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草原送别,怎么停顿(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
赋得古草原送别,怎么停顿,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赋得古草原送别的停顿如下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
拓展资料作者介绍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十九卷。
“野火烧不尽”,拗救之后是否还是格律诗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成名作,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一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指唐代科举考试时的一种命题诗,人称“赋得体”。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写这首诗时刚刚16岁,拿着诗稿,怀揣梦想来到京城,拜在当时名士顾况门下。顾况看着名片上的姓名,斜乜了一眼年轻的白居易,漫不经心地说:京城米贵,白居不易呀!及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猛拍大腿,突然改口道:有诗如此,居又何难!少年白居易仅凭这首小诗,一下子即跻身唐代诗人行列。
那“野火烧不尽”究竟有没有什么平仄问题呢?按现在的读音,五字平仄为:仄仄平仄仄,这可不是什么孤平拗句,是完完全全的出律,不存在下句拗救的可能,难道当今名士顾况不懂格律,盲声叫好?
格律诗发端于南朝齐梁,到了盛唐中唐后,基本成熟。如果说大诗人李白经常藐视格律,总爱出一下格,如有唐诗意境第一之称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人”处明显出律,下句首三连平也是无法拗救的。李白是谁,天字第一号大诗人,他的诗谁敢去跟他一较高低?所以出律了也就出律了,意境为王嘛。
可白居易此时才一白衣少年,而且是科举考试的“赋得体”,白居易此时有无视格律的底气和胆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开始笔者也是一脸疑惑,不过仔细翻检《平水韵》后才有了答案。原来古时很多字都是可以平仄通用的,处在当平处就是平,处在当仄处就是仄,如:看、听、为、教等就是这样。“不”字在古代经常与“否”通用,《平水韵》下平十一尤“不”字赫然在列,并注明与上声有韵“否”通用,所以“野火烧不尽”当时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并无出律之病。
又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著名五绝《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如果按现在平仄,五字全为仄,更是一塌糊涂,但如果将“不”理解为平的话,就是仄仄仄平仄,只是一个孤平句,下句: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在第三位补了个平声字,就是有意的孤平拗救手段,也就无所谓出律之说了。
象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还有很多,朋友们如有兴趣,不妨再去找找。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在看到与今天格律不相符,或与今韵不押韵的情况,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要多做比较,才能得到正确认识。
以上就是金纳莱网»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拼音,赋得古草原送别,怎么停顿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纳莱号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