾的互动也有向西方国家缴纳投名状的嫌疑,因为从哪方面讲他都没有这么做的理由。
就在立陶宛和台湾事件发酵之后,立陶宛总统的支持率已经下跌10%,国内经济不景气趋势呈现,股票市场也呈现低迷状态。
但就算这样,立陶宛的态度还是没有转变,准备一条路走到黑。
二、立陶宛国内损失惨重,社会矛盾加剧
立陶宛在2018年单方面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到最后也注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来的很快,也很直接。
上文已经说到立陶宛的能源资源不丰富,那么这个国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他靠的是自身地理位置优势,作为一个陆路和海路交通枢纽发展起来。
立陶宛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在其国内建成有世界级规模的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转运中心,而立陶宛的交通运输业所创造的GDP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
仅就克莱佩达港一个港口就为立陶宛创造了58000多个工作岗位,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13%,可见立陶宛的交通运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贡献力是非常之大。
立陶宛按部就班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就好,但是它的一个不明智的政策决定直接断送了大好的发展前程。
就在立陶宛宣布在台设立代表处,中国方面警告立陶宛未果之后,中欧班列经过立陶宛的车次数量直线下降,最后直接不做停靠,这一举动的直接影响就是它的港口经济效益。
立陶宛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曼塔斯就直言不讳的质问本国政府:“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也只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立陶宛作为一个小国为什么要和中国起冲突?”
曼塔斯的质问也代表立陶宛国内一大批因政府政策而失业的人的心声,以至于立陶宛总统的支持率暴跌10%,但是这还不算完。
就连前立陶宛高官苏尔普利斯都说:“立陶宛现在的主权已经完全被西方裹挟着,而且开始变得越发激进,甚至走向孤立。”
老一代政客的眼光还是相当犀利的,他直接了当的指出了立陶宛国内目前面临的政治困局的原因。
立陶宛因为欧盟而受到裹挟而丧失自主权,因为国内年轻政客做决定不考虑后果而变得激进和孤立。
立陶宛国内政客有年轻化趋势,如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乌斯就是货真价实的80后,“激进”一次在这个四十岁出头的外交部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激进的作风能够迎合国内民众的口味从而获得更多的选票,但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计后果的,现在立陶宛正在自食其果。
立陶宛听命于欧洲交恶俄罗斯,这就使得它变相的放弃了来自俄罗斯超高性价比的资源,直接导致国内的资源使用价格直线飙升。
能源得不到保障,社会发展变慢,人民的生活成本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大。
这还不够,立陶宛用台湾来挑衅中国,这样做的直接影响就是中欧班列在立陶宛不再做停留,原来繁荣的克莱佩达港集装箱吞吐量开始大幅度下降。
现在立陶宛已经有超过1300家企业面临倒闭或已经关闭,超过6万人失业。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6万人好像也不多,但请注意立陶宛整个国家才有268万人,一下6万人失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立陶宛国内矛盾加剧,他们将希望放到欧美国身上,但欧美国家近几年来国内通胀率极高,国内形式本就很严峻,哪里还有多余精力来管立陶宛?
立陶宛目前的状态诠释了无端挑衅中国的下场有多惨,无论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允许拿台湾来对中国大陆做文章,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三、合作共赢才是未来
和平合作促发展一直是我们的外交主体之一,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班列建设的初衷和目的之一,正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在立陶宛相关事件发生之前,中国和立陶宛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6.9%,并且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立陶宛的做法直接给这个增长势头泼了一盆冷水。
中科院陈新表示:“3月份中国海关总署刚刚核准了30家立陶宛乳制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审批一旦通过,加下来就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原本皆大欢喜的局面现在被立陶宛搞成了这样。
纵观2012-2020中国和中东欧17国家的贸易增长发展状况,这些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平均贸易增速达到8%,且在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
可以说双方的合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合作机会众多。现在虽然双方的贸易额仍在快速增长,但这多多少少和立陶宛就没多大关系了。
合作共赢才是未来,有钱大家一起赚才是王道。自己国家利益都不能兼顾,将来如何发展?
结语
立陶宛无端挑衅中国却遭到反噬的事情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个地区小国找准自己发展道路,保持足够的定力才是上善之策。任凭自己成为一些大国的棋子,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所提出的“核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其他国家和中国进行交往活动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坦诚相待,合作共赢。
最后强调一点,任何国家企图通过“打台湾牌”来牵制中国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行不通的。这是我们外交的明确红线,任何国家都不能逾越半步。
参考资料:
https://www.sogou.com/link?url=hedJjaC291M-34j2aQgstZXubGti9WmZcHvY2PtznN7yWGG6cb3zPwmrzhqqvHhXg1gc2ORCi4m-uzfu5dpXyrbAp6VRqT6Q(深度国际:立陶宛)--2021年12月04日
https://www.sogou.com/link?url=58p16RfDRLslIHOBjdpdUM8R64TTRaxRsFo___5IybKugQ1UNcQbM84oXox18MHLbpccx_wB9VSOE81heZnS-WXcV-K5ENzn(央视新闻:立陶宛危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60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