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2013年,北大才子魏延政收到了来自华为的辞退信,这标志着他与癌症展开生死较量的开始。
5年后,这位满怀理想的青年不幸离世,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不忘给儿子留下三句至理名言。
透过这四句话,我们似乎可以一窥这个坚强生命的最后心路历程。
一、魏延政:一名天才的奋斗之路
魏延政,1975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魏延政的父母却全力支持他上学。
那时候的魏延政住在简陋逼仄的公房里,与父母、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五口人挤在一起。
尽管生活艰辛,但魏延政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勤奋用功,在学业上屡屡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在上高中的时候,魏延政就凭借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的第三名。
正是因为这次竞赛魏延政被保送到了北大的计算机系。
1998年,魏延政如愿进入北大学习。
在北大的三年时光里,他潜心攻读计算机和经济学双学位,勤奋学习,孜孜不倦。
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还通过倒卖电影票的方式赚取学费生活费。
最终,魏延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获得了计算机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这不仅证明了他异常出色的天赋,也让父母由衷地感到骄傲。
毕业后,魏延政选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在那里,他不仅专心学习,还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组织,培养自己的爱好与兴趣。
很快,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
让魏延政没想到的是正是一次留学经历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二、误会中的缘分-魏延政加入华为
多年来,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他勤奋学习,对学业充满热情。
课余时间,他还会在校园里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周末,他会结伴外出游玩,放松心情。
在导师的鼓励下,魏延政又担任起了助教工作。
起初,他的英语口语不够流利,上课时经常紧张得结结巴巴。
是他没有气馁,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发音,句子模板,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经过努力,他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也因此在学校里小有名气。
就在魏延政准备继续读博士时,一位剑桥大学背景的导师主动询问他是否需要推荐去母校深造。
魏延政感激导师的好意,但经过比对后,还是决定选择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果更突出的南安普顿大学。
他凭借出色的成绩通过了层层考核,最终拿到了offer。
毕业后,魏延政顺利进入了一家英国研究院工作,从事与电信相关的研究,还被公司选送去伦敦大学读在职MBA。
生活安定优渥的他,表面看似对现状很满意,但实际上,他仍然对祖国心心念念。
一天,魏延政独自一人在食堂就餐时,忽然听到一群人用中文交谈,他不禁驻足观看,还被误认为是他们的同事。
原来,这是华为驻欧团队的员工,偶遇同胞,勾起了魏延政的乡愁,加深了他回国的决心。
不久后,魏延政辞去了研究院的工作,加入了华为公司。
起初,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部门——营销部。
魏延政没有为自己争取任何好处,只请求给他一年时间考验。
他勤奋学习,半年后就在两次内部比赛中获胜,完成了从工程师到营销专家的转变。
2009年,魏延政被调往华为上海分公司的无线产品管理部,开始参与公司的核心工作。
尽管开始并不顺利,但魏延政没有气馁,他以过人的毅力最终在华为站稳了脚跟。
多年漂泊在外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但是好景不长,命运又给他开了一次玩笑。
三、风雨之后见真情
2011年,魏延政意外发现自己的脚上长了一个肿块,起初他没有太在意,以为是蚊虫叮咬的结果。
然而肿块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愈发变大,并伴有剧烈的疼痛。
这让他不得不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却让魏延政和妻子难以接受——他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且死亡率极高的癌症,医生给出的预后时间仅剩3年。
当时,魏延政与妻子刚刚结婚半年,妻子也正怀孕4个月。
这个噩耗无疑是晴天霹雳,两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访问了多家医院,但结果都一致,就是截肢。
为了活下去,魏延政选择了截肢手术。
手术过后,癌细胞继续肆虐,他又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截肢。
两次截肢使他只能依赖轮椅活动,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
