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分享干货

23年前马云承诺一前台小妹,只要努力将来能分两亿,后来兑现了吗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得到一名得力干将,是所有领导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并非所有领导都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即便有人才投靠到了自己的麾下,如果不能慧眼识人也会让人才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先有伯乐再有千里马”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23年前,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刚刚开始起步,当时的马云还没有如今的财富和地位。然而,当一名员工提出离职时,他却许诺对方将来可以拿到2个亿的分红。

以当时马云的身家来看,“2亿分红”无疑就是给员工画大饼,那么被马云如此看重的员工是何方神圣?当初的诺言如今又兑现了没有?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马云的创业路

时间来到1982年,18岁的马云经历高考的失败不得不去打工,在此期间他做过搬运工、送过杂志,似乎未来的人生毫无辉煌可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其中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的警醒,自此重拾信心开始新一番征程。

这句话是“人生之路虽长,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短短的几个字却道出人生的哲理,对迷茫的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言归正传,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可依然没能达到录取分数线水平,直至第三次参加高考才顺利考上杭州师范学院专升本。

毕业之后马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书,业余时间做兼职英语教学、翻译工作,赚取为数不多的生活费,直至1995年人生才迎来第二次转折点。

当时,马云辞去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工作,开创一家专门做翻译的工作室,机缘巧合之下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前往美国讨债,在此期间看到一个国内无穷的商机。

在西雅图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此时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也要效仿西雅图模式在国内成立一家互联网那个公司。

说干就干,回到国内立刻联系相关的人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B2B电子商务模式,而这也是最早期的阿里巴巴,此举也可以称得上是破釜沉舟。

当时国内的互联网技术并不发达,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没有现实为基础(电脑、手机并不普及),别人根本无法使用这个东西。

其次马云的公司的资金仅有50万元,团队成员也只有区区18个人,和当时的许多公司相比阿里巴巴和马云实在微不足道。

现在网络上经常流传一句话,那时的马云站在黄光裕面前对方“鸟都不鸟他”,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实体经济在当时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然而,在马云的心中却始终坚信互联网将在我国大放异彩,而且这也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末班车”。

最初一段时间,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虽然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究竟在做什么,可马云却始终对自己的公司充满了自信。

虽然有着崇高的理想,但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却并非易事,由于无法支付员工高额的薪水,来到阿里巴巴应聘的人并非高端人才。

再加上当时我国科技相对落后,许多来到这里的人连互联网是什么都很难说得清楚,这其中就包括马云手下自己的员工。

在这些员工当中,童文红是极为普通的一个,而她也与马云之间留下一段佳话。

一名普通的员工

在来到阿里巴巴面试的时候,童文红已经是一名结婚生子的家庭妇女,当时的她也已经年过30岁了。

之所以选择来到阿里巴巴面试,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有多么优秀,也不是因为马云给的工资高,仅仅是因为这家公司离家比较近,工作家庭可以同时兼顾,用现在的话来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干”。

在面对公司面试官时,童文红对他们提出的互联网相关知识一窍不通,这场面试也在童文红不知多少次摇头后尴尬地结束,阿里巴巴也毫无悬念地将其拒之门外,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这一次糟糕的面试经历让童文红备受打击,她面试的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一职,被问到一些内容却是一些自己从没听说过的东西,她的内心十分不服气,认为这家公司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公司。

可是当冷静下来之后,童文红觉得事情似乎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经过查阅资料才发现她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的问题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比较先进的互联网经营理念。

这让童文红对这家初创公司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甚至还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家公司是一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公司,是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先行者。

如果能够加入到这家公司当中,将来一定能够大有可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一次向阿里巴巴投去了简历。很快她就迎来了第二次面试,这一次童文红有了一定的准备。

虽然仍然无法准确地回答出每个问题,但面试官却看出了她身上勤奋刻苦的品质,最终童文红顺利入职,成为了阿里巴巴早期员工之一,也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伏笔。

杰出的人才

尽管成功加入了阿里巴巴,但童文红最初的岗位却仅仅是一名前台,而并非公司的高层、领导层,这与之前的目标相距甚远。

而且这一岗位工资只有500元,她顿时对这份工作失去了兴趣,可是想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在人才市场当中并没有太大竞争力。即使再去找工作,也不一定会找到离家近的公司。

综合考量之下,童文红还是决定先到公司任职,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便再做打算。最开始的时候,童文红认为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在工作上。

