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以来,在经历“开门不红”之后,沪指重回2900点下方。面对A股的接连震荡,不少投资者倍感焦虑。但每次的低谷,都是从前一轮周期的山顶跌下来的,市场的下跌确实很难熬,“长期的收获与回报,或许都是源于至暗时刻的坚守与孤勇。”
01
2900点附近
或许真的不该太恐慌
如果以“点位”来评估上证指数的“水位”,从上证指数自基期以来至今的历史走势图上可知,2900点的A股处于历史偏低区域。自首次站上2900点以来,沪指在2900点以下停留的时间,要小于沪指在2900点以上停留的时间;尤其是2015年以来,沪指每次跌破2900点后继续回调的空间有限。
上涨指数自基期以来至今历史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1990.12.19至2024.1.16
在指数“水位偏低”的2900点买入基金产品,拉长时间来看,整体的收益率情况还是不错的。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作为测算对象,以上证指数历史上的典型2900点进行回测,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Wind,自2007/2/14持有一年统计区间为“2007.2.14至2008.2.14”,持有至今统计时间截至2024.1.16
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2900点出发,如果能够坚持持有至今,大部分情况下均能获得正回报。此外,开始投资的时间越早、持有该指数的时间越长,持有至今的累计回报越丰厚。
02
市场为何一直不涨?
当前跌到什么位置了?
本轮行情下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市场信心的缺乏。正如浦银国际在最新研报中写到的,“2023年初至今,估值是股价的核心主导力,估值大幅收缩导致市场下跌。”实际上,如果拉长时间看,本轮由于风险偏好剧烈下降带来的估值收缩,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近三年,超过了A股在2016—2018年的连续估值收缩时间。
上证指数近10年估值(市盈率-TTM)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4.1.17至2024.1.16)
兴证策略认为此轮行情的杀伤力已经超过了2018年熊市,导致不少投资者信心缺失。
(来源:兴证策略研究所《2024年度策略——回归与破局:进阶核心资产》)
但市场不会涨,也不会一直跌,要理解周期、遵循周期,相信周期的力量。在估值收缩的弹簧已经被压缩到极致之后,未来的估值扩张行情理应成为当下的期待。
从估值的角度看——
经历了近三年的低迷之后,主流宽基指数的估值已经悉数回落至“便宜”的水平。市盈率方面,主流宽基指数的最新市盈率均位于近十年间的偏低位置,创业板指当下的PE分位点赫然是0.16% ,意味着几乎已经创下了近十年的历史新低。
数据来源:Wind,最新市盈率数据截至2024.1.16,近十年统计区间为“2014.1.17至2024.1.16
从股债性价比的角度看——
股债性价比(ERP)是市场常用的衡量股票债券相对风险溢价的指标,“均值+/-2倍标准差”是重要的观察点位。该指标具有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历史该指标上一旦触及“均值+/-2倍标准差”的极端位置,通常会出现明显反转。(资料参考:中信证券研报《“股债性价比”跌近“均值-2倍标准差”时的历史宏观环境与政策应对》,2023.6.15)
而目前,沪深300即将触及“2 倍标准差上限”,创业板指已经刺破“2 倍标准差上限”。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12,资料参考国金证券研报《以经济结构转型方向为“矛”,积极布局躁动行情》,2024.1.15
投资中有个基本常识是“均值回归”,当低谷来临时,往往也意味着长期的布局机会。机构分析认为,目前宽基指数已充分反映当前市场各种悲观预期,后市进一步大跌的风险有限,同时隐含风险溢价、股债性价比等长期关键指标都表明,A股底部信号已经出现。(资料参考:中信建投研报《积极把握回调机遇》,2024.1.8)
03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投资大师都是怎么做的?
投资界有一句箴言,“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回顾历史,尽管市场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危机,但伟大的投资者总会在困境中崛起,证明了乐观态度和前瞻性视野的重要性。
以“宏观经济学教父”凯恩斯为例,在遭遇投资风暴时,他总是坚定地选择“在船上”。凯恩斯自己管理的国王学院基金在1931年亏损1/3,他写信给股东说,“能熬过1931年,我们真该松口气。”基于其对经济状况的适应能力,国王学院基金成功地在1932年扭亏为盈。
凯恩斯的投资思想经受住了大萧条和二战等各种黑天鹅事件的考验,它们对当下A股的投资也极具启示意义。比如,他曾在一封给公司董事们的备忘录里表示:
“我隐约领悟到,有些风险就根本无法预测,所以担心也没用。”
回到A股市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悲观时刻,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历史走势为例,除了这一轮的大幅下跌外,此前该指数经历了4次明显的大幅回调,每一次指数持续下跌区间,投资者都有悲观的理由,但每一次市场都涨回来了。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11日至2024年1月16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累计跌幅达38.03%,风险得到了较大的释放。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自基期以来走势
数据来源: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自基期以来统计区间:2003.12.31至2024.1.16
从逆向思维的角度看,此时此刻,不必过于恐慌,传奇投资者彼得·林奇在他的文章中写道:
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波动尤其是巨大波动,很可能是绝佳机会。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长期的收获与回报,或许都是源于至暗时刻的坚守与孤勇。”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历史数据来看,时间是能够熨平大幅回撤的。尽管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十足,资本市场有望受益于经济长期波动向上的走势。如果只看一时涨跌、受行情摇摆“下错车”,很容易就会错过未来的“高光时刻”。
风险提示:1.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9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