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近有点忙。
先是被曝出减持阿里股份,套现8.7亿美金提桶跑路,然后又有媒体爆料马云其实不是要跑路,而是要投钱开始搞农业了。
几天后阿里官方辟谣,马云手里的股份,一股也没卖,结结实实回怼了网上的谣言。
而最近几天,马云进军预制菜的消息,又一次登上了热搜。
据天眼查的信息,马云持股99.9%的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最近投资注册了一家名为马家厨房的公司,看马家厨房的业务范围,貌似主要针对预制菜。
多说一句,马云还投资了一家名为“一米八海洋科技”的公司,而“一米八”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水产品。
很明显,马云回国之后,关注的重心完全变了。
有人说马云厌倦了互联网,要转型专做农业了。现在看来,马爸爸的野心似乎并不局限于农业。
不过,让市场略感意外的是,马云会选择预制菜这个赛道。
虽然这个赛道备受资本关注,但是预制菜在老百姓眼中却不是啥好玩意儿。
今年关于“预制菜进中小学”的话题,反复登上热搜,互联网上难得一见地出现了一致反对。
为啥马云会选择此时下场,而不是等到预制菜的接受度提高后,再杀入市场?
预制菜到底有啥魔力,能吸引资本纷纷下注?
马云下场太早了?
其实预制菜并不算啥新鲜事物,类似罐头、八宝粥、速冻饺子、自热锅等,都被归到预制菜的大类当中。
当然,大家概念中的预制菜,都是半成品菜,放在微波炉里面“叮”一下就能端上餐桌的。
很多人认为预制菜口感不好,营养价值不行,听到预制菜这三个字就摇头。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预制菜其实早就悄咪咪地端上了大家的餐桌。
今年9月,杭州一个小伙子办婚礼,为了让大家吃好,订了酒店里高标准的筵席,5988元/桌的大餐,但没想到的是70%是预制菜。
而根据去年的《中国连锁餐饮报告》,类似真功夫、吉野家、西贝这些大牌连锁餐饮,预制菜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了80%以上。
外卖商家也早早就用上了预制菜,大家概念中的后厨热火朝天的情景,已经被一排排的加热锅取代了。
销售端如此,在资本市场上,预制菜早就成为了大家追捧的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预制菜行业的融资案例的一共超过60起,在资本市场中可谓一枝独秀。
在“2023年预制菜企业top50”的榜单里面,上市公司占比接近40%,另外还有多家公司的营收突破百亿。
同时,根据Wind数据显示,A股预制菜板块共有3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5600亿元,并且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都十分明显。
与之对应的是,2020年我国的预制菜企业数量开始井喷。
2019年,我国预制菜企业仅有19.6万家,但是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个数字分别达到了30.3万家、41.3万家、57.6万家。
今年截止到10月,我国新注册预制菜企业数量51.7万家,已经到达了去年全年的90%。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存预制菜及相关企业共258.4万家,这个赛道明显比大家想象的要拥挤。
所以,马云此时下场预制菜并不是太早,而是已经有点晚了。
预制菜,下一个万亿市场?
2023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在《一号文件》下发后的几个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也先后将预制菜产业纳入培育壮大的新经济增长点。
官方背书,为预制菜的火热奠定了基础,而市场的预测,更让预制菜的未来充满想象。
根据艾媒咨询调研,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3年将达5100亿元。
根据川财证券的研报,在政策扶持、冷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销售渠道不断丰富、B端和C端消费需求提升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预制菜行业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不过,目前我国的预制菜业务,基本还是集中在B端,针对C端的预制菜尚未形成规模。
根据信达证券发布的《2024年度策略报告》,2022年我国的预制菜市场,80%来自B端,C端的占比仅有不到20%。
而在日本和美国,预制菜在C端的销售,占到了整体的60%以上。
所以,目前来看,我国的预制菜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叠加我国消费人口庞大的因素,预制菜赛道孵化出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只是时间问题。
阿里作为国内的头部电商公司,多年来在C端累积了海量用户,以及用户的消费数据等。
如果马云站在阿里的平台上来做预制菜,那么对于传统预制菜企业在C端的业务,无疑将是一次“降维打击”。
而马云先布局农业,后入局预制菜,明显走的是全产业链布局的模式。这也表明马爸爸对于“吃”的生意,是非常认真的。
当然,目前的预制菜行业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马云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他如果真的进入这个赛道,将会如何搅动预制菜的江湖,是否会颠覆整个行业?你认为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3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