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可能听说过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它讲述了一位从鸡毛换糖起家的浙江商人,如何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吸管生产商的传奇故事。这部剧的主角陈江河,是由张译出色地扮演的,他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陈江河这个角色,其实是有原型的,他就是真实存在的吸管大王楼仲平。
楼仲平的故事,比电视剧中的还要精彩,他是如何靠着一根根只有0.0008元利润的吸管,干到全球第一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从鸡毛换糖到吸管生意
楼仲平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贫困家庭,14岁就辍学跟着父辈去江西做鸡毛换糖的生意。他用红糖、草纸、纽扣等小物件,换取居民家里的鸡毛畜骨等废品,然后再卖给收购站,从中赚取微薄的利润。
这是一份很脏很累的活,也是一份很被人瞧不起的活,但楼仲平没有气馁,他从中学会了如何快速对货物估价交换,赚取最大利益。他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做生意不一定要高大上,一些利润微薄的项目很容易被人忽视,投身其中反而更容易赚到钱。
1991年,楼仲平回到义乌,开始小商品。这些都是价格低廉的便宜货,利润也不高。两年后,楼仲平听说附近一家企业的老板,打算出售一条旧的半自动吸管生产线,便当机立断,东拼西凑的把生产线买了下来。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从此开始了吸管生意。
二、从小厂到世界第一
当时,吸管生意并不是一个热门的行业,很多人因为利润低,不屑于涉足。一根吸管的平均售价是0.008元,按最高10%的利润率,最多能赚0.0008元。但楼仲平没相信只要有市场需求,就有赚钱的机会。他开始全国各地跑业务,到各大饮料厂、食品厂推销自己的吸管。他的吸管质量不错,价格也合理,能为客户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于是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就收回了投资。
楼仲平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即便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生产吸管的原材料价格暴涨,再加上这行竞争力极强,楼仲平也曾犹豫过要不要扩大生产,为了在这长竞争中不被淘汰,他剑走偏锋,注册自己的品牌“双童”,这一举动为他带来了很多利益,而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楼中评接触了互联网,也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学习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且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学历与能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脚步,并且
楼仲平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还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他想把自己的吸管卖到全世界去,和国外的吸管厂家竞争。但他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第一个海外客户是一个日本的采购商,当吸管运到日本后,却有客人投诉吸管里发现了一根头发,采购商要求所有吸管全检,这样的费用比吸管本身还贵。楼仲平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这件事让楼仲平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决定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他开始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并且使得自己的吸管达到了国际标准。
他还开始注重自己的产品设计和创新,开发了各种形状、颜色、功能的吸管,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喜好。他的吸管开始走出国门,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他的公司也从一个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上千名员工和数十条生产线的大企业,年产量达到了300亿根,占据了全球吸管市场的40%以上,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吸管生产商,也被人们称为“吸管大王”。
三、从吸管大王到慈善家
楼仲平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忘回报社会,帮助他人。他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资助教育、医疗、扶贫等事业,还创办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还关心和关爱自己的员工,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还经常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和旅游,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幸福感。他还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员工创业,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帮助,让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公司也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共同进步和发展。
结语:
楼仲平的故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吸管到慈善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了奋斗和智慧,坚持和创新,感恩和回报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做不好的生意。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种精神:鸡毛飞上天,不是梦想,是现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1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