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多少人是因为霍启刚和郭晶晶的世纪婚礼才了解到香港的霍氏家族?
毕竟当时二人举办婚礼时,几乎全港的名流和媒体纷纷前往现场以至于宴席足足连办四天!
霍氏家族一向以低调神秘著称,然而港媒却称为“香港唯一的豪门”,而且连赌王家族也要让他们三分。
而这一切背后的深层原因与霍家掌门人——霍英东先生的传奇人生密不可分。
01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战火燃起的第四个月,美军公然越过三八线,并侵入中国领空。
于是,面对美国的挑衅行径以及朝鲜政府的请求,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征入朝作战,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
到这一年的12月,朝鲜半岛的战火还尚无熄灭之势。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英美等国突然开始了对中国出口货物的禁运。
这一举动的用意昭然若揭——英美企图通过禁运封锁来击垮前线的中国志愿军部队。
与此同时,日本、台湾和东南亚等国也都附和这一禁运政策,停止了向中国的出口。
要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本就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面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封锁,新中国如何才能解决前线的物资保障呢?
所幸,当时新中国先前在港澳设立的相关机构成功在当地市场采购到了药品、零件和汽油等物资。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找不来足够吨位的船只,这些物资根本无法运回内地。
此时,27岁的霍英东出现了。
当时的他拥有全港总吨位最大的多艘机帆船,在听到运送物资到内地的请求后,霍英东沉思片刻,随即干脆地应承下这一颇具风险的任务。
但1950年时,香港还尚未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时掌控着香港的英国政府严格执行禁运要求,如果有船只私自运输战争物资,一经发现甚至会遭到火力控制。
因此,在后来霍英东的回忆中,为避开港英政府派遣的港口缉查人员,需要运送的物资几乎都是深夜装船出发。
白天则主要是联络和落货,全天神经紧绷,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可以说,运送的过程中不仅要和时间赛跑,还必须跟港英政府的缉私队伍斗智斗勇。
在1950年-1953年,也就是抗美援朝的近三年战争中,霍英东顶住港英政府当局压力,几乎承担了在港澳与内地间运输物资的绝大部分任务。
他带领满载前线志愿军急需物资的船队绕过英美军舰和缉私艇的层层监视,驶向公海,途径伶仃洋,最后将货物卸在深圳的蛇口。
虽然过程惊心动魄,但凭着霍英东十足的魄力和调动指挥能力,每次运送的物资都不曾耽误。
而他凭着这三年的海上运输,在当时一共赚得了100多万港元的利润。
除了商业上的获利外,在政治上,霍英东也开始受到了新中国有关方面的重视。
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就曾表达过对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港澳工商界人士的赞扬与感激,并给予了霍英东“患难之交”的极高评价。
02 助力申奥
前面已经提到,香港霍家行事没有其他豪门的张扬作风,只有在考虑到中国的体育行业发展的需要时,霍家才会主动走到聚光灯下。
这主要就是受霍英东的影响。
霍英东先生因其数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贡献为新中国体育带来过许多的历史性的时刻。
只要了解过新中国体育发展史的人,大概都听说过霍英东的“中国的体育外交部长”这一称号。
霍英东的一大爱好和习惯就是运动。31岁时,他迷上了足球,且球技过人。
到了43岁的时候,霍英东已经踢成了香港甲级足球队员。
因为本身就热爱体育竞技,因腾飞的房地产行业而积累起丰厚财富的霍英东对国际体育和足联陆续投资过许多项目,表示出其对国际运动事业的支持。
而这使得霍英东在国际体育界有了越来越响亮的名声。1981年的时候,霍英东出任了国际足联的联合会执委。
而当时的中国因为1956年国际奥委会“两个中国”的态度,早已愤然退出了国际上的各个体育组织,足联也当然包括在内。
1971年,中国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中国也在考虑重返国际体育社会,改变台湾以国家名义参与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项国际赛事的局面。
1973年,香港体育界一行人来到内地参观比赛,这是香港与内地体育界的首次交往。
而霍英东即在其中,也正是因为这次的交流,他在心中暗暗生发出了帮助祖国恢复在国际体育组织应有地位的念头。
由于中国在六七十年代已经和国际上体育组织鲜少有联系,因此,在恢复席位的有关事宜上,霍英东差不多是主要出力的人。
他先是在亚洲足联组织内部四处奔走,与亲台的国家成员据理力争,最终经过三次有惊无险的投票,恢复了中国在亚足联的席位。
而随后面对国际足联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强硬态度,也正是在霍英东的斡旋下,国际足联最终恢复了中国会籍,并通过了将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保留下来的决议。
霍英东还对中国的申奥事业十分挂心。
