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厘米,这是一根针头的长度。
现在,这根针头要刺进皮肤,穿过皮下组织,穿过韧带,插入蔡磊的两块腰椎之间,提取出一份脑脊液。
“放松,放松……”医生反复提醒着蔡磊。
蔡磊双手抱膝,弓着腰,额头开始发潮,心跳已经蹬到了180。他想放松,但大脑神经根本不听使唤。
即便打了麻药,蔡磊也能感到针头在他的脊椎里拱来拱去。
针头终于不动了,静止了三四秒钟。“咦……”身后医生的一声疑惑,让蔡磊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放松,放松,你太紧张了,脑脊液滴不出来。”医生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打蔡磊的后背。
提取失败了!又得,再来一次!!此时,蔡磊脸上、身上早已汗雨涔涔。
大约20分钟后,蔡磊终于被告知“可以了”。但这并未完全结束。“平躺8个小时不要动,以免漏脑脊液。”医生嘱咐道。
蔡磊谨遵医嘱。当8个小时的计时器响起,翻身的那一刻,他只感觉人几乎被分成了两截,就像——“腰断了”——字面即精髓。
这便是最让蔡磊头皮发麻的一项检查——腰椎穿刺,俗称“腰穿”。
彼时蔡磊还不知道,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样的体验还要经历5次!
1.“失控”的人生!
“肌肉萎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蔡磊在2019年确诊渐冻症的那刻起,两年时间里,他的身上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变化。
最明显的,是蔡磊的左右臂,从原来能举到180度,到不足90度、30度,再到接近零度。
到2021年年初,蔡磊的左手只剩一根指头还能勉强伸直,其他4根都已不甘心地垂向地面。
平时吃饭、工作、拿手机、发信息,蔡磊基本都靠的右手,尽管蔡磊右手的4根手指也开始并拢吃力,虎口也凹了下去。
虽然如此,蔡磊的情况依旧不算最糟的。还有更多的病友,病情发展远比他的快。
有个小伙子小杨,是个渐冻症单基因患者,才32岁,发病后仅仅一年半就已经四肢瘫痪,说话困难;
有个外国病友,确诊后不到一年,他就已经无法进食和排泄了。
他进行了“三重造口手术”,即分别在自己的胃部、结肠、膀胱接入了三根管子,用来解决进食和排泄问题;
还有个病友小程,39岁,一次在打球时,突然腿一软倒了下去。仅仅五六个月的时间,他的上下肢就都基本丧失了运动功能,完全不能动弹。
病情到最后,甚至不得不做气切,任凭一根管子从喉咙处插入。他不能吃饭,不能说话,24小时依靠呼吸机,人也彻底丧失了行动自由……
渐冻症最残酷的,就是将一个清醒的人,彻底锁死在这副“冰冻”的躯壳里。
就像病友说的:“陷入了一个梦魇,想呐喊,想奔跑,却怎么也喊不出,跑不动。”
伴随着海啸般的绝望、恐惧、焦虑,渐冻症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心理问题。不少人会陷入抑郁,所以医生也会主动给开一些抗抑郁的药。
喝水、吃饭、穿衣、上厕所、拿手机、打字、发声……渐冻症患者会眼睁睁看着这些曾经轻而易举的事情变得难如登天,甚至连自己翻身都做不到。
越往后,他们的身体会像“融化的蜡烛”一样坍塌下去,无法说话,也无法吞咽。
“吃饭”要靠胃管往胃里注入食物,呼吸需要靠机器维持,甚至大小便也无法自理,排便的时候需要人工去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其实已经毫无尊严可言……
多少次,蔡磊都在心里问着自己:
全中国14亿人,渐冻症患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二,为什么偏偏是我?
2.病从何起?
目前,渐冻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但从蔡磊的人生里,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蔡磊出生在五六线城市,小时候住在一个部队大院里,家庭条件并不好。
当别人家都住着带暖气的楼房,蔡磊的家不仅没有暖气,屋里还四面漏风,到了冬天能把人手脚冻得红肿溃烂。
当别人家孩子有数不尽的玩具时,蔡磊和他的哥哥什么也没有,玩的都是别的孩子扔掉的,穿的也是打补丁的衣服。
在这种条件下,蔡磊早早意识到,要想过上好的生活,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所以从五年级开始,蔡磊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去跑步、打拳、背英语。
凭着超常的努力,蔡磊后来上了省重点中学,成绩经常是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他成了同学眼里的“外星人”,是更高维度的存在。
一直到读研阶段,蔡磊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
后来研究生毕业,蔡磊进到当时世界500强排名前十的三星集团。
顶着“员工不加班,公司必然死亡”的公司理念,蔡磊像“拼命三郎”一样,拼搏、拼搏、再拼搏。
29岁,蔡磊又加入万科任集团总税务师,那时候半夜离开办公室是常态,周末、晚上都用来研究房地产行业。
再到2011年年底,蔡磊到了京东,也依旧保持着高频的工作节奏。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几乎都是利用夜晚和周末的时间连续创业,为公司开拓新的价值。
蔡磊曾发过一条朋友圈:“没有谁强迫我加班,但我晚上总是工作到很晚,被人说是工作狂,可是我真的很有热情……”
时间都投入在工作上,生活自然是枯燥的。在长达40多年的人生中,蔡磊几乎没有专门外出旅游过。
仅有的两次出国,一次是2013年,去的俄罗斯拓展国际业务。一次是2015年,带京东高管去美国硅谷考察。
在北京上学和工作20多年来,蔡磊甚至连故宫和长城都没有参观过。每年的年假也基本都在工作,连婚假都没休。
唯一的一次休假,还是和夫人一起拍婚纱照的时候。
面对人生这份考卷,蔡磊把自己调成了两倍速,正如十几岁的他那样,总试图用一半的考试时间就交卷,且仍要求自己拿满分。
然而这一次,“人生”这位监考老师,却中途收走了他的答卷,并不给他往下写的机会……
3.人生什么最重要?
很长一段时间,蔡磊都被失眠困扰,一晚要醒四五次。
他不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还有多少?2年,3年,还是5年?
一连串的“为什么”“凭什么”“怎么办”,旋转着涌入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蔡磊被推搡着走,却一直走不出来。
睡不着觉的时候,蔡磊就戴耳机听李开复的《向死而生》。
这是李开复在战胜淋巴癌之后写的书,与死神擦身而过,让他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现在,蔡磊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心理阶段,他开始接受很多东西,包括死亡。
虽然蔡磊放下了很多东西,但他的心里,依然有放不下的存在。
他想起夫人段睿,在他提出离婚那会,夫人对他说,“你想都不要想!结婚不就是为了相互提供后盾吗?现在,我就是后盾。”
他想起他的孩子,第一次知道他的存在,是在夫人发现验孕棒上鲜明的两道杠的时候。那天,他们夫妻俩感受到莫大的欢喜,感叹生命如此神奇。
他想起有一天午后,病房里,他和老朱聊天。窗外,一个四肢健全的流浪汉正捡着垃圾,沐浴着阳光。他们看向窗外,眼里满是羡慕……
他想起《向死而生》里的一段话,平生第一次有了直抵灵魂的共鸣:健康、亲情和爱,要比成功、名利更重要……
4.结语
作家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有一段话特别令人动容: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他们在年富力壮的时候,不惜以健康为代价,去换取车子、房子、一切的名利。
可等到生病时,才发现手中的东西再换不来以前的健康。
生死面前,任何的成功,都没有意义,所有的名利,也都是浮云。
趁一切未晚,好好照顾自己。毕竟,一副好身体,才是人生所有幸福的根本!
参考资料:《相信》蔡磊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1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