其实这样的心情现实中屡见不鲜,当我们对公司、对职位不看好时,大多数人都本着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一有机会立马会跳槽,根本不会对本职工作用心。

此后的日子里,童文红每天就守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只有在访客来到阿里巴巴的时候,自己才会稍微接待一下,这显然不符合马云对员工的要求。

对于马总来说,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仅仅在入职几周之后,童文红便遭到了马云的训斥,批评她太过散漫、没有上进心。

听到这样的评价童文红心中十分委屈,工资低还“事妈”,本来就对公司不看好的她一气之下便向领导提出了辞职。

看到辞职信后,童文红的领导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而是建议她再努力适应一段时间,如果仍然有辞职的打算到时候再走也不迟。

就这样童文红在领导的劝说下留了下来,这段时间她才慢慢静下心来,观察公司里的每一位同事。

也正是在这时才注意到,公司里的其他员工每天都忙个不停,只有自己是公司里最清闲的员工,马云对自己的评价似乎也不无道理,渐渐地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自此之后,童文红决定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积极努力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童文红先从收发邮件开始学习,很快便掌握网络办公的相关技能。

而她所关注的事情也不再仅仅是前台,而是着眼于整个公司对她有哪些需要,解决领导还未想到但未来一定会出现的问题。

看到童文红的变化领导对她十分满意,当再次被问到是否离职时,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领导也在她表示愿意留下之后,将其提升为行政主管,进入到公司的管理层。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真的不假,因为努力了才会一直有所准备,等到机会到来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

童文红成为主管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整体负责马云即将举办的“西湖论剑”这一大型活动,这一场活动对于马云、对于阿里巴巴很重要,对于童文红更重要。

对于从来没有组织过这类活动的她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验,成功了就可一步登天,若是失败从此再无翻身之地,“西湖论剑”如同是一场“关键战役”。

不仅如此,当时童文红的老公在北京出差,家中的老人还在生病,孩子也需要她照顾。一时之间,她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折磨得焦头烂额。

尽管如此,童文红依旧没有服输,从安排活动流程到会场内部布置,一点一滴地从头学起。除了照顾家庭之外,童文红将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与此同时,同事们也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她做好各项工作,最终这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盛会顺利举行。阿里巴巴也凭借这次活动,奠定了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自此开始实现腾飞。

在这次会议结束不久之后,童文红再次找到马云,表示自己经过考虑觉得工作负担太重,所以决定辞职离开公司。

自古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马云并没有直接同意她的申请,而是打出“糖衣炮弹”,表示只要童文红留下将来给她2个亿的分红。

第一场西湖论剑发生在2000年,那个时候在农村依然还有“万元户”这样一种说法,可想而知2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而且当时的马云才刚刚起步,即使说他是在画大饼也无人会反驳。

听到这句话童文红第一反应觉得是自己听错了,因为当时“亿”这一计量单位可以形容很多东西,但绝不是用来形容钱的。

不过,根据她对马云的了解,马总做出的承诺最终都会一一兑现,即使这个承诺天马行空。或许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也或许是为了那毫无根据的“2亿”,童文红又一次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日子里,童文红对待工作依旧认真努力,她的努力也使得阿里巴巴没有后顾之忧。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童文红在阿里巴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她的努力之下员工的健康和身心都得到了照顾,各项工作也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

此后的十年里,阿里巴巴顺风顺水地发展着,马云承诺的两亿元依旧没能兑现,但童文红再也不怀疑这一说法,因为阿里巴巴的市值早就超出所有的预期。

时间来到2014年,这是阿里巴巴最辉煌的一年,也是很多阿里人鲤鱼跃龙门的一天,这一年阿里巴巴上市成功,当初马云说出的承诺诺也到了兑现的时间。

原本马云承诺给童文红分红2个亿,可童文红却凭借手中的股份得到了66个亿,是2亿元的33倍。现如今,童文红的身价早已突破百亿,身份也变成了阿里巴巴资深高级副总裁。

她的经历也在时刻告诫着人们,与其感叹怀才不遇不如放手一搏,毕竟曾经来到阿里巴巴的人数不胜数,而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童文红只是其中一个并不怎么起眼的人。

严格来说,工作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带给我们收入和生活的保障,还能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它和很多事情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考验了我们的态度和能力,在考验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无论在任何时候,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尊重工自己,如此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动力、充满信心和热情。

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汗水,也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坚持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而认可它则是坚持的基础,也是能够拼尽全力、说服自己的诱因。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023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