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3分钟搞懂:降准到底是啥来头?

好消息来啦!‍‍‍

2024年1月24日,央行行长表示‍,央行将于2月5日降准0.5%。

按照我国存款规模大概200多万亿元计算,降准0.5%,可以释放1万亿元长期资金。

降准消息宣布后,市场应声反应。

为啥降准会产生这种效果呢?首先要搞懂什么是降准!

所谓降准,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意思,这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法宝”之一。

为了解释清楚降准,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隔壁的王大妈有1000元,王大妈感觉放在家里不安全,又没利息,决定把钱存进银行。

于是,银行存款账本上就多了1000元。

如果银行一直把这钱锁在金库里,只等王大妈来取款:

反正王大妈不急着取钱,银行一拍大腿,决定先把这1000元钱贷给老吴,赚取贷款利息。

老吴拿着借来的钱,立马去老李的商店买了双鞋,支付了1000元。

这时候,店家老李有了1000元,但老李感觉放在家里不安全,又没利息,于是老李又把钱存回银行。

这时候,银行存款账本上就又多了1000元,存款共计2000元。

此时,银行也不可能拿着这1000元钱只等店家老李来取款。

于是银行再次把钱贷了出去。

以此往复,货币每存入一次,银行就进行一次贷款。

这样可以无限继续下去,一生十,十生百,无穷匮也,创造了无限的货币量。

这个过程就是货币创造。

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有个问题,就是:

银行毕竟还是要赚取利润的,把所有钱都闲置在金库中没有必要。

银行就是个大资金池,不断有客户把钱存进来,而客户并不是一次性把钱都取走。

所以央行就要求银行把客户存进来的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可用于发放贷款,赚取利润;

另一部分存款放在央行,保证储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时使用。

这部分以备客户提款需求而上交央行的钱就被称为存款准备金。

不是。

央行会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的最低水平,这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比存款总额的比例就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公式如下:

因为银行有大有小,流动性风险各不相同,因此央行规定各类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所不同。

当然可以。

银行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被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

在有准备金的情况下,货币的创造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再来模拟下,假设准备金率为10%。

银行缴存完准备金后,剩下的存款就借给老吴。

老吴在店家老李那消费900元买了鞋,店家老李就有了900元,又去存银行。

银行缴存了10%准备金后,存款剩余900-90=810元继续用于贷款,以此往复。

但因为有了准备金,存款不再是100%都能贷款出去,因此也没法创造出无限的货币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1000元初始存款,10%的准备金率,最终能创造出了10000元货币供给,放大了10倍。

这个10倍我们称为存款创造乘数,或者叫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的大小和准备金率有关系,我们在不考虑“私房钱被你塞在天花板上不再流通”这类现金漏损的情况下,存款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

上述公式可以通过等比数列推算出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算一算。

存款乘数和准备金率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准备金率越低,放在央行的钱越少,这样银行留存的可以自由使用的存款就越多,能用于贷款的钱也越多,存款乘数自然也越高。

总之,降准后可以释放足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

央行通过降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的稳定资金来源,保证信贷合理增长,更好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行长在宣布降准的同时,还表示在2024年1月25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这次降息,利率各下调0.25%,‍‍‍由2%下降至1.75%。

央行通过局部下调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5029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