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年前的香港,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大战正在上演。而这场大战的主角之一,乃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大亨——索罗斯。
成功地在东南亚各国取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收益之后,索罗斯决定将他的狙击矛头转向了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那么为何选择香港呢?
索罗斯
索罗斯与全球对冲基金的策略
这得从香港的特殊地位说起。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纷纷受到冲击,但香港似乎仍然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而对于索罗斯来说,如果能够成功地操纵并从香港这个金融重地中获取利益,那么他就离自己的金融新秩序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而此时,香港也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时刻——回归。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使得外界对香港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确定性,这无疑为索罗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但索罗斯显然不满足于此,他决定将他的策略升级,从单一的狙击升级为立体式的包围。
索罗斯
他不仅在外汇市场大量购入港元,为未来可能的冲击做好准备,同时还在股票市场大量买入了恒生指数的成分股,这使得港股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这一切只是他的策略的前奏,他的真正目的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大量的操作,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收割利益。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日本、印尼、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这无疑给了索罗斯更多的机会。
而在香港,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也开始发布了不尽如人意的中期业绩,这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的不稳定。
港元
西方的媒体甚至开始称香港为“国际炒家的提款机”,这让香港的金融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中。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香港的金融市场是否能够经受住这场考验,是否能够抵挡住索罗斯的狙击,这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焦点话题。
八月初,两位全球著名的金融巨鳄,索罗斯和老虎基金的罗伯逊从美国出发,飞往了新加坡。他们选择在新加坡这个离香港最近的资本主义国家集结,而不是直接飞往香港,原因很简单:他们害怕直接飞到香港会遭到某种限制。
新加坡成为了他们策划对香港金融市场的“袭击”的临时基地。
香港
要知道,香港一直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几十年来,香港靠着市场经济策略,成为了金融巨头们的聚集地。然而,这一切在1998年都面临了巨大的风险。
香港政府当时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如果政府出手干预市场,香港作为国际重要金融地位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如果政府不出手,那香港的金融市场可能会被国际对冲基金这些“炒家”给玩儿坏了。
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蒙全后来在一个采访中说,那段时间,他经常纠结得半夜都睡不着。
香港
市场动荡与政府的果断反击
8月5日那天,香港金融市场出现了大事。近十家欧美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突然发起了对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的集体“进攻”。
他们在市场上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其中抛售的主力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仅仅一天,这些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上抛售了超过300亿港币。第二天,又有一波外资进场抛售,其中主要是罗伯逊的老虎环球基金,他们抛售了200多亿港币。这两天的“疯狂抛售”导致香港股市和期市都出现了大幅下挫。
要知道,恒生指数每跌一个点,期货合约就可以赚取50港元,而这些国际炒家手上有近10万张股指空单,这两天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股市
这样的“袭击”是有目的的。
简单来说,这些炒家们想通过大量抛售,制造市场恐慌,使得恒生指数大幅度下跌,然后他们就可以从中渔利。
具体到数字,如果他们在恒生指数一万点的时候卖出期货合约,然后再用各种手段使得指数跌到六千点,再买入合约平仓,那么每个合约就可以赚取20万元。如果手里有1万张合约,那么他们就可以赚取20亿。
而在这场金融“袭击”下,香港股市的市值已经损失了超过2500亿港币。8月7日,恒生指数继续大跌,跌破了七千点,这是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
股市
