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区,饮食文化也会拥有完全不同的烹饪方式和风味风格。同时,为了使菜品呈现出丰富的味道,中国人还开发出多种多样的调料。
酱料是纷繁多样的调料当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类群。豆瓣酱、甜面酱等酱料直接在烹饪时加入,用以调味。各类肉酱则一般配着饭、面同吃,起佐食的作用。芝麻酱、辣椒酱一般用来蘸饺子、肉类等菜品,直接增加食物的风味。
在四川、江西和云贵一带,辣味是当地菜式的重要口味。因此,辣椒酱无疑是这些地区非常重要的酱料。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个来自贵州的辣椒酱品牌成为了这一产品的代名词,在全国范围内无比畅销。
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在网络上也遭遇了一场风波,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呢?
陶华碧是贵州遵义人,1947年出生。她的家境十分贫困,因此从小就没有机会上学。20岁的时候,陶华碧结婚了,对方是地质队的队员。但不幸的是,仅仅几年时间,她的丈夫就因病去世了。
更为艰难的是,陶华碧还带着两个孩子。为了赚钱养育孩子长大,陶华碧十分辛苦,打零工、摆地摊等谋生手段,她都不得不去做。
经历了一段最艰难的时光,陶华碧终于积攒了一定的资金。1989年,42岁的陶华碧在贵阳摆起了一个固定摊位,专营凉粉和冷面,名字叫“实惠饭店”。
为了佐餐,陶华碧会自己去市场购买辣椒,自己制作麻辣酱。她的麻辣酱麻辣鲜香,回味悠长,因此她的饭店生意也十分红火。
时间长了,陶华碧意识到,她的饭店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凉粉冷面,而在于自制的那口麻辣酱。没有辣酱,顾客甚至就没兴趣到她的饭店吃饭。而周围的餐饮店在用上她的辣酱之后,生意也变得红火起来。
1996年,陶华碧关掉了自己的饭店,决心专营麻辣酱。她租下两间房子,雇佣了四十多名工人,成立了食品加工厂,并将麻辣酱产品命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由于质量过硬,仅仅一年时间,老干妈麻辣酱就在贵州站稳了脚跟。陶华碧正式成立了公司,并派遣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经验。公司很快就蒸蒸日上,成为了知名的辣酱品牌。
老干妈在全国风靡之后,陶华碧也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决心要把辣酱卖到国外去。而最终的结果表明,她成功了。
老干妈辣酱不仅成为海外华人品尝家乡味道的重要依仗,一部分外国人也折服于它独特的风味,成为老干妈的忠实粉丝。一瓶老干妈麻辣酱在国外,可以卖出几倍于国内的高价。
陶华碧办公司有自己的原则:不上市、不融资、不在其他地方建厂。但随着她年纪增大,她想把担子交给儿子时,却出现了问题。
大儿子尝试接手公司之后,想将公司上市,但陶华碧坚决反对。他又凭借足够的资本积累进行投资,结果在房地产上出了问题,陶华碧只好切割儿子的个人投资。
而小儿子的经营理念跟母亲比较相似,走保守路线。但他面临成本上涨的问题时,选择使用便宜的河南辣椒取代贵州辣椒,导致产品风味出现变化,又使老干妈的信誉和风评遭受了打击。即便恢复了用料,品牌的损失也是不可逆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许多品牌凭借更多样的推广方式和更高的性价比开始抢占市场。于是老干妈也加入了这场营销战,跟着开启了带货直播,并搬出创始人陶华碧亲自坐镇。
然而网友们前去捧场时,却发现直播间根本没有陶华碧在场直播,而是循环播放提前录好的陶华碧采访视频,这让大家大失所望,直呼上当。在网友的口诛笔伐之下,陶华碧无奈退网。
对手逐渐兴起而自身却没能突破,老干妈的营收也在近几年逐渐下滑。
作为一代经典的麻辣酱,老干妈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圈子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如今稍显落寞,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老干妈都还不至于做不下去。
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面对全新的商业环境,老干妈如果想再现当年的辉煌,在保留产品的经典品质之外,如何在管理、营销等方面做出于时代相适应的突破,就是陶华碧和她的继任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0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