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美债的“接盘侠”?
今年9月19日,美国国债规模再次跨过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
作为对比,今年6月份提高美债上限法案通过以前,美债还只有31.4万亿美元,如今的33亿美元已经高达美国GDP的132%。
但在美债规模再创新高之际,各国却纷纷忙着“去美元化”。
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连续第5个月减持美债,目前美债持仓已经降至8054亿美元,创下14年来的新低。
日本作为美国排名第一的“海外债主”,虽然8月份选择了小幅增持37亿美元,但5月份时曾减持300多亿美元,最近几个月份的增持量加一起,也不如5月份抛售的多。
与此同时,美联储作为美债的“自己人”,目前正处于缩表周期内,也在大规模减持美债。
截至10月12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从去年4月份峰值的8.955万亿美元,降至7.952万亿美元,减少超过1万亿美元,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美国国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美联储在抛、海外债主在抛,美国国债规模又在飙涨,究竟是谁在接盘呢?
美债最大“接盘侠”浮出水面
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如今大规模购入美债的,其实是美国的普通家庭和居民。
根据高盛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也就是美国的个人和家庭正在疯狂购入国债,新发行美债的73%都被其收入囊中,持有美国国债比例已经超过9%,而在2022年初这一比例仅为2%。
为什么美国人要买美债?
最大的原因是现在美债收益率十分可观,个人购买美债主要追求息票收益,不在乎后续的利率涨跌,也不像基金经理那样,利率上行时会面临基金被赎回的风险。
简单来说,这些美国人买美债就是图一个高收益。
要知道,前段时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5%,创下16年来的新高,短端利率涨得更凶,2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达到了5.24%。
不用工作、不用付出额外的劳动,每年就能拿到超过5%的收益,美债由此吸引了大量的美国家庭和个人购入。
但目前购买美债的关键问题在于,最后会不会演变成“你图它的利息,它图你的本金”?
之所以美债利率创下新高,价格暴跌,原因正是持有美债的风险在持续增加,曾经被人们视为安全性、流动性俱佳的优质资产,已经没那么“香”了。
“美债海啸”正在酝酿
由于美债规模爆发式增长,收益率迅速攀升,投资者对于美债的信心大幅下降,德国《世界报》发表文章指出,一场“美债海啸”已经正在酝酿。
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债规模狂飙的背后,其实是美国不断恶化的财政问题,眼下来看近乎无解。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9月30日刚刚结束的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到近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具体来看,2023财年美国财政收入约为4.4万亿美元,财政支出约为6.1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目前本身就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钱不够花了,只能选择大举借债。
但与此同时又会形成恶性循环:
财政状况恶化,只好发行美债,而债务规模飙升又会提高财政压力,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提高,雪球越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2023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如此严重,很重要的一点正是因为要偿还大量利息。
过去1年时间,美国前所未有地支付了6340亿美元利息,已经占到GDP的2.3%。
所以未来美债规模进一步飙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没人指望过美国会还钱,但以后利息还能不能还上,也成了未知的问题。
美国人能为美债“接盘”吗?
尽管目前美国家庭和个人购入了大量美债,但显而易见,这种局面是很难长久的,美国人无法自己完成对美债的接盘。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愈演愈烈,美债规模跟着加速狂飙,单凭美国家庭的超额储蓄,根本堵不住这么大的窟窿。
并且随着美债利率增加,风险提高,其他国家和海外投资者对于美债的信心也在大幅下降,未来继续减持是大概率事件。
当美债面临流动性危机时,美国家庭和个人压根无法解决如此巨大的挑战。
其实按照美国的设想,一直是想让海外债主增持一些美债,尤其持有大量美元外汇的中国,是美国理想中的“美债接盘侠”。
但一方面谁都不傻,这时候持有美债的风险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美国想让我们购买美债,却压根没有求人的态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显然不可能拿真金白银来给美国救急,谁愿意接盘美债谁就去做好了,反正我们不可能当这个“冤大头”。
写在最后:
美债规模狂飙的根源,是美国愈演愈烈的财政问题。
所以美国想要从根源上化解美债危机,关键是控制财政支出,尽量做到收支平衡,而不是疯狂发债,在“滚雪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早已习惯凭借美元霸权在全世界“吸血”的美国,可能已经过不了这种“苦日子”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0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