面对这种局面,香港政府决定反击。他们选择了一个老办法:上调利率。提高利率,意味着增加了炒家们的资金成本,让他们的“袭击”变得没有那么容易。
但这个策略也是有代价的,因为提高利率可能会对股市和楼市产生更大的冲击。这也是香港政府所不得不选择的策略。
股指跌至六千五百点之下,这个数字,几乎成了悬在每个香港市民心头的一把刀子。
香港的困境并非偶然。那时,国际著名的金融炒家乔治·索罗斯对亚洲市场的猛烈攻击,是导火索。他巨额的资本操作不仅让亚洲各国经济雪上加霜,更是让香港这个小小的地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香港
香港政府站在了风口浪尖,一场关于未来的恶战在所难免。管制外汇,意味着港股可能会有更大的自由落体;放任自由,港币可能会因抵抗不了外部的攻击而大幅贬值。这两者,都是香港所不能承受之重。
就在此时,香港特首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派遣当时的财政司长曾荫权秘密前往北京,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
这一决定,无疑是在香港最危险的时刻,拉响了求助的警报。
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并会坚决支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不受影响。
股市
这一消息如同及时雨,迅速稳定了市场的信心。几乎是在得知中央支持的第一时间,香港政府就宣布将直接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旗帜鲜明地表示要保卫汇率,并绝不允许国际炒家在股指期货上捞取利益。
这一系列果断的措施,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香港政府宣布干预市场的同时,两位中国央行的副行长携带着高达144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亲自抵达香港,展现了中央对香港的坚定支持。
此外,所有在港的中资机构也接到命令,要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的市场干预行动。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对国际金融炒家的最强音。
香港
香港与金融炒家的巧妙对决
香港金管局在外汇市场上与国际炒家公开对决,每当炒家卖出港元,金管局就毫不犹豫地买入。
就这样,短短几天内,香港政府用其财政储备买下了近500亿港元的卖盘,并将这些港元重新存入银行,目的是降低市场的拆借利率,减轻对香港经济的冲击。
紧接着,在8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荫权向全世界宣布:“香港不是国际炒家的自动提款机!”
这一慷慨激昂的声明,立刻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
事实上,在曾荫权发表声明的第二天,大批以香港本地和大陆投资者为主的买盘就涌入市场,恒生指数应声大涨,从开盘的6643点暴涨至收盘的7224点,涨幅超过8%。
股市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八天。经过连番的角逐,恒生指数最终站稳在7800点的位置,而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则损失惨重,浮亏数百亿港币。但这场金融博弈远未结束,国际炒家们在调集资金,准备进行最后的冲锋。
在当天下午的03:08分,香港股市上原本扮演买家角色的一方突然全部撤出,转而对恒指期货进行了短暂的做空操作。短短两分钟时间里,恒生指数和恒指期货都出现了急速的下滑。
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两分钟内交易额即达百亿。这样的大手笔,显然是有大的策略在背后。
随后,香港政府开始出手,大量买入股票和期货合约,成功稳定了市场,让恒指和恒生指数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香港政府对这场金融战争的重视,以及其坚决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
股市
港府的反击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据了解,此次针对香港的金融操作背后,有大量国外资金参与,其中仅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两家,就动用了超过500亿美元。
如果算上其他的欧美基金,这次对香港的金融打压涉及的资金超过了1000亿美元。
到了8月27日,真正的金融战争正式打响。开盘不久,国际资金的卖盘如潮水般涌入,令人瞠目。十分钟内,交易额就突破了70亿港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
但是,香港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理。它动用了数百亿港元,调动了十家经济行,成功稳住了股市。那天,恒生指数终于在7922点以上报收,取得了小胜。
港元
但战斗并没有结束。因为8月28日是恒指期货的交割结算日。这意味着,双方都没有太多的时间。而那天的交易额,更是创下了香港股市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达到了790亿港元。
经过一天的激战,香港政府最终成功稳定了市场,使恒指期货以7851点结算,赢得了这场战争。
在这次金融博弈中,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使恒生指数上升了1169点。而索罗斯及其背后的国际资金,则损失了超过200亿港元。
参考资料
《香港金融保卫战:港府对决索罗斯》-鄂志寰-2019(18)
《香港再掀金融保卫战》-经济导刊-2012(06)
《打赢港币保卫战——访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孙芙蓉- 2013(03)
《铭记1998:香港打响金融保卫战》-叶奇元-2007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9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