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上世纪中心
编辑|上世纪中心
前言
多年来,我国一直从美国购买大豆,这些大豆单是运输时间就长达一个月左右。
相比之下,如果从俄罗斯进口大豆几乎是零运输成本。
既然都要从国外购买大豆,为什么国家要买运费更“贵”的美国大豆,而不选择运费便宜的俄罗斯大豆呢?
中国的“大豆危机”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年前。特别是在清朝时期,南方主产稻谷,北方以小麦为主,成为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格局。
在湖南、四川等地,大豆更是当之无愧的收成丰硕的经济作物。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豆产量并未随之增加。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大豆消费量激增。每年消费超过1亿吨,需要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内的缺口。
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利用也发生改变,许多原本种植大豆的土地被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和畜牧业所占用,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
根据粗略计算,若要填补9000万吨左右的进口缺口,中国需要增加约7.7亿亩的大豆种植面积,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强,这在现实中显然不太可行。
面对大豆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大豆危机"愈发严峻。中国为确保大豆供给,选择大规模从海外进口,尤其依赖于美国。
从价格上来说来说,相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更为优惠,含油量也较高,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基于食品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国人对转基因大豆存有一定的偏见。但从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分布情况看,全球大豆输出长期被美国主导,中国进口其他国家的大豆也难脱美国大豆的影响。
尽管从地理位置来说,从邻国俄罗斯进口大豆运输成本更低,但受制于美国在大豆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中国迫于无奈,不得不依赖美国。
究其原因,这与美国长期实施的大豆出口战略密不可分。美国大豆联合会等利益集团游说政府加大对大豆生产者的补贴力度,同时利用农业技术和资金优势,控制全球大豆市场。
美国政府更不断以关税等手段打压其他大豆出口国,巩固自身在全球大豆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可以说,中国的大豆供给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粮食战略”。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有悠久的大豆栽培历史,但受制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消费需求扩张以及美国的大豆出口战略,中国的大豆"危机"仍难以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其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状态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为什么是美国大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长期依赖从美国进口大豆。尽管中美关系存在着诸多矛盾,但中国迫于种植成本高、土地资源有限等因素,仍难以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美国在地理上非常适合大豆生产,拥有广袤的平原,先进的机械化农业装备,这使其大豆单产远高于中国。
美国大豆带种植区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大豆生长。同时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领先世界,拥有数以万计的大功率拖拉机,可在短时间内播种和收割海量大豆。
这些条件使美国大豆亩产可达300公斤以上,远超中国的180公斤左右。
同时,美国大豆产业链高度垄断,孟山都等少数企业控制着全球大豆种子市场,使得其他国家如巴西也仅能购买美国的大豆种子。
孟山都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已经把持全球半数以上的优良大豆品种。其他国家的农民想要获得这些高产种,只能从孟山都等企业处购买种苗。这使全球范围内的大豆供给链都受制于美国种子巨头。
更关键的是,美国大豆商人运用市场手段牢牢控制了中国大豆加工业。20世纪初,美国故意放出中国大豆需求量激增的虚假消息,导致中国东北农民扩大种植,后又一举压垮大豆价格,令国内榨油企业亏损退出市场。
外资随即收购这些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深加工环节。当时美国通过各种渠道散布中国大豆消费将出现爆炸性增长的信息,但很快又在国际市场释放大量大豆供给,导致大豆价格一路下挫。
东北农户为应对预期的市场繁荣积极扩大种植规模,却在大豆丰收后遭遇价格暴跌和销售困难,导致种植区蔓延债务危机。
与此同时,外资则趁机廉价收购了这些陷入困境的中国大豆加工企业。
当前,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来自美国。中国虽然积累了大量大豆储备以应对价格波动,但大豆加工业已被美资所控制,久而久之,中国企业和市场对美国大豆形成了高度依赖。
近年来,尽管中方储备了数千万吨大豆作为战略储备,但长期依赖进口已使国内市场形成路径依赖。
中国的大豆压榨、豆制品等下游企业都依赖美国大豆作为主要加工原料,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替代。这种高度依赖使中国很难摆脱美国大豆的供给制约。
为什么不能是俄罗斯大豆
据统计,中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9000万吨的大豆,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两三成,这使中国成为影响全球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力量。
在众多大豆出口国中,中国主要选择从美国大规模进口转基因大豆,而非邻国俄罗斯。这一选择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供给能力。美国大豆单产水平全球第一,年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
其大豆产业链完整,机械化程度高,从育种、种植到仓储、运输都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使美国能够以数量充足、价格具有竞争力的方式供给中国巨量的大豆需求。
相形之下,俄罗斯的大豆产业起步较晚,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远不及美国。中国需要一个可以提供稳定、充足大豆供给的稳定合作伙伴,这一点美国明显优于俄罗斯。
不仅是供给能力上的差距,在品质上两国大豆也有很大的区别。美国大豆以转基因品种为主,这类大豆抗逆性强,单产高,耐储运,机械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中国需要大量优质大豆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饲料需求,这与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特性契合。相比之下,俄罗斯转基因大豆技术起步较晚,优质转基因品种不及美国丰富,这也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再有,在贸易便利性方面,中美之间水陆运输通达,大豆运输成本较低。美国内陆运输系统发达,产自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可以通过密西西比水系运抵墨西哥湾口岸,再用大型散货船运到中国,整个运输链路畅通,运输成本较低。
而俄罗斯大豆主产区集中在远东地区,除船运外,也要通过险峻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中国,运费价格居高不下。这无疑也使美国大豆在运输效率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最后,中国也在逐步增强对美国转基因大豆的接受度。相关部门对进口大豆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测和管理,保证了食品安全。
随着对转基因技术认知的深入,中国民众的科学理性也在提高。未来随着检验检疫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将更加频繁。
综上所述,中国选择美国而非俄罗斯作为主要大豆供应国,是基于经济实际与粮食安全需要作出的理性决策。
结语
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还是选择当美国的客户。
在长期依赖进口大豆、国内又没开放转基因大豆进口的背景下,中国又该怎么实现破局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9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