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数字人民币推广已经4年了,为何使用的人还很少?5大问题有待解决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数字人民币从2014年便开始进入研发阶段,直到2019年才开始试点工作,在这四年不断扩大试点工作的范围,让人们慢慢适应数字人民币。

在这四年的试点推广中,数字人民币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就,推广难度比想象中还要高,大家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甚至是知晓度都很低。

其实数字人民币推行,面临了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五个问题不解决,恐怕数字人民币的推行还是举步维艰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数字人民币的定义:它是由国家发行的、具有和纸币同等效力的法定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意思是可以用于商品交换的具有普遍且相对固定价值的物品。

在数字人民币推行前,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已经为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减弱了很大的难度,人们现在对电子支付已经是习以为常,运用范围极广。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数字人民币推行的最大推动者同时也是数字人民币推行的最大敌人。电子支付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都培养出了粘性。

这就导致,在人们不熟悉数字人民币的时候。不愿意跳出舒适圈,放弃自己固有的支付方式,转而去开拓运用新的货币支付方式。要知道,人们熟悉、习惯一个物品并不容易。

数字人民币是否在商家心中得到认可,被推广,在支付的时候,会不会商家不认可而导致自己产生纠纷?

这些问题虽然很多都是想象出来的,但是足以见得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是很难的,因为要放弃自己已经运用熟练的物品去适应新的方式,这与人的天性相互违背。

其次,现在是网络时代,虽然不论是电子支付的方式在不断更新换代,还是数字人民币在不断优化推广,与他们共同进步的还有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防不胜防,哪怕人们愿意去使用新的数字人民币,但是因为对数字人民币不熟悉,很容易就会被电信诈骗利用信息差而骗走自己的一辈子积蓄。

这就是数字人民币推行的第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信诈骗进步的速度太快,我们不得不防。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只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害怕被骗而拒绝使用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推行的第三个问题是一个宏观问题,中国网民的数量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10.51亿人。

这十亿人很多,但是其中很多只是只会刷抖音,快手,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据统计,会使用电子支付的人群数量为9.04亿,看着很多是吗?

不妨和上面的十亿相减一下,中国十亿网民中有将近1.5亿人从来没用过电子支付。加上连网络都没有的剩下3亿人,一共是4.5亿人。

这意味着,中国起码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赶上上一波的电子支付的浪潮,这是被时代遗忘的一群人。这群人中有很多的老人和只在家里待着完全和社会脱节的妇女。

这些人加收信息的速度本来就比常人慢,想让这些人接受比电子支付更疯狂的数字人民币,无异于痴人说梦。大家回想一下,教家中长辈,父母使用微信支付有多难,他们有多抵触?

不能因为他们不参与社会的主要活动就把这些人都放弃了啊,时代在进步,但是总有一些人是跟不上时代脚步的,想让这样一群人主动接受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是很困难的。

第三个问题也就浮出水面,社会脱节人群对新事物的严重抵触导致数字人民币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

事实上不只是老人对数字人民币不信任。年轻人对此态度也是犹豫的。这就是第四个问题。虽然电子支付很发达,但人们在看到钱后,还是倾向于将数字替换成脑海中哗哗作响的钞票。

钱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最开始钱的前身是贝壳,铜等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因为大家在交换自己的物品时,都想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时候,又可以作为武器,又可以作为器物使用的贝壳,铜块等就成了大家最欢迎的东西。慢慢的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可,成为了大家的通用货币。

但是这写东西太沉,不方便携带。后来国家出现了,为了提高货物流通的效率,出现了钱,作为一种信用凭证来使用,拿着这个信物就可以还到想要的东西。

这个东西开始流通,钱就出现了。说到底,钱能流通赌的就是信誉。所以人们才能接受,有价值的东西渐渐变成一个概念上的东西。

从纸币到数字人民币,代表的是社会通用价值从一个实物完全变成一个概念。这对于人们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能不能接受是个太复杂的问题。

数字人民币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所有问题的汇总,中国还是存在大量的穷人的。钱对于穷人来说,是生存的东西,恨不得小心藏好,绝对保险。

可是有限的金钱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只会让人们更加心生警惕,逍遥守护好自己为数不多的价值。

数字人民币的推行,最难的是富人有试错的机会,它可以支出一笔试试水,但是穷人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一旦失去了就是重大损失。他们怎么放心交给一个虚拟货币呢?

以上就是数字人民币推行的要面临的五大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未来这些问题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吧!


本文由“脑洞馆长”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065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