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拿铁一天卖了一个亿,脑白金“眼红”了。
前几天,巨人集团旗下的品牌脑白金,在上海淮海中路武康大楼邮政所与合作伙伴开设了首家咖啡快闪店,为期一个月。
然而,尽管打着“脑白金”的名号,但该脑白金咖啡店在售的咖啡饮品中,并不包含脑白金,只提供了印有“脑白金咖啡厅”的咖啡纸杯。
除了产品包装上的设计外,该快闪店所处的淮海中路武康大楼邮政所,还是上海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而且店铺设计也是脑白金的蓝白色调,再加上“今年过节不收礼”的跳舞CP白老头、金老太,被做成潮玩形象置于门店前,脑白金的品牌形象鲜明了不少。
前有“酱香拿铁”,现在又来一个“脑白金咖啡厅”,这些老牌子究竟怎么了,为何都要在咖啡上做文章?
其实本质上,都是品牌“年轻化”的尝试,这些逐渐被年轻人抛在脑后的老品牌,燃起了一颗做“网红”的心。
只是就连酱香拿铁都凉了,“脑白金”才姗姗来迟,还能成吗?
酱香拿铁,凉了
今年9月,瑞幸与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横空出世,引爆全网。
据瑞幸咖啡公布的官方数据,仅上线当天酱香拿铁销量就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
一个是咖啡界的新贵,一个是白酒界的无冕王者,瑞幸与茅台的跨界联合,本身就带有巨大的话题性,双方通过“酱香拿铁”的合作将各自的曝光最大化,毫无疑问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合作。
但即便效果如此拔群,酱香拿铁也面临着其他“网红产品”相同的困局:
一窝蜂的抢购并不能长久,当流量渐去之时,更多的消费者会回归理性,开始思考产品本身的价值。
前段时间,瑞幸咖啡与茅台再次宣布,酱香拿铁红杯上市,但却与前次酱香拿铁的火爆销售情况大相径庭。
有记者走访了部分瑞幸咖啡门店后发现,这次酱香拿铁红杯上市十分平淡,不仅没有出现之前抢购的场面,甚至在酱香拿铁供货充足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选购了其它款咖啡,而非酱香拿铁红杯。
说到底,“网红”从来都是如此,热度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哪怕是曾经火爆一时的“酱香拿铁”,也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会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
一群老牌子,都有当网红的心
其实无论是茅台与瑞幸联名“酱香拿铁”,还是这次脑白金开设快闪咖啡店,背后都是对于品牌年轻化的尝试。
虽然是一群老牌子,但它们都有一颗当网红的心。
以脑白金为例,魔性的旋律,深入人心的广告词,可以说是一代人成长的记忆。
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保健品品牌已经不复昔日荣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彻底成了过去时。
不过,脑白金显然并不打算就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一直在试图自救。
今年6月份的时候,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曾宣布旗下两大品牌“脑白金”与“征途”开启战略合作。
等到7月底,脑白金还携手乔家栅旗下“乔咖啡”亮相Chinajoy巨人展台,为玩家们送去了联名定制款冰美式800瓶,官宣联名互动正式开启。
然而,虽然脑白金就品牌年轻化做出尝试,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并没有成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浪花,也没有引来太多年轻人的关注。
脑白金的品牌年轻化之路,可能走得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遂。
年轻人,还忽悠得动吗?
1998年,脑白金突然问世,以惊人的势头开始抢占保健品市场,第二年就拿下了中国保健产品销量第一的宝座,并且一坐就坐了16年。
脑白金大获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堪称“神”一样的广告,不光无处不在,而且洗脑能力十分强大。
以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匮乏,被脑白金电视上高强度的广告轰炸下,有时候不免容易被洗脑,就此为脑白金贡献销量。
但如今网络空前发达,人们获取信息比过去要容易千倍万倍,脑白金的“骗局”自然也就玩不下去了。
就在上个月,有网友曾在社交媒体吐槽:
“一直以为脑白金是给老年人补脑的人参鹿茸蛋白质,没想到居然是给人强制关机的褪黑素。”
脑白金真有那么好吗?
答案显而易见,市面上的褪黑素平均到每天每颗的价格仅有6毛钱,而一盒30天量的脑白金售价为243元,每天的价格为8.1元,溢价在10倍以上。
所以,当年轻人们逐渐明白一切都是过度吹嘘,脑白金之流不过是靠着高大上的包装和广告轰炸,将产品以远远超出本身价值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时,还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从这种角度来说,脑白金想当网红的愿望恐怕不太容易实现:
现在的年轻人有时候消费起来确实“不讲道理”,但很多时候却又遵循基本的逻辑,哪怕被坑,也得坑得有价值才行。
写在最后:
史玉柱靠着脑白金东山再起,08年时销量就已经突破百亿。
在电视时代“霸屏”之后,如今脑白金又打起了年轻人的主意,想做新消费时代的“网红”,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忽悠不动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1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