他不仅在1990年自己出资1亿港币在北京建造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英东馆,还以中国的名义出资修建了奥林匹克博物馆。
此外,他又积极同国际奥委会进行接触,并承诺给欧洲和非洲的委员国相应的投资项目。
1993年,中国第一次参与了申奥,最后以两票之差惜败澳大利亚。
得知结果后的霍英东虽然失落,但却并没有放弃帮助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努力。
终于,在2001年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全世界宣告了北京成为第29界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消息。
当时霍英东的长子霍震霆就在会议现场,他第一时间向焦急等待结果的父亲霍英东传达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
得知北京申奥成功的霍英东在电话那头当即激动地哽咽。
可以说,霍英东是新中国体育重新焕发活力、重新夺回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功臣。
而他做的这一切,不求功,不为名,只是源自于对于祖国的那片赤诚之心。
03 红顶巨贾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霍英东现在的名字是他自己改的。
霍英东的原名叫“霍官泰”,而他给自己改名“英东”,含义是“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出台,霍英东作为第一批参与的港商之一,积极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不仅出资为中国建成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还主持修建了第一个由国人独立设计、建造和管理的高级酒店,也就是位于广州的白天鹅酒店。
除此之外,霍英东还在内地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陆续捐赠了大量的资金来帮助大陆发展。
而由于各种事务的处理需要频繁出入大陆,霍英东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中央和地方领导人。
所以,他在内地的许多投资和商业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其在大陆政治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与此同时,霍英东先后当选政协委员和政协副主席,并进入了全国人大参与大陆和香港相关事务的处理。
霍英东与内地的良好关系,再加上本身不菲的身家和正派的为人,都使得他在香港社会的权威更重。
据说绑架过李嘉诚长子的世纪贼王张子强就曾在面对绑架名单上霍英东的名字时直言“此人勿动”。
霍英东并不会因为自身的社会地位常在政治场合抛头露面,相反,他甚至会刻意保持低调。
但当在他认为自己需要出面,尤其是与大陆有关的事务时,霍英东往往毫不迟疑。
有两次在中央任命香港特首人选后,霍英东主动出面发声支持和肯定中央的决定,在稳定香港社会舆论风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开政治影响,霍英东最令人叹服的还有其投资大陆的眼力和魄力。
九十年代初期,霍英东毅然掷金18亿买下了广州南沙的三万亩地皮,希望能将南沙打造成第二个香港。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霍英东对南沙建设陆续投入的总额超过了49亿港元。
在此期间,在南沙的项目上,霍英东没有一分收入。因此,当时香港和内地的很多商界人士都对此表示不解。
1997年的时候,霍英东又再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捐出自己持有的南沙地皮,由专门设立的慈善基金会进行管理。
而基金会的所有的收益都将用来投入到南沙的建设中。
如今,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南沙地皮如今总值已超千亿。繁荣的南沙充分印证了霍英东当年的眼光和格局。
而霍英东为南沙发展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早已远远不是商人行为所能概括的。
对此,霍英东曾用一句话解释自己所做的事情,他认为中国最讲究孝道,而自己不过是在发达之后孝敬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
2006年,霍英东病逝北京,享年84岁。
国家派专机将其灵柩送回香港,准许全程棺盖国旗,并以国葬规格举办葬礼。
而这,无疑是对霍英东作为中国人的一生最大的肯定。
结语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这是2006年新华社在布的讣告中的一段话,如今再看,用以评价霍英东是无比中肯和贴切的。
岁月不居,但霍英东先生的丰功伟绩必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中国也正是有了像霍英东这样具有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企业家,才得以一步一步向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大业不断迈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59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