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当大家都担心明年经济更悲观时,墨菲定律就已经成立了

中国有句老话讲,怕啥来啥。

西方将之称为“墨菲定律”。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可能性有多小,那么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经历过三年疫情之后,本以为国内经济雨过天晴,即将迎来巨大反弹式的经济复苏时刻,但是2023年全年的百业萧条,让老百姓突然意识过来,这个冬天可能会更冷。大家突然一致性的对来年也不约而同的悲观起来。

其实这个问题早几年就有端倪,只不过三年疫情及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加速了这个演变的过程,让很多隐藏在水面下的问题突然爆发了出来。

原本前些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速慢了下来的时候,老百姓仍然觉得只是体量太大了需要缓冲一下,毕竟房价还在涨,工资还在涨,物价也在涨,殊不知,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可持续增长预期上的,老百姓相信现在所有的生产资料的上涨都可以用未来的可持续收入弥补回来,甚至再现二十年前房地产浩浩荡荡突飞猛进的高光时刻。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当年美国人次贷危机前过度借贷消费的势头?其实都只是寅吃卯粮而已,提前透支未来的生命值罢了。正是因为人人有信心,所以经济得以刺激,企业得以扩张,工作机会也多,水涨船高,你好我也好。

但是三年疫情下来,很多行业主动或者被动的被渐渐打回了原形,泡沫被挤掉后才发现增长不是无止境的,我们房地产喊了N年的狼来了,最后真来的时候,永远都是大多数人没有防备。而这个行业只是经济退潮中的一环而已,只不过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罢了。

当所有人意识到,经济走势不对了,失业率居高不下,没人愿意花钱了,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降薪也成为了常态,这更加剧了所有人抱团在家窝冬的心态与共识。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毕竟证券市场永远的3000点,这两年国家喊了这么多声,出台了这么多过往遥不可及的政策,仍然死气沉沉,自然越来越没有人敢寄希望于一个文件一个政策就能力挽狂澜了。

当所有人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当所有人的家庭财务状态持续恶化后,当更多的企业违约爆雷后,更加悲观的下一年预期共识就慢慢形成了。

在这种共识下,企业扩张会暂停甚至收缩、家庭大宗支出会停止、消费意识会趋于保守。而企业与个人越是保守,越是不敢消费,市场就越萧条,工作机会就会越少,然后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多人降薪失业,然后就更多人抱紧钱袋子苦捱过冬,然后来年大家的预期就越发有可能变成现实,这就是“墨菲定律”的活生生社会实践验证。

所以说,要想破局,就必须稳住所有人的消费预期,回到原来敢消费的正轨上去,这是一个正向双螺旋上升的趋势通道,只有敢消费,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而只有更多的就业才能保障更多的家庭经济收入,而更多的经济收入才能支撑更多的提前消费。

而撬动这个通道上升启动的其实是需要来自政府的强刺激,而且还不能是过往的不痛不痒的零打碎敲,当然也不能重蹈当年四万亿的大水漫灌,所以这很考验当前施政者的水平。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周期性的,量变才能质变,是大V还是大U,甚至是W型的反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精准性及力度,要让普通民众能确确实实感受到政策的刺激是可持续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可能慢慢扭转民众的保守心理,重拾消费信心。

实话说,这个很难,从国内外来看,这个政策的演变首先需要一段时间上层的意识改变,然后才是精准施策,政策的生效又需要周期,然后才能在经济中逐渐显现,最后形成新的共识趋势,这样才能完成大势的逆转。做为普通人只能是忍受这个周期过程的煎熬,并且确保自己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抛下车。

不过,虽然不知这一轮的阵痛期会经历多久,但是至少这一轮惨痛的低谷期后,按照国人的习性,大概率会变得稳重了许多,储蓄率仍然会高居不下,毕竟从过往教训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还得靠自已啊,至少退休金60岁前你是拿不到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370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