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悠悠
编辑|悠悠
前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所谓的大牌,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源源不断地假货。
市面上的许多冒牌商,借着低价高出的名义获利,而其中利润竟高达650%!
为什么假货能够如此猖獗地存在和流通?为什么有些消费者心甘情愿被假货“割韭菜”?
早就出现的洋货情结
早在清末时期,富有的地主阶级为获得一件外国制造的华丽衣裙,一只精致的怀表而竞相抢购。
即便买不起正品,也会选择仿制品以满足虚荣心。那时的洋货,更多代表的是稀缺性和新奇感。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大量洋货进入内地。
英国纺织品、美国香烟、日本糖果,充斥在沿海城市的市场上。对于许多生活在内地的普通民众来说,这是首次近距离接触到洋货。
一时间,各类外国奇物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洋货也迅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门虽然关闭,但人们内心对洋货的向往从未减弱。
1955年,第一支洋香烟进入中国,顿时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一位老北京人回忆,年少时他省吃俭用,用一个月的工资才换来一包万宝路,成为同龄人的中心。
洋烟所带来的虚荣感,远超过其本身的品质。而因当时洋货稀缺商品,一瓶美国可口可乐,一部日本进口手表,都成为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奢侈品。
但这并未减弱人们对洋货的向往,反而使其显得更加神秘与高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外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国产商品普遍质量粗糙,一时间洋货就成为了质量的代名词。一瓶进口洗发水,一双阿迪达斯,似乎天然就高人一等。不少人为此殚精竭虑,只为体面地拥有几件洋货。
时尚杂志上明星穿着的限量版手袋,进口跑车的最新车展,高端化妆品的市场推广,无不在无形中强化着人们心中的洋货情结。
进入21世纪,中国民族品牌逐步崛起,但老百姓的洋货情结并未褪去。一些国际奢侈品牌依然成功营销,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不过,真品市场缩小了,各种高仿商品应运而生。
互联网假货泛滥,消费者需理性看待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消费者最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然而,网络购物的方便与快捷也为假货的泛滥提供了温床。
各类劣质假冒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大量出现,奢侈品是假货制造的重灾区。一些不法商家制作“高仿”奢侈品,价格仅为正品的十分之一。专卖店卖几千甚至几万人民币的耐克鞋。
在网上摇身一变成了五十块钱一双,而专柜几十万的LV包包,网上竟然几十块。许多消费者为追求虚荣,甘愿购买这些劣质假货。
他们被假货的超低价格所诱惑,放任贪小便宜的心理占了上风。也有消费者心知肚明购买的是假货,却为满足虚荣心理而不在乎质量。
这些人要的只是品牌的“空壳”,哪怕那只是山寨货。除奢侈品外,就连日常食品上也开始出现造假现象,比如蜂蜜,一些商家为让蜜蜂看起来更有光泽,竟在里面添加胶水。
除此之外,一些造假商家也是频频翻车,就比如陪伴大家童年时光的饮料六个核桃,一些商家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明目张胆抄袭。
市面上竟出现了和“六个核桃”相似包装的饮料“大个核桃”,而这些披着正品“皮”的冒牌货不仅质量不过关,甚至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疏于检查,或为节省开支而选择相信其质量。结果往往是上当受骗,身心健康遭受损害。
假货带来的危害
这种低价购物并不可靠,反而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女生网购了一双价格只有正品十分之一的运动鞋。
收到货后,她兴奋地立刻试穿,但很快就发现鞋子的内里材质很差,穿着十分不舒服。一个月后,她的脚后跟就出现了严重的磨损和水泡,被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原来,这双劣质的假鞋使用了劣质材料,长时间穿着对皮肤有伤害。类似的情况在网购服装和护肤品上也时有发生。除了质量问题,假货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种低价护肤品被检测出铅含量超标。这类产品长期使用对肌肤健康的损害是巨大的。另外,也有商家使用劣质原料冒充大牌口红和防晒霜进行销售。
这些劣质产品往往含有过量化学物质,对皮肤有刺激性。消费者使用后容易出现过敏、皮疹等情况。
这种行为既损害了正规品牌的商誉,也给普通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更有甚者,一些无良商家为牟取暴利,更是在一些电子产品上偷工减料,最终导致悲剧。
比如,曾有山寨手机充电宝因使用劣质电池从而导致爆炸的情况,这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除此之外,假货泛滥还会对环境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很多劣质塑料玩具等产品都含有有毒成分,难以回收再利用,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
这些劣质产品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容易污染土壤和水源。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商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废料倾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目前,假货泛滥的现象仍在持续蔓延。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很难辨别真伪。假货制造者也越来越高明,通过各种手段制造高仿商品。
比如,一些商家会回收正品包装,再换上劣质物品物进行销售。还有商家在网上宣传自己的货源纯正,实则出售高仿商品牟取暴利。
面对假货泛滥的严峻形势,消费者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低价商品固然诱人,但也可能是极大的陷阱。
购买前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仔细鉴别商品的真伪,避免上当受骗。当发现假货时,也应主动进行举报。
只有消费者提高警惕,政府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假货的泛滥,让购物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同时,正规企业也要注重产品创新,保证产品质量,以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广大消费者也应理性消费,不因为价格低廉就盲目购买。
网络购物让假货更容易流通。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误导性营销。而电商平台监管有限,也为假货泛滥提供了土壤。
过分看重品牌包装、比较品牌地位的心理使部分消费者甘愿购买劣质假货。还有一些消费者存在侥幸心理,为追求低价而忽视质量问题。
这些错误观念让人们轻信各类虚假承诺,是假货能够猖獗的重要原因。要根除这一问题,就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唯有制假者无市,购假者无心,我们才能远离假货的危害,享受安全的购物体验。
结语
面对假货泛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更需要从道德和价值观层面进行反思。假货之所以盛行,不仅是监管不力,也反映了人心不古和腐朽的消费观念。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成功和幸福的真谛,而不仅仅追求虚名和物质。也许,假货背后反映的危机,更需要我们用内心和精神去解决,这才是根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2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