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月24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于2024年2月5日起执行。
同时,自1月25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
2024年刚过去20多天,央行就降准又降息,对市场的呵护心态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股市也立马给了反馈,接连三天都走出了大阳线。在利好刺激下的超跌反弹,尤其是银行、券商和房地产等多个板块涨幅均超过3%。
尽管这几天又开始回调,但总体的涨幅仍在。
所有涨幅都不会一蹴而就,就像下跌时候一样。感觉过年红包行情还能有。
放水,最先利好的一般是股市。股市如果行情来了,楼市的行情还会远吗?。
02结构分化
去年的两次降准,每次幅度都只有0.25%。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的9月15日,距今4个多月。
本次的0.5%幅度之大,将向市场提供约1万亿的长期流动性。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降准力度,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但这次降准的威力比想象的可能还要巨大。1万亿算上货币乘数,实际上释放的差不多有近8万亿资金。
而这8万亿即将流动起来的资金,其实并不是主力大部队,而是一个搅拌棒。它的使命是搅动之前就已经超发的,在银行里空转的天量货币。
那么这些货币究竟有多少量呢?我们来看近10年的M2数据: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14-2018年,这五年增长了大约1.5倍;而2018-2023这5年,增长了大约也是1.6倍。
对比2013年的110.7万亿,2023年的292.27万亿,增长了181.57万亿,是其2.64倍。
对比2019年198.65万亿,2023年的292.27万亿,增长了93.62万亿,是其1.47倍,相当于增长了近50%。
最夸张的是2022-2023年。2022年M2增长了28.11万亿,2023年增长了25.87万亿,两年总共增长了53.98万亿。
要注意的是,与过去不同的是,2022-2023年的这一部分M2,至今还未体现在物价和房价上。
03
2014-2021这8年增加的M2,早已经堆积物价和楼市中。
但2022-2023年增加的53.98万亿却还在银行空转。
光看数字你可能没有感觉,我们看一下占比,53.98/238.29=22.65%。
这些释放的资金,不论是去股市,还是实体经济,只要进入市场流动起来,必然会推动方方面面的物价上扬。
物价的上扬一般是此起彼伏的,各行各业都涨价,都赚到钱,从开厂的,到开店的,再到打工的,每个人的荷包才会鼓起来。
大家都赚到钱了,商品价格也都变贵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通货膨胀。
模糊的讲,相当于钱要贬值20%,差不多等于你手里的纸币购买力打8折。
之后,如果不希望过多的水淹没整个市场,让物价高不可及,那么这些流动资金的最终的目的地只有,且只能是楼市。
只有楼市才能承载这些货币,否则物价就要上天了。
你不妨思考一下,从2014年到2023年的十年间,M2增长了2.38倍,物价和房价分别涨了多少呢?
04
很多人讲,现在楼市不行了,房住不炒。
但我认为,只要土地财政的基础不改变,房地产蓄水池的功能不改变,银行把不动产作为债权锚定物的逻辑不改变,超发的货币流入不动产以纸面财富的积蓄下来,就不会改变。
那么房价最终的上涨,实际上就是超发货币的一个体现。
于是,种种的过程,都只是曲折的过程而已。我们要坚定的迎来超发货币进入市场后的最终归宿。
年初的进一步降准,又定向降息,我们能看到的是金融端的扶持力度在加大,释放的流动资金在增加。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去,要更密切的注意年后的M2究竟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我们估计全面降息应该也会在一季度末出现。
此外,我们判断,今年还有2-3次的降准和降息。
当然,乍暖还寒的日子,的确挺容易感冒。
如果你身子骨硬朗,已经可以拥抱一下春天。如果你底子弱,不妨等入夏了再出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51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