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房价、职员收入之间在一般情况下保持同步性,遵循经济哲学的对应性原理;经济增长和房价、职员收入之间在特殊情况下出现背离性,遵循经济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2023年是疫后经济恢复增长的一年,三年的经济“欠帐”今年补,2023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经济年份,制造业转移、电商大厂裁员、公务员降薪、房价下跌...登上热搜的经济和社会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面临内外部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政府大决策“不走寻常路”,始终把稳经济、保民生的施政目标放在首位,出台了一整套组合拳式的“强政策效应”措施,经济逐渐回升向好,1月到11月,主要生产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率和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维持平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成为“重中之重”的经济工作基调。
国家统计局的专家预测,在政策组合效应的促进下,今年我国的GDP有望达到5%以上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列第一,但房价和收入没有同步出现增长的态势,多数城市的平均房价呈现不同幅度的下跌,上海和深圳二手房的跌幅最大,“涨声一片”的房价从去年开始就成为了过去时。
9月份和10月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小涨或中涨,11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大涨,主要的原因是两大经济效应,楼市的新政效应和以价换量的降价效应导致二手房交易的集中释放。GDP升,房价反而跌,房地产经济学家房价“永恒上涨论”的泡沫预期破灭,从房价下跌中损失最大的是2020年到2021年高价“接盘”的一批购房人。
GDP升,公务员的工资普降,疫情后期和后疫情时期,公务员降薪的消息在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站引起了广泛讨论,北上广深首当其冲,沿海的广东和内陆的四川都出现了降薪潮,根据多家财经媒体的报道,有些北京公务员的年薪下降了10万到15万,上海公务员的年薪下降8到12万,广东和四川省公务员的年薪普降了25%。
包括公办学校在内的公务员的收入稳定性高,公务员像教师和医护人员一样被认为是受经济波动影响小的“刚性职业”,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公务员收入的影响较大,地方政府在战“疫”情和拼经济的行动中拿出了真金白银,地方财政储备和财政收入的减少导致公务员薪资的调整,“财”变“薪”也变,财政紧缩致使公务员带头过紧日子,但各项保民生的开支被列入“刚性开支”的目录,践行了“民呼我应”、“人民的利益和诉求就是公职人员的奋斗目标”的行政理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7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