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在一场公开演讲上,马云突然将矛头对准了国家金融系统,对准了全球银行资本和风险监管标准的《巴塞尔协议》。
马云表示这份《巴塞尔协议》就是“老年人俱乐部”,银行还在使用过时的“当铺思维”在运转。这句话的意思是,银行目前还是需要实际资产的抵押和担保才能贷款,而蚂蚁集团和支付宝则使用信用体系。这样一来,这无疑是把蚂蚁集团放在了整个传统金融行业的对立面上。
此后不久,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就被紧急叫停。
不少人会认为,蚂蚁上市被叫停大概率是因为马云的这番话导致的“因言获罪”。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在经过监管部门展开长达3年的“反垄断”、“反洗钱”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调查以后,终于得出了结果——蚂蚁集团,被处以71亿元的天价罚单。
71亿的天价罚单,到底犯了什么错?
这话还得从当年支付宝创立开始说起。
支付宝成立之初,可以支配的资金总共在30亿左右。30亿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但是这30亿放到金融这个大圈子里,那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马云想办法先向银行借款60亿,开展出借呗、花呗这2项业务,并打包成ABS——也就是资产证券化,把这2个90亿的业务及其未来的收益做成一个产品提前卖掉,再继续贷款180亿出来接着放贷,再打包成ABS,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最后,经过40次这样的循环往复,当初的30亿资金已然滚成了3600亿的生意。可千万别觉得是用30亿的本金,赚到了3600亿的营收。他这是用30亿的资金规模,撬动了3600亿的生意,杠杆率高达50-100倍!
一旦暴雷,所有的风险都将由社会承担,都将由老百姓买单。
另外,支付宝也不是阿里旗下的公司,而是隶属蚂蚁金服。
此前,蚂蚁金服的的最大股东是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而这两家企业的普通合伙人,都是杭州云铂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是马云,而且其他三人均为马云的一致行动人(即在重大决策时与马云保持一致),所以经过层层穿透后,马云才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而且,杭州云铂的注册资金只有1000万。也就是说,马云只用了340万的资金,就控制了这家数千亿资产规模的国民级企业。这样高风险的股权架构上市,一旦暴雷,风险是社会的,亏损是集体的,股权和收益是公司的,简直赚翻了。这恐怕才是蚂蚁被紧急叫停的原因!
2023年1月7日,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蚂蚁集团开始了对自身股权架构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杭州云铂的其他股东取消了一致行动人关系。同时,5位股东的持股比例也调整为了20%,重整了架构,马云也失去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
不久前,央行就发布公告,同意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这就表示凡是重大决定都要经过股东投票决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控制支付宝,包括马云和阿里系。
万幸,国家出手踩下了刹车。因为之前蚂蚁集团一直被包装成“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由于未来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在金融市场上的价值更高。一旦上市,估值要比传统金融企业要高出许多。风险,自然也更加巨大。所以,金融属性的企业必须接受央行的监督和管理!
至于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应该会重启,但在褪下“科技”外衣后,市值将会回归一个金融企业该有的正常范围。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8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