妻子看他在痛苦中挣扎,心如刀割,但为了不影响丈夫,她只能躲在房间流泪。
每当妻子的哭声飘来,魏延政都倍感自责。
之后,他开始了艰难的化疗过程,严重的副作用使他极度虚弱,体重骤减近30公斤。
就在这个时刻,华为公司突然发来辞退信,理由是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工作,尽管给予了遣散费,但远远不够治疗所需。
好在北大校友给了魏延政希望,听说他的遭遇后,许多素未谋面校友自发捐款,短短几天就募集了近100万元,帮他度过最困难时期。
但魏延政拒绝继续接受捐助,不想因自己的病症连累太多人。
即便生命垂危,他从未放弃过抗癌希望,主动学习国外治疗方案,通过断食延缓癌细胞生长。
尽管结果已注定,但他选择尊严地活下去,多陪伴家人一天是一天。
在病魔与生命的较量中,爱与友情成为魏延政坚持下去的力量。
这段抗癌经历对魏延政和妻子都是巨大的打击。
妻子原本正值妊娠期,需要丈夫的陪伴和关爱,却要面对丈夫患上绝症的事实。
她不得不一边照顾自己的身体,一边奔波于各大医院,希望能为丈夫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而魏延政也陷入前所未有地绝望无助之中。
他原本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却在一夕之间面临死亡的阴影。
每每夜深人静时,他会胡思乱想,担心自己无法看到孩子出生、无法完成人生诸多心愿。
这对年轻的夫妻原本生活在幸福中,却突然被迫面对生命的脆弱和宿命的残酷。
他们只能紧紧依靠彼此,在绝境中找到希望。
妻子始终陪伴在魏延政身边,为他打气加油。
而魏延政也在内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去,不能让爱妻承受失去自己的痛苦。
艰难的化疗和手术之余,魏延政会和妻子一起出去散心,在病痛的阴影下,两人更珍惜彼此相伴的每一段时光。
即便生命如蜉蝣,魏延政也尽可能地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妻子一起期待孩子的出生。
当妻子成功分娩,他忍着剧痛也要去医院看望,心中涌起希望的力量。
这场绝症对真挚的爱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妻子始终不离不弃,朋友的支持也成为魏延政抗癌的巨大动力。
即便结果已注定,他也没有放弃,因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他去珍惜。
在生命的最后,魏延政留给了自己儿子什么话呢?
四、父亲用三句箴言点燃儿子人生的灯塔
当魏延政确诊肿瘤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尽管医生做了手术,但病情还是日益严重。
为了孩子以后的人生,魏延政决定在还能说话时,给年仅4岁的儿子留下人生的箴言。
一天,魏延政带着儿子来到自己的书房,拉过一张椅子让儿子站上去,面对着墙上的黑板。
他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智力,毅力”。
魏延政温柔地揉了揉儿子的头发,解释道:儿子,你要记住,一个人取得成功,智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毅力。
聪明可以帮助你起步,但是只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将事业推向成功。你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更要培养不服输的毅力。
第二天,魏延政再次带儿子来到书房,在黑板上写下“朋友,助力”。
他告诉儿子,在这世上,多结交一些真诚善良的朋友,会让你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和充实。
要学会付出真情来交朋友,用诚意去待人。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会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
而当你成功之后,也不要忘记回报朋友的帮助,朋友会成为推动你人生的重要助力。
第三天,魏延政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眼界,定力”。
他解释道,当你见多识广,眼界才会开阔,对这个世界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但是广阔的眼界也会带来更多诱惑,这时就需要内心强大的定力,不迷失自我,坚持正道。
所以儿子,在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之后,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定力,只有心境开阔和内心坚定兼备,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魏延政用这三句箴言点燃了儿子人生的灯塔,这三句话就像一盏灯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发出光芒,照亮前方,引领方向。
多年以后,儿子虽已事业有成,但依然牢记父亲的教导,并把这三句话挂在了自己的书房里。
每当他人生中遇到挫折和迷茫之时,父亲留下的箴言总能给他力量,帮助他重新找回前进的勇气和方向。
魏延政虽已逝世多年,但他用三句箴言点燃的人生灯塔,至今还在照耀着儿子的人生道路。
它成为儿子内心最动人的精神寄托,父子血脉相连的纽带。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魏延政的故事让我们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无论生命的最后,我们都该无怨无悔。
但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这需要每个人自行探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fenxiang/392075.html