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豆作为效益最高的粮食之一,除了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外,其本身的作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在国家粮食安全中,作为高蛋白的食物和油类的重要来源,另外,大豆在工业原料制造、动物养殖方面也能提供诸多的作用。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豆都有出口的业务,不过,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再加上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大豆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在国内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就根据目前国际贸易数据,中国大豆进口量最高的时候是在20年,超过了一亿吨,22年也达到了9700多万吨,同时,中国全年消耗的大豆,占了全球消耗总量的31%;足以证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情况。
那么,作为大豆种植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全球大豆五大生产国之一,我们为什么会从大豆的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呢?
1.大豆进口剧增的原因
大豆作为重要的基础粮食,我们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日常产品和经济用途;日常产品就是大豆油、豆腐以及各类大豆食品,这一部分的消费主力就是我们普通民众,另一大类就是将大豆用于工业原料制造、养殖业等方面。
在日常产品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民众对各类豆制品、食用油的需求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根据22年的数据,国内民众在食品领域对大豆的需求达到了1600万吨左右,占比在总需求中不到16%。
而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大豆压榨方面,比如胶合板制作、饲料制作等,这些地方才是大豆真正消耗的方面;根据22年的数据,这方面大豆的需求占比达到了82%左右,也就是大约9500万吨的份额。
因此,国内各方面大豆需求量的剧增,是导致大豆需要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开需求增加外,国内大豆种植现状也是导致大豆需要进口的另一个因素。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22年,中国国产大豆的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了28万吨;拿这一数字和全国总需求量来对比一下,差值至少在8000万吨左右,这就是大豆需要进口的最直接证明。
那么,我们作为原产国,还是第五大生产国,为什么我们的产量这么低呢?
首先,我们国家人口超过14亿,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要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因此,在有限的耕地资源面前,大豆只能作为其中的一种作物,而无法大面积种植。
其次,国内大豆种植的平均产量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就比如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他们的平均产量可以达到210公斤/亩左右,但是我们在22年的时候,才达到140公斤/亩左右,这其中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最后,大豆的经济效益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玉米,每亩玉米的利润可以到1200元左右,而同样面积的大豆,利润只有玉米的一半;这也导致国内本就有限的耕地上,大豆种植面积较小。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大豆的利用起步晚,在这期间,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出现过萎缩,据统计,从1996年开始的22年间,大豆种植的规模缩减了近68%,这使得国内的大豆产量直接降至不足2000万吨。
2.大豆进口依赖的影响
从自产自销转变成依赖进口,这其中的变化,有利有弊,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对国内有限的耕地资源来说,依赖进口,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优化国内的粮食作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来增加国内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利用率。其次,进出口贸易的活跃,可以增加国内进出口企业的活力,加强竞争力的同时,改善国际关系。
另外,依赖进口带来的弊端就非常明显了。第一个就是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来说,非常不利;一旦关系恶化,出现意外,那在大豆这一方面,就会非常被动。
其次,在粮食外贸方面,可能还会造成对外的贸易逆差,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流失,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结语
在全球化的现在,各方面的资源供应都会变得多样化,并不一定非要全部自给自足才是最好的方式,根据实际国情和国际局势,来动态调整自己的资源供应策略,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途径。
今日话题:谁懂?合作着合作着,从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还以为占了